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外媒:欧洲爆发难民危机已五年 疫情加剧了难民危机
欧洲难民危机爆发已经五年。8月31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2015年是改变欧洲大陆的一年:“超过一百万难民涌入欧洲,在欧洲引发了人道主义危机和政治危机。许多难民在中途死去,一些国家张开了双臂,另一些国家则竖起了围墙,关闭了边界。”土耳其《每日晨报》30日指出,五年过去了,欧洲仍然陷在难民危机的僵局里。
△《每日晨报》:欧洲仍陷难民危机僵局欧盟缺乏统一政策 难以应对难民危机
近年来,由美国主导、欧洲国家参与的对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局部战争以及其他因素,致使西亚北非局势动荡。2015年上半年,叙利亚、利比亚等国家战乱不断,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活动猖獗,阿富汗塔利班卷土重来,导致大批难民逃往欧洲,使欧洲遭遇了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难民潮。
△2015年,前往塞尔维亚边境的火车上,一名难民看向窗外 来源:法新社2015年8月,难民潮达到高峰,德国总理默克尔作出开放德国边境的决定,并在记者会上说出“我们能办到”的名句,大批难民得以进入德国。同年9月,在德国推动下,欧盟委员会通过方案,要求各成员国按照配额收留16万难民。
土耳其《每日晨报》回顾称,欧盟“摊派难民”的方案从未被有效执行,只有少部分难民得到了妥善安置。德国等国家开放边境、接收难民的行为引起了匈牙利等中欧国家的反对,随后,西欧反对移民的民粹主义政党支持率也出现激增。
报道称,由于各国没有达成共识,申根区内多处国境线恢复了管制,与此同时,多国政府也逐步收紧法律,限制庇护权利或提高庇护标准。一位匿名的法国官员近日向《每日晨报》表示:“法国拒绝了大量理由不够充分的庇护申请。即便如此,五年以来,法国北部港口城市非正式难民营的规模仍然在不断扩大。”
根据欧盟《都柏林公约》相关规定,难民事务首先应由难民的第一入境国负责,完成救援、接待、注册等一系列工作,必要时需负责遣返难民。有分析称,由于地理因素,意大利和希腊直接面对大量走海路赴欧的难民,常常成为第一入境国,但与法国、德国等国相比,又鲜少成为难民申请庇护的目标国家,难民可由此向其他申根国家自由流动,因此,这些“前线国家”对难民管控相对宽松,而中东欧国家则强化边境控制。意大利曾经因为大量放任难民申请者和非法移民入境,而一度被欧洲其他国家视为“欧洲非法移民的漏勺”。分析指出,欧盟各成员国面对申请庇护的难民缺乏统一的标准,难以应对难民危机。
土耳其威胁放松管制 允许难民进入欧盟
除了欧盟内部欠缺对难民的统一管理外,地理上处于接收难民“前线”的土耳其也频频向欧盟施压。2016年,欧盟与土耳其就合作解决难民危机达成协议。欧盟承诺向土方提供60亿欧元援助资金,条件是土方将限制难民经由土耳其前往欧洲。但由于欧盟国家迄今没有足额向土耳其支付这笔费用,土政府多次威胁将放松对难民和非法移民的限制,允许他们进入欧盟。
联合国报告显示,土耳其目前收容了约370万叙利亚难民,还有100多万难民聚集在叙利亚与土耳其边境地区,随时准备进入土耳其。今年2月底,土耳其政府一度决定“开闸”,不再阻止叙利亚等国难民从土耳其经陆路或海路前往欧洲,给欧盟边境造成巨大压力。
欧洲边境管理局:未来数月或出现更大规模难民潮
进入2020年,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欧洲难民危机雪上加霜。8月28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论称:“疫情加剧了欧洲的难民危机。”
报道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北非国家经济,加之利比亚等国家持续发生战乱,与2019年相比,今年前往欧洲的非法移民和难民有所增长。根据国际移民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7月底,今年已有近2.7万名非法移民和难民进入欧盟境内。欧洲边境管理局发布报告指出,未来数月很可能会出现更大规模的难民潮。
△8月,难民登上意大利兰佩杜萨岛的检疫船 来源:Getty Images
“难民危机暴露了欧洲的政治分歧”
欧盟成员国围绕难民庇护制度的改革分歧巨大,难民危机难以解决。土耳其《每日晨报》8月30日报道援引欧洲政策中心专家玛丽·德萨默(Marie De Somer)评论称:“难民危机暴露了欧洲的结构性缺陷和政治分歧。”
德国内政部长泽霍费尔近日表示,在今年下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德国希望能打破成员国在处理难民问题上的僵局。据《每日晨报》报道,德国主张在欧盟外部边境对寻求庇护的难民进行初步筛选,欧洲边境与海岸警卫队应该遣返庇护申请被拒的难民。对于那些在海上获救的难民,德国呼吁制定相应方案,将他们重新安置到有意愿接收难民的欧盟成员国中,不愿接收难民的成员国可用资金援助代替。
但是《每日晨报》同时指出,即便是这样的折中方案,也不足以弥补欧盟体制中现存的漏洞。法国移民和融入局(OFII)负责人迪迪埃·莱斯奇(Didier Leschi)称:“各个欧盟成员国批准庇护申请的标准都不一致,若不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达成统一的政策。”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