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群:2020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两会精神解读


来源:新浪财经   时间:2020-08-12 16:40:24


由兰格钢铁网、北京金属材料流通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兰格钢铁网2019年度北京地区优质供应商50强揭晓颁奖大会”于8月11日在北京西国贸大酒店隆重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2020年宏观政策及经济形势预测”主题演讲。

张立群表示,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 但中国化危为机,开启了经济发展的新篇章。目前,国内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大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并部署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在政策持续发力下,预计今年三、四季度GDP增长率将提高到8%以上,全年经济增长率会达到4%以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立群

以下为文字实录:

化危为机 奋力开启经济发展新篇章

——2020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两会精神解读

张立群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今天是兰格组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线下会议,所以我想借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中国今年宏观经济形势走势和政策取向的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我的题目是:化危为机,奋力开启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这里有几个内容,第一个看到中国经济承受着多重压力,形势空前严峻复杂,首先是中国经济有一个增速的长期下降,在2010年的时候,中国的GDP增长率至10.6%,但是到2019年的时候,降低到6.1%,就是中国经济增速连续9年下降,累计下降达到4.5个百分点,这也是1992年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

下降直接关联到收入,因为从GDP的构成来看,就是各个主体收入的汇总,比如说企业的收入,政府财政的收入,居民的收入等等。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这样一个体系来看, GDP的总量和各个方面收入的总量是完全相等的,也就是说企业的增加值它会变成职工的工资、企业的利润、财政的税收等等。所以随着经济增速下降,企业收入的增速也是在显著下降。2011年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从20%以上降到1%。

在2017年以后,调整为营业收入,这就包括一些资产性的收入。按照新的口径,2017年到2019年,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速从10%以上降低到3.8%,所以企业的收入增速是在持续下降的。

刚才列出来的是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它只有37万家左右,现在市场主体超过1亿家,工商企业是3800多万家。

规模以上的企业都是这样一个情况,可以想广大的中小微企业,收入情况是个什么样的状况?所以说整个企业收入增速下降,这就是企业困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因为办企业没有财政给拨款兜底,全部要自收自支。那企业的财务收支平衡了,就要靠销售收入。如果销售收入越来越少,但是支出是有刚性的,职工的工资,五险一金的交纳,银行贷款的还本付息,包括各种材料款设备款的支付等等。所以企业就面对一个收不抵支的困境,就要减薪裁员,就要拖欠银行贷款本息,时候困难了,在其他方面就表现出来了。

比如说从财政来看,税收收入在减少,在2011年的时候,全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5%,但是到2019年的时候,只增长3.8%,所以说整个财政收入增速在持续下降。财政支出保民生也好,包括各个公共服务也好,它是有刚性的。那么政府的发债就只能扩大了,财政赤字就只能扩大。另外看居民收入,实际上经济增速下降,每一个人会感受到钱越来越不好挣了。

2013年到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率从8.1%降低到5.8%,所以消费的能力也在下降,因为挣的钱少了。所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0年的时候是增长18.38%,到2019年的时候是增长8%。整个购买力,内需和收入是紧密相关的,消费就是收入的函数。所以在这样一个情况下,看到整个经济增速的下降,导致各个方面收入增速都在下降,所以经济的困难就在加大。无论是从居民来看,从企业来看,从政府来看,还是从银行来看,困难都是在加大,银行的不良贷款在增加。

为什么经济增速连续9年下降?

这里边有不同的观点,有一些学者认为是供给侧的因素,导致经济增速下降,比如说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人力资源保障水平下降了,要素保障水平下降,潜在经济增长率肯定降低了。

另外有些专家认为技术也是有瓶颈的,因为产业在升级,中高端的技术发达国家就不愿意转入,他要控制技术的获取。像美国对中兴的芯片限售,包括对华为的打压等等,所以有些专家的观点是现在技术供给也是有瓶颈的。整个要素供给,无论是人力资源供给还是技术要素供给,都出现瓶颈,潜在增长率肯定下降了,所以去年有一个讨论,要不要保增长率?有些专家说潜在增长率实际上是在6以下的,干嘛要保?客观上是下降的,不能用大水漫灌去刺激它,让增速再提高。

但是如果做一番调研,发现这一些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为什么?看人力资源,2019年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劳动年龄人口就是16-59周岁年龄段的人口,到去年是8.96亿,但是去年全部城镇就业到年底的存量4.4亿左右。就是几十年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整个城市非农产业对劳动年龄人口的吸纳不到一半,另外一半在干什么?解释就是在农村务农,但是务农需要不需要这么多的人,现在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在很快提高,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在很快提高。所以按照有关农业专家的观点,现在农业生产8000万左右的劳动力就足够了。

国家统计局还有一个数据,农民工的数量去年是2.94亿,外出务工农民工1.74亿,这就有大量的劳动力剩余。现在在校的大中专学生5200多万,每年的应届毕业生像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874万,应届的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今年超过500万人,光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超过1300万人。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的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不少于900万,看看现在是劳动力供给不足,还是就业岗位不足,所以稍微做一些调研就可以看到,认为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潜在增长率下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就是说中国的劳动人口的存量巨大,目前的发展远远没有把这些劳动年龄人口全部吸收进来,相反现在劳动社会参与率还在逐年下降,这不是很正常的。

技术方面,现在看到应用技术的研发,从钢铁行业大家感受是很真切的,从建筑钢材到型材到板材等等转型,到整个清洁生产转型,现在到宝钢,到包括内蒙包钢,厂区的环境大变样,整个生产线的水平大变样,这都是应用技术在发挥作用,当然这些应用技术主要不是靠买进的,都是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在联合产学研,这是市场引导的应用技术研发,这些年是非常活跃的。这些研发推动了整个产业的技术升级。

所以技术要素的供给和过去相比,只能说更活跃,而不是减少。

另外重大关键技术,最近这几年也意识到是买不进来的,所以举国体制现在开始重新发展。美国的信息技术它就是美国军事电子工业,美国政府30多年的连续投入,最后的成果在举国体制在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上发挥作用,大家是一致认可,而中国的举国体制,过去把两弹一星,自主制造出来了,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举国体制经过一定的改革和调整,必然焕发巨大的能量,包括空间、技术,包括深海技术,包括重要材料,现在都在布局。

现在我的观点就是中国经济要素供给保障水平还是非常充足的。就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技术有技术。所以现在有强大的生产和供给能力,在疫情期间,口罩的生产能力很快,日产量超过1亿个,包括各种消毒用品等等。

中国生产能力在世界上来看,应该是居于首位的。发达国家在研发在高端有优势,但是当遇到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最主要的还要靠实体经济的产出能力。所以对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能力绝对不能够低估,只要市场有需要,企业把产能稍微一释放,增长率就提高上去了。

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我认为是在8%以上,但是现在经济增速降下来了,去年是6.1%,为什么?原因是在需求方面,需求从企业来看就是订单,没有订单了,产能也就释放不出来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2010-2016年出口增长率,从31.3%降到负的7.74%,是一个持续大幅度的下降,从2017年到2018年有好转,但是2019年由于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争端又开始对整个国际贸易产生新的影响。所以去年的出口增长率只有0.5%,外需现在是震荡下行,而且今年的情况大家很清楚,整个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还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在此背景下,说外部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外需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出口不行了,外贸企业的订单就大量减少,开工率肯定要下降,增加值肯定要下降,GDP的统计不就是企业增加值的汇总吗?经济增长率必然会下降。所以说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包括最近这两年贸易争端,都是外需增速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让经济增速下降非常重要的外部原因。

另外从内需来看,2011年到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从23.8%持续降低到8.1%。2019年降到5.4%,整个国内市场投资增速,由于城镇化推进不平衡的问题,也是在持续下降,投资里面像房地产投资占到1/5左右,城镇化推进不平衡,它的一个表现就是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冰火两重天,大城市人满为患,而中小城市人气不足,这种不平衡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的困难就是大城市拿地和中小城市卖房,左右为难。

想到北京来拿地,没有足够的资金,没有足够的信心是拿不下来,北京五环之内,去年大成集团一块地也没拿到,在这种情况下,他转向中小城市,中小城市没有人气。房子盖了,谁来买?所以城镇化推进不平衡的问题,对房地产投资的制约是非常突出的。房地产投资2010年增长33%,2015年增长1%,增速大幅度下降。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对重化工原材料,对能源,对工程机械等等影响都是非常普遍,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速也跟着下降,因此动摇了投资的半壁江山。尽管政府努力的想稳基础设施投资,但是心有余力不足,所以整个投资增速下降和城镇化推进不平衡的矛盾紧密相关,而整个投资增速下降,从订单的减少来看,比出口影响更大。

看2019年投资的规模是55万亿左右,消费的规模是48万亿左右,出口按人民币计算,它的规模是17万亿左右。所以中国经济是内需主导,一看数据就很清楚,国内市场投资加消费将近100万亿,外需整个出口17万亿左右,对美国市场出口大概占到全国出口的1/4左右,所以它只占到17万亿里边的1/4。有些人说贸易争端,全面对抗对经济的影响,从市场来看,形不成特别大的压力,也就是中国的市场可能未来对美国对于很多初级产品国家是越来越重要。当世界经济变得越来越不好的时候,产品没有销路的时候,挣不到钱的时候,大家对中国市场会越来越关注。中国要把扩大内需战略牢牢把握住,要把国内经济大循环畅通起来,循环速度加快起来。在此背景下,对世界经济会形成强有力的拉动。各国经济摆脱困难,要更多的依靠中国市场。

这时候处理国际关系的战略回旋空间会显著扩大,这是一个重要的机遇。

投资增速下降,出口增速下降,再加上消费增速下降,三大需求增速全面的大幅度下降,经济增速能不下降吗?企业订单都没有了,产能普遍过剩了,企业开工率降下来了,企业的增加值必然降下来了,GDP增长率就不能不降。所以,中国经济增速连续9年的下降,根本的原因在需求侧,而不是在供给侧。从角度来看,现在是不缺少生产和供给能力,潜在增长率很高,产能过剩,问题是需求不足,而且在今年变得更为严重,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

从供给端来看,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降6.8%,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了13.2个百分点,这是有季度GDP统计以来首次负增长和最大降幅。这就表现在居民收入的下降,企业收入的下降,财政收入的下降等等。大多数行业受疫情冲击都是比较严重的,比如工业、建筑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房地产、住宿、餐饮等受到的影响都是相当严重的。

从需求来看,疫情对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都有严重影响。

消费方面,居民普遍宅在家里,消费没法进行。比如服装、鞋帽,包括化妆品、金银珠宝,包括家电、家具,包括石化产品、建筑装潢、材料、汽车等等,他出不去了,这些消费都停下来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今年一季度同比下降19%,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27.3个百分点,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消费降幅最大的阶段。

从投资来看,房地产主要是销售形式受影响很大,今年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6.3%。销售一旦下降,房地产企业的市场预期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资金回流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拿地建房的活动必然要减缓下来。

到现在来看,房地产投资的增长恢复在各个投资项目当中是最好的,这是和它自身的周期性特点相关的,但是从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形势来看,特别现在对房地产市场,我觉得调控还是比较严格,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会导致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投资增速出现下行的态势,这一点还是值得高度关注。

另外基础设施投资,尽管有一些方舱医院,包括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但是在基建总量当中占比太小,大部分基建项目受疫情影响都停下来了,所以基建投资一季度同比下降19.7%,增幅大幅度下降。

另外制造业投资受影响更为严峻,因为制造业企业本来受疫情影响就很大,销售收入下降幅度很大,就没有能力去投资,也没有愿望去投资。所以今年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25.2%,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29.8个百分点。

从投资的一些主要项目来看,疫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今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22.4个百分点。整个投资受疫情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

另外出口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1-4月份美元口径的出口同比下降百分之几,第一个原因就是疫情对出口产生的影响,很多在手订单不能按时交付,出口增速在今年1-4月份下降是比较大的,而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出口是一个平稳回升的态势。

我觉得这确实意味着世界经济对中国制造依赖程度在逐步的表现出来,这一点还需要再观察。

三大需求同时出现十几个到几十个百分点的大幅下降,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那么这样的情况它必然导致经济增速在第一季度都下降,而且给未来也带来很大的压力。

另外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确诊人数现在大概已经超过1900万了,世界经济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其中发达经济体将收缩7%。

世界经济受疫情冲击,问题还是非常严重的。严重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停顿或者瘫痪。另外一个方面市场供给靠什么?我觉得可能和中国制造有重要的关系,所以出口今年有一个可能的机会,中国可以来扩大自己的外部市场。

中国市场现在通过扩大内需,在尽快的激活,在释放超大规模的潜力,给世界各国带来重要的机会。有国内汽车产业的规模,在德国法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他非常高兴,他有订单了,能挣到钱了,包括和钢铁生产相关的,比如像澳大利亚的铁矿,巴西的铁矿,印度的铁矿,市场份额最重要,美国为什么搞贸易保护?他就要保护国内市场,为他的国内就业做贡献。

中国的市场对相关国家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利益。如果中国市场,比如他给中国要断供的话,他自身的损失是非常大的。澳大利亚矿产品的产业在它经济中占着很重要的位置,包括像巴西,在这个背景下,叫做杀敌1000,自损800。全球市场是按照一个经济规则来建立联系,经济规则会不会完全受政治力量来左右,我觉得还需要再观察。

经济全球化有顽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都涉及到各国企业的切身利益,涉及到各国国家的核心利益。大家会不会拿国家的核心利益做交易,去和别人做政治上的联合,可能还值得再考虑。

我的观点就是中国现在确实有一个新的重要机遇,危机开启中国经济发展新篇章,那机遇在哪?

第一个就是在疫情发生之后,中国表现出来的有效率的资源的动员和组织能力。看今年大年初一的时候,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就是对疫情防控及时的进行部署,武汉就是大年初一封城了,很多措施是非常果断。

这里边首先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从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之后,大概每一周政治局常委就要召开会议,中央领导核心是高密度高强度的运转,整个疫情防控处在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框架之下,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性的成果。实际上是占有先机,全面复工复产,包括第二季度所取得的靓丽的成绩,都是和疫情防控的结果分不开的。

疫情防控的效果表现出中国在重大危机面前,国家整体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动员和组织能力,这一点对中国的模式应该说更进一步的充满信心。

同时还要考虑一些有利条件,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个,现在要畅通国内经济的大循环,为什么叫大循环了?我觉得大字和人口规模是结合在一起的,是14亿多人,因此有一个强大的生产供给体系,比如制造业的体系,产业链在世界上是最完整的。多种工业产品,像钢的生产能力,水泥的生产能力在世界上是排在首位的。

第二个有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14亿多人口,而且有4亿左右的中等收入群体,去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就是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我们正处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快速推进的时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等,都需要大规模的高水平的投资,所以国内市场潜力巨大。那大循环很重要,就是把生产和市场的关系打通,把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打通。大循环一旦加快畅通起来之后,就会带动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持续回升向好的轨道。

下一步我觉得如果政策力度到位,它会持续回升,中国经济可能在全球就是一枝独秀了,中国市场在全球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吸引因素。中国经济成长将成为世界经济摆脱困境的一部主要的发动机。所以在此背景下,国内国际的双循环就由这样一个经济的大循环强有力的拉动起来,中国处理各种国际关系的战略空间,必然会显示出来。

下半年的经济走势,很重要的就在于怎么样牢牢抓住扩大内需战略机遇,怎么样在扩大内需的方面,见到更多的实效,这方面对下半年的经济走势是至关重要的,对在座的各位的业绩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觉得目前在这方面的力度是在持续加大的过程之中,我相信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是在不断的得到强化,未来的前景我还是充满信心的,这是我的主要观点,谢谢大家。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