中华工商时报评祁连山非法采煤:“刮骨疗伤”有点疼,但祛病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时间:2020-08-11 09:40:50


原标题:“刮骨疗伤”有点疼,但祛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王志新

如果一件事情总是陷入“轮回”的怪圈,要想从源头上根除,恐怕就不是修修补补那么简单了。

还是同一个套路:媒体报道——更高一级监管部门组织调查——处理具体监管责任人和涉事企业,甚至对事件进行曝光的还是那家媒体,还是那名记者,我们不禁要问,其他人都在干吗?祁连山青海木里矿区非法开采事件再一次上演了这样的戏码。

很多看客可能更多地是看“故事”的结局,并不太注意“故事”的过程,当然,大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编排。

撰写《青海“隐形首富”:祁连山非法采煤获利百亿至今未停》(以下简称《青》文)的《经济参考报》(以下简称《经参》)记者王文志已经不止一次扮演这样的角色了,这位曾经把原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拉下马的媒体人再一次扮演了“官员克星”的角色。

8月9日,《青》文所报道的内容有了官方初步结论:青海专项调查组初步认定,涉事企业涉嫌违法违规,两名厅级干部被免职并接受组织调查。涉事企业负责人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从8月4日《经参》刊发《青》文到8月9日调查组得出初步结论,前后只用了短短6天的时间,而《青》文的采写却用了整整两年。期间,记者曾三赴祁连山,甚至还要隐姓埋名,乔装打扮,搭运煤车进入矿区,在4000多米的高原以及戒备森严的矿区获得一手的证据,其艰辛与危险可想而知。道理不说自明,《青》文所要面对的不仅是“隐形首富”的“明枪”,还有更多躲在其后的“隐形势力”的“暗箭”。

《青》文所报道出来的对生态环境“开膛破肚”式非法开采让人触目惊心,记者在采写此文时的经历也不禁让人牵肠挂肚。与那些走过场式检查相比,《青》文作者面对的绝不是高接远迎。前者是一次次默契的“出演”,后者则是一次次隐姓埋名的“暗访”。

几个数字不由让人深思,海拔4200米的祁连山木里矿区,14年大张旗鼓的盗采盗挖,宽约1公里、深达300米的采矿巨坑,150亿元的盗采获利,3年前中央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问责施压,不知多少次“默契”的督查和停采,近10年间网上各大论坛不停的举报,历时2年的《青》文采访,6天旋风般的调查定性和初步处理。一切来得那么难,又来得那么简单,让人应接不暇。

一次次的揭开,一次次的处理,如此陷入“轮回”的怪圈,对于失灵的生态监管好像总是在做着“保守治疗”,然毒素仍存。

谁来“刮骨疗伤”?

毋庸置疑,对此次《青》文所披露问题,两名厅官绝不是最后被处理者,将会有更多的官员出来“背锅”。法国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存在即是合理的”,涉事企业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开膛破肚”式盗采,终有其“合理”一面。一是利益驱使,巨大的利益让违法者不惜铤而走险;二是监管体系失灵,官商沆瀣一气,让执法者甘愿充当掩护人;三是监管一权独大,从《青》文来看,木里矿区聚乎更煤矿非法采煤已历时14年之久,网络举报也有10年之多,《青》文采写也用了2年时间,可见,相比政府监管,群众甚或媒体监督有时会更加及时,但却势单力薄,无法起到辖制作用。可以说,问题的症结恰恰是出在监管权力最强的一方。

实际上,我们并不缺乏解决问题的智慧,那就是让权力得到制衡。祁连山生态保护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关系全局利益,地方利益甚至个人利益都应该为此让路。更何况“挑肥拣瘦”式开采,更是让国家资源大幅浪费并急遽向“隐形首富”的腰包聚集,给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的同时,对社会环境的破坏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让权力得到制衡,就应该让更多利益相关方得到更多话语权,否则,单纯依靠处理部分官员治表却不治本。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违法被发现的概率与得到的巨大利益或者惩罚相比,远远不在一个层级上。

难道我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个《经参》或者下一个王文志?

“刮骨疗伤”有点疼,但祛病。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