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流动性管理注重适度全面降准概率下降
□本报记者彭扬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这为今后一段时间的货币调控指明了方向,也在相当程度上打消了市场对货币政策取向的疑虑。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政策操作恢复常态化,流动性管理更加注重适度,既保障合理流动性需求,又避免形成供给过剩和淤积,强调精准滴灌、直达实体。预计年内货币投放将主要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和MLF等操作进行,全面降准概率明显下降。
首先,政策没有转向,仍然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虽然当前经济开始恢复,但综合国际国内情况看,经济发展仍需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支持。可以预期,未来央行在货币投放上会保证应有的量,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助力经济进一步稳定恢复。
其次,重新强调“适度”,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与疫情初期有所不同。此前监管部门反复强调,在资金面宽松背景下,市场乱象极易反弹回潮,不利于金融防风险。央行在平衡稳增长、防风险等多重目标后,逐渐向市场发出“适度”的信号,根据我国经济、物价的实际情况以及国际形势相机抉择,使资金平稳有序地投向实体经济。
再次,愈发注重质效,力求精准滴灌、直达实体,对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的强调达到很高水平。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导流动性和金融资源优先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可以通过它不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最大限度发挥其精准滴灌的作用,提高政策“直达性”,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已成为监管部门共识。若分寸把握得当,则可起到“一石三鸟”作用:一是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拉”困境中的企业一把,不仅可稳定就业,也有助于经济平稳发展;二是有利于企业和金融机构认清自身经营状况和风险,实事求是,保持理性思维;三是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政策收紧或放松都会相应地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引发波动,此举可明确消除市场对货币政策取向的疑虑。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对把握调控力度、节奏和重点,以及选用合适的货币政策工具都提出了要求。往后看,预计货币当局对降准等数量工具的运用会更加审慎,将主要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和MLF等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短期内全面降准概率明显下降。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