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难“改命” 深耕主业才是生存王道
作者:张问之
“毛尖”改名“茅台”?一只股价常年不足1港元的“仙股”和一只股价高歌猛进的A股“股王”能有什么关系?化工行业起家的信阳毛尖用实际行动表明,甭管名茶、名酒,硬攀总能沾边。
近日,信阳毛尖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建议公司英文名更改为“China Dragon Moutai Group Limited”,并采纳“中国国龙茅台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的中文第二名称。而回看信阳毛尖的改名史,可谓越改越上头、越改越胆大。
公开资料显示,信阳毛尖前身为“中国天化工”,更早前的名称还有“东君化工集团”、“大庆石化”,乍一看尚能辨别化工主业。2018年,公司收购信阳毛尖国际控股,获得河南信阳毛尖集团茶叶的电子商务销售和海外经销权的独家许可,于是更名为“信阳毛尖”。然而,这家顶着中国名茶旗号的公司,连真正的茶叶生产商都算不上,只是开始代销茶叶。此次更名已有碰瓷嫌疑,正如网友所言,信阳毛尖是公共品牌,不能被某家企业拿来作为资本运作的玩物。
改名“改命”了吗?惨淡的财务数据或已给出答案。信阳毛尖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底,该财年集团亏损约6.98亿港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底,该财年亏损约3.85亿港元。且公司表示,决定通过行使认沽期权及出售信阳毛尖国际控股,以终止其茶叶分部的营运。
事实上,在风大浪大的资本市场,像信阳毛尖这样动辄蹭热点、贴概念,寄望于改名而“改命”的公司并非个例。低成本的更名更是被某些上市公司奉为“市值管理”的灵丹妙药,甚至屡试不爽。那么,这些公司后来怎么样了?
云计算热闹的2014年,高端餐饮连锁商湘鄂情改名“中科云网”,声称全面剥离餐饮业务转向大数据新媒体。结缘大数据后,公司股价急速拉升,短短4个月便翻倍。不过,在市场的热切期盼中,中科云网的大数据转型却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拿不出任何业绩。2015年,公司便因连续两年亏损“披星戴帽”,至今仍处于ST行列。
互联网金融在资本市场广受追捧的2015年,无相关业务、无人员配备、无可行性研究,主营房地产业务的多伦股份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匹凸匹”,声称转型互联网金融。消息一出,引来市场追捧、股价连续拉升直至翻番,风光无限。不过,蹭完热点却无实质动作,匹凸匹的表演很快被市场识破,随后公司股价一落千丈。2017年,证监会就其涉嫌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信息披露误导等问题,给予匹凸匹警告及处罚。此后公司更名为“岩石股份”,现亦ST在列。
显然,好名字与好股价并非正相关,也许会短期拉升,但喧嚣过后定会被抛弃;好名字与好业绩更非正相关,动歪心思、跟风蹭热度的迎合式更名,反而会坏了公司名声,如网友言“碰瓷改名,蠢加坏”。
古人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回望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而言,证券简称仅仅是一个称谓,优秀的公司总在深耕主业、埋头苦干,力求将自己的招牌越擦越亮。遥想万科创立初期,只是一家从事贸易、加工等多种行业的小公司,此后几十年凭借着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如今“万科”二字已成为房地产行业响当当的品牌,为社会各界所熟知。
而费劲心思“改名换姓”扯块遮羞布的公司,则多自砸招牌、命如浮萍。毕竟,大浪淘沙沉者为金,风卷残云胜者为王,深耕主业才是企业生存的王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