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吉利汽车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拟发行17.32亿股,总融资金额超200亿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记者 | 侯卓铠
9月1日,界面新闻记者从吉利汽车获悉,该公司科创板IPO申请已经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出的确认受理函。这意味着,吉利汽车将成为国内首家登陆科创板的整车制造汽车公司。
据招股书内容显示,吉利汽车本次初始发行的股份数量不超过1,731,666,448股的A股,总融资金额为204.25亿元。其中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200亿元中的80亿用于新车型产品研发,30亿用于前瞻技术研发,30亿用于产业收购,60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对此,吉利汽车表示,公司科创板IPO如能顺利推进并实施,将再次明显充实公司的资金实力,这对于公司未来的产品开发、技术研发,以及潜在的外延扩张,有着相当积极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界面新闻记者也了解到,如果本次发行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初始发行股票数量的15.00%。公司发行后已发行股份总数不超过11,544,442,988股,其中:A股不超过1,731,666,448股,港股9,812,776,540股(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之前)。
在今年4月30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公告明确表示,已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若要申请在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其市值须满足两类标准之一,首先其公司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其次公司市值在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在6月17日晚间,吉利汽车董事会批准发行人民币股及在A股市场科创板上市的初步建议,时隔两个半月,吉利汽车科创板IPO正式获受理。
据招股书内容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间,吉利汽车的资产总额分别为877.98亿元、924.93亿元、1076.74亿元和1074.75亿元;营业收入分别为935.53亿元、1073.35亿元、981.39亿元和371.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5.94亿元、125.86亿元、82.85亿元和23.3亿元。
在销量方面,吉利汽车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1-6月,公司三大品牌合计销量(含领克品牌)分别为124.71万辆、150.08万辆、136.16万辆及53.04万辆。根据中汽协统计,三大品牌合计销量市占率分别为5.04%、6.34%、6.35%及6.76%,市占率持续提升,且连续三年半均为国内自主车企销量之首。
对此,吉利汽车方面称,此次登陆科创板将帮助公司深度探索汽车上下游产业、全面布局汽车“新四化”,积极布局未来智慧立体出行生态,打造天地一体化格局,实现向智能电动出行科技公司的转变。
在研发方面,吉利汽车在中国杭州、中国宁波杭州湾、瑞典哥德堡、英国考文垂、德国法兰克福设有五大工程研发中心;在中国上海、瑞典哥德堡、西班牙巴塞罗那、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加州设有五大造型设计中心;此外,沃尔沃汽车还在全球拥有三大研发中心及三大造型中心。,共有研发设计人员多达2万多人。
近十年来,吉利控股集团研发总投入累计超1000亿元。2019年吉利控股集团研发投入超207亿人民币,占销售总收入比例为6.3%。
得益于大规模资金和技术投入,吉利形成了BMA、CMA、SPA及PMA 四大全球化基础模块架构,覆盖了从纯电到燃油、从紧凑型到中大型车型的全面产品布局需求,为互联、安全、新能源、未来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了支持。
大手笔投入也给吉利带来了丰厚回报。目前,吉利汽车拥有新能源领域核心专利技术超过300项。同时,在2019年,吉利推出了搭载首款车规级量产高性能车载芯片E01的GKUI 19系统,截至目前,吉利旗下共有22款车型搭载了GKUI系统,装机量已超200万台。未来吉利所有全新车型都将搭载GKUI系统。
在推进公司科技转型方面,吉利汽车先后发布了技术品牌“iNTEC人性化智驾科技”和“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将汽车安全、健康生态、新能源、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列为核心技术战略的发展领域。
据记者了解,未来吉利汽车还将通过曹操出行,戴姆勒出行服务组建合资公司,探索共享出行领域的发展,并与中国电信在车家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5G、V2X、边缘计算等核心领域开展合作。
此外,对于未来出行方式的前瞻领域,吉利控股集团还在空中出行服务领域布局有用有Terrafugia(太力飞车)及Volocopter两家公司。而在吉利汽车刻画的未来科技版图中,其还将打造“空天一体”的战略目标。4月24日,吉利旗下的时空道宇公司宣布预计在今年年底将发射两颗自主研发低轨卫星。
除了科创板之外,早前吉利汽车还曾宣布,将与沃尔沃汽车进行业务整合,未来将寻求在香港和瑞典斯德哥尔摩上市。届时,吉利汽车将成为国内首家同时在A股、H股、欧洲市场上市的整车企业。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