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速度”不误“绣花功夫”:华侨城蹚出特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先行示范”路
本报记者/余燕明/深圳报道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位于深圳宝安中心区的欢乐港湾·海滨文化公园正式向深圳市民及游客开放。作为国际湾区之心、滨海生活创想地,欢乐港湾开启了深圳滨海生活3.0时代,将成为深圳西部海岸线上都市旅游新名片和国际化滨海城市新地标,这是华侨城集团(以下简称“华侨城”)对深圳特区40周年最切实的礼赞。
40年前,深圳从一个边陲渔村起步,数十年间蜕变为国际化大都市,中国的金融、科技、经贸等产业脉搏在此汇聚跳动。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深圳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也未曾掉队。其中,以华侨城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和旅游企业,以“绣花功夫”下好“先手棋”,为高质量城市建设构筑了一道风景独好的“深圳奇迹”。
35年来,华侨城浸润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先行先试,“试”出了锦绣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欢乐谷、欢乐海岸、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OCAT当代艺术中心、东部华侨城等一批优质文化旅游产品,如今已跻身全球主题公园集团第三、亚洲第一。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华侨城以实际行动主动响应国家战略,将自身产业发展融入“双区”建设大格局,发挥市场主体活力,推进欢乐港湾、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以责任央企之姿努力出一条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先行示范”路,继续在深圳谱写创想乐章。
推动城市文化和旅游“双循环”
华侨城在深圳宝安中心区打造的欢乐港湾项目现场,128米高的“湾区之光”摩天轮已于8月26日装完全部轿厢,预计今年底开放。届时将重构深圳滨海天际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引人注目的新地标。
“湾区之光”摩天轮有着独特的诠释与象征,每一个深圳人心中都会萦绕着一束光环——“我是深圳人!”这种光环源自“深圳速度”、改革开放40年的卓越成就、深圳作为国际大都市地位的确立,也源自无数深圳人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等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巨大贡献。
欢乐港湾东接前海合作区,西连大铲湾港区,北临宝安中心区的商务办公区、核心商业区和滨海广场,总占地约38万平方米,项目一期投资达120亿元。华侨城深西集团总经理谢滔介绍道:“国际标准、原创设计、开放共享、绿色生态、智能科技、立体交通,这是我们打造欢乐港湾的基本理念。”根据华侨城提供的规划显示,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宝安中心区作为滨海中心的城市生活核心功能,成为深圳重要的市级公共空间,为前海和宝安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公共设施、景观环境、城市活动等空间支持。
一些行业专家表示,深圳是一个极具增长潜力的城市,尤其是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双区驱动”战略的发展背景下,深圳再次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文化和旅游项目作为最令人期待的“第三空间”,也是具有多元化消费模式、强拉动效应的产业,在未来新的40年将发展成为建设深圳的一大排头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央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面向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包括深圳等国际大都市的发展,中央鼓励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目前既有全球第二的经济总量,又有人均中等的收入水平,在很多领域都既具备巨大的市场规模,也具备增长的潜力,可以为全球优质生产要素提供就业机会,深圳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的资源和市场优势更为明显。
比如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球领先,这将吸引未来全球产品的研发设计、品牌建设、销售分销以及客户服务等更倾向于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这些领域的全球优势资源也将向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流动和集中,形成中国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产业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并最终推动形成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同样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机遇。华侨城集团董事、总经理姚军表示,当前文化和旅游消费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发展趋势不会变,文化和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趋势和局面也不会改变,亿万人民群众对以旅游消费为代表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只增不减。
这更需要华侨城这样在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域领军的企业,进一步发挥市场主体活力,传承优秀中华文化、整合旗下优势资源、创新文化时代表达,不断输出优质的文化和旅游产品,丰富深圳人民乃至全国老百姓的“文化菜单”,有效促进旅游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让深圳这座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不断提升文化上的认同感,也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元化、高品质需求。
持续为特区发展贡献央企智慧
据悉,深圳欢乐港湾将建设成为集聚滨海休闲及文化、旅游、娱乐体验等多元复合型城市公园综合体。其中,海滨文化公园是项目的核心亮点之一,旨在突破传统公园的单一公共绿色休憩场所的概念,创造性地将多样化的城市功能整合到绿色生态系统中,营造出一个多元复合型的滨海都市公园。
坐落于公园中心位置的“湾区之声”演艺中心,将打造深圳剧院的标杆,室外结合庆典广场的灯光水秀,成就深圳西部的艺术盛宴;项目规划建设的“湾区之光”摩天轮、奥运标准的海滨滑板营、童乐园、港湾沙滩等配套娱乐设施,则将提升游客对前海湾的体验感;低密度、绿色生态的滨海体验式商业街区则以深圳市民及国内外游客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文化娱乐、时尚休闲等配套服务。
作为连续五年列入“深圳市重点项目”、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项目,深圳欢乐港湾汇聚了全球优质资源,以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和高质量的建造标准,建设独具滨海特色的现代化滨海城区,打造城市公园综合体典范,助力大湾区步入国际滨海城市新时代。
近年来,华侨城按照“一个基地,两翼发展”的战略方针,积极响应深圳市“东进战略”和“前海整体发展战略”,重点推进以甘坑新镇、大鹏所城旅游度假区、光明小镇等为代表的“8+1”重点项目建设,不仅着力于产业发展,为深圳“发展更具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注入动能;还致力于用艺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用生态连接自然,用公益回馈社会,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绿色低碳、和谐共处的美好生活。
2003年,深圳确立“文化立市”战略,将“打造公园之城、构建公园人文生态”作为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从建城之初的五个公园,发展至今拥有超千座公园,这些公园不仅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承载着深圳人的城市人文梦想,展现了深圳诗意宜居的一面。
早在1985年,华侨城从深圳湾畔的一片4.8平方千米的滩涂之地起步,在改革开放之初移山填海的大开发、大建设的年代,就已经提出了“在花园中建城市”“规划先行”的理念,坚持保护自然植被、顺应原始地形地貌,优先构建生态、优美安静的人居环境。这一超前的规划理念,在此后华侨城参与城市建设的35年间始终一以贯之。
以华侨城欢乐海岸为例,这是一个集旅游、生态、文化、商业于一体的“都市会客厅”:这里是适合全龄段客群的开放式城市广场,这里有中国唯一地处现代化大都市腹地的滨海红树林湿地——华侨城湿地,这里还有中国首个自然学校——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在繁华都市的中央,华侨城构建这样一处生态公共空间,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切身感受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扎根一座城市,就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这座城市的生态环境、自然肌理,将企业个体的发展融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格局之中,如今,这一理念随着华侨城布局60余个城市的文化和旅游项目走向了全国。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华侨城也见证、参与了这座伟大城市走向繁荣兴盛。作为“优质生活创想家”,华侨城集团将继续深耕深圳、服务深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创想不止、奋进不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