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便利店行业应从三方面优化管理运营
来源:国际金融报
“未来国内便利店数量规模还将保持高速增长,但无论是城市挑选,还是门店选址,抑或经营方式匹配,资本追逐数量扩张的同时更应重视质量的提升。便利店行业的更大红利将来自管理运营的优化与门店效率的提升。”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毕马威中国日前发布的《2020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去年国内便利店达到13.2万家,同比增长9%,与上年同期增速减少6个百分点,同时是自2015年以来便利店行业首次出现门店增速放缓现象。另外,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也表明,2019年,全国超八成的城市便利店数量都在减少。
便利店往往是城市的标配,或者说是城市中分布最广的零售业态。那么,国内便利店数量规模增速出现明显递减,是否说明市场已经饱和而没有伸展弹性呢?按照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分析报告,去年美国、日本和韩国的便利店渗透率分别为2149人/店、2208人/店和1409人/店,同期中国为10407人/店,对比之下,显然便利店在国内还有很大的增长布局空间。
还有一个指标是,根据业内标准,人均GDP达3000美元即为便利店导入期,达5000美元为快速成长期,达1万美元为爆发增长期,鉴于我国人均GDP今年突破1万美元没有多大悬念的事实,商务部在前不久发布的《关于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中国便利店正在进入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时间可以延续20年。
按照商务部的安排,未来三年要织密便利店网络,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到2022年,全国品牌化连锁化便利店总量达到30万家,销售额累计增长超过50%,全国中等以上城市每百万人口不少于200家门店。看得出,从现在开始,未来三年全国便利店门店规模至少还有超过16万家的增长空间,行业规模增速约为120%。
便利店的占地面积一般都不大,相比商超而言,在选址卡位上更具灵活性。零售行业门店布点上有“金角银边草肚皮”的说法,其中金角是指街道转角,这里四方人流汇聚,银边指街的两端,这里是人流入口,草肚皮则指街道中间,这里虽客流分散,但却是过客歇脚驻足的地方。目前来看,无论是早期的小卖部,还是现在的连锁门店,便利店一般都占据着“金角银边草肚皮”的有利位置,而且借助这一历史卡位先机,便利店还进入了社区与商业区,由此完全打通了销售“最后一公里”,其展现出的8-10分钟便利优势格外显著。
与超市、社区生鲜小店一样,便利店也销售日常百货用品以及生鲜食品,约2000个SKU(商品库存量单位)覆盖了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但不同的是,便利店还能提供生鲜食品或者冷熟食品的简单加工与加热服务,生成顾客即买即食的简餐,同时像咖啡、牛奶以及豆浆甚至果汁,便利店都可自制而成,不仅来料正宗无水分,而且卫生安全有保障,全程还在顾客的眼皮子底下进行。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早起上班时随手买一份包子豆浆开启一天新生活,午餐时来一份盒饭快速填饱肚子,下班时再点一份串串香或者豆腐圆子慰藉一下疲惫的身体,全天候的饮食需求都可靠在便利店的休闲桌椅上满足。因此,便利店已经成为年轻人和商务人士喜欢光顾的消费场所,同时更是不少中小学生青睐的便利场景,甚至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共同出现在便利店的家庭身影。
当然,作为城市的一个商业基础设施,便利店在白天时可能并不会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但是一到晚上尤其是深夜,便利店一定会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因为在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所有服务场所,恐怕只有便利店能够24小时为顾客敞开大门。因此,需求不眠的便利店宛如城市原野上的一道霓虹,始终牵引着夜行人的脚步,提供随需随取的给养、陪伴与安全感,成为了不少都市人摆渡与安放灵魂的地方。
看得出,无论是天时(政策导向支持)、地利(打通“最后一公里”),还是人和(民众喜爱的消费与陪伴场所),便利店都占有着显著优势。而更为重要的是,最近10年,全国城市中所有的线下零售业态销售额都增长放缓,唯有便利店增速保持了两位数,尤其是近三年来,百货商场增速平均降到了一个百分点以下,大型超市增长均速也没有超过6%,但便利店则达到了18%。今年上半年,虽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便利店销售额依然同比增长1.69%。既如此,像以往持续受到追捧一样,未来便利店在商业资本与投资人眼中依然会彰显出不同凡响的磁吸力。
观察发现,7-ELEVEN、全家和罗森三大日资便利店已不约而同地在中国城市摆开了增资扩店的棋局,其中全家计划今年年底前在全国开出7500家门店,7-ELEVEN表示每年会新开30-40家门店,罗森计划三年围绕唐山周边开建百家新店。与此同时,广东的美宜佳、北京的好邻居和上海的快客等本土便利店都迈出了增设建造新门店的步伐,且增长节奏丝毫不亚于外资。而在便利店投资运作阵营中,互联网科技公司跑步进场的身影尤其引人关注,像阿里的天猫小店与盒马生鲜、苏宁小店以及京东便利店都已成为许多城市街道两旁的品牌风景,而且苏宁小店准备今后3年内接受1万家加盟店,京东更是早在四年前就框定了五年内在全国开出100万家便利店的蓝图;不仅如此,阿里巴巴三年前斥资5亿元战略入股上海喜士多,京东在前不久以第二股东身份进住福建见福便利店。不难看出,未来国内便利店数量规模还将保持高速增长,而之所以目前出现增速放缓的情况,只能说明便利店行业正在告别野蛮扩张进入精耕细作,无论是城市挑选,还是门店选址,抑或经营方式匹配,资本追逐数量扩张的同时更重视质量的提升。
的确,尽管城市便利店的动态前景依然不错,但行业的痛点也在时刻羁绊着市场前行的步伐。一方面,便利店是一种“重资产”的运作模式,投入大、回报期长,不少门店,尤其夫妻店成本压力大,随时都会出现破产倒闭风险;另一方面,不少便利门店空间狭小,品类陈列混乱,消费者搜寻与发现成本高,体验也差;不仅如此,由于供应渠道不畅,采购规模较小,便利店商品价格没有竞争优势;而从外围看,国内零售业态正在朝着小型化、便利化的方向变身,便利店由此受到的挑战自然不小。更为重要的是,根据《2020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去年便利店实现销售额虽然同比增长了13%,但增速出现同比下降,且为四年来最低。显然,依靠数量扩张所能赢得的利润空间已越来越小,便利店行业的更大红利只能来自管理运营的优化与门店效率的提升。
首先是加速品牌连锁化。日本前三大便利店品牌在其国内占据了89%的市场份额,加盟店比例超过了95%,而国内排名前十的便利店市场份额只有63%,加盟店占比不足50%。因此,通过特许加盟方式实现国内便利店品牌连锁化的空间非常大。通过品牌连锁,一方面提高行业的规模化优势,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一些传统夫妻店与杂货店的知名度与辨识度,同时品牌企业可以直接输出供应链、物流配送以及管理技能等核心竞争力,助力单一门店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率。
其次是推广全程数字化。目前扫码支付在所有便利店得到了普及,刷脸进门与支付也在部分门店得到应用,但这只是数字化的初级阶段,数字化+智能化应当是未来可期的愿景。包括提供线上智能购物车,快捷引导消费者发现与捕捉购买目标,同时通过智能购物车实现门店的自动动态补货,还应当普及自助收银机,方便消费者自买自结,也可以借助VR、AR以及全息技术丰富立体型(墙面)与平面型(桌面)消费场景等。
另外是品类供给的精细化。空间场景的限制决定了便利店的SKU不可追求大而全,必须是少而精。在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掌握用户基本品类需求的情况下,便利店需要强化个性化的自我定制,用差异化产品形成对用户的粘性,提高自身品牌的上柜率与占有率;另一方面,可在食品搭配上化整为零,如小份打包热餐、零食、水果、酒水饮料,快餐盒饭中一份米饭可以配备量少类多的菜品等,这样消费者在多样化尝鲜的同时还可降低消费成本,从而增强消费粘性。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