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14家企业列入碳排放配额名单
对企业碳排放量实施配额管理,是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用能效率提升和能源结构优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昨天,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314家企业位列《上海市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名单(2020版)》。
科学设置排放“天花板”
通俗点说,企业要排放碳,绝对不是想怎么排就怎么排,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的单位都有一个碳排放量的“天花板”。
如果实际年度碳排放量顶穿了“天花板”,那只有两条路可选:第一条,在碳排放交易平台上购买其他单位的“余额”;第二条,无法按规履行配额清缴义务的,将被监管部门责令履行义务,还可能被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并留下不光彩的失信记录。
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度,上海碳排放交易体系配额总量为1.05亿吨(含直接发放配额和储备配额)。这相当于上海碳排放总量的“天花板”,各相关单位可获得的碳排放配额只能从中分配。
不少企业担心,“天花板”设得太低,可能会“卡脖子”。
市生态环境局表示,上海的配额方案能够兼顾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其中就包括一些企业因快速发展导致碳排放量猛增的情况。据悉,2020年纳管企业的基础配额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行业基准线法、历史强度法和历史排放法等方法来确定。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优先采用行业基准线法和历史强度法等基于排放效率的分配方法。
节省配额,企业能获利
“大手大脚”的结果是自掏腰包弥补“亏空”,甚至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一系列举措倒逼排放单位重视转型升级、调整工艺,降低碳排放量,在碳排放配额上“省吃俭用”。而省下的配额既能为新的发展留足空间,也可以放到市场上交易,因环保而得到充足的回报。
上海市碳排放交易市场于2013年11月26日启动,至今已有7年多。根据公开的资料,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碳排放交易市场共有包括纳管企业和投资机构在内的676家单位开户交易,所有现货品种累计成交量1.28亿吨,累计成交额13.91亿元。
据悉,上海碳排放配额价格自26元/吨起步,最高达到过48元/吨,目前约为40元/吨。假设某企业某年的实际碳排放量低于配额,省下了10万吨碳排放配额,那么按照40元/吨的市场价格,可以获得400万元的利润空间。(记者 陈玺撼)
原标题:314家企业列入碳排放配额名单
倒逼企业重视转型升级,降低碳排放量,“省吃俭用”排放配额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