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会前瞻|“十四五”开局,如何发挥内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今年的全国“两会”意义非凡。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刚刚经历了疫情大考的中国经济,将如何平衡风险、稳中求进?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扩大内需是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
据中国商务部2月17日晚发布的数据,在刚刚过去的农历新年,中国消费实现“开门红”,全中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7%。此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2019年,我国的消费率平均为53.4%,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达到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消费仍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这令人有理由期待,庞大的内需市场将在新一年继续为中国经济注入澎湃动力。
事实上,扩大内需已成为去年多个重要会议上的“高频词”。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今年要抓好八大重点任务,其中一个就是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地方两会上,绝大多数省份亦把扩大内需、加快释放消费潜力列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要发挥内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消费需求仍然是重点。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都将带来更广阔的消费前景。
去年底,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曾公开表示,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且具有很大增长潜力。从最终消费占比看,中国为55.4%,而发达国家超过70%,未来十五年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将达到8亿,消费升级动能强劲。
钱克明同时指出,目前中国城镇化率仍较低,未来进一步城镇化将带来更多消费,中国的消费前景十分巨大。
关于城镇化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徐宪平表示,“居民消费率偏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新型城镇化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他指出,目前进城的农民工有1.35亿人,在同一城镇居住10年以上的农民工有5200万。他建议,以“存量带增量”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徐宪平表示,我国城镇化仍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目前农民工年收入已超过城镇居民,是农村居民年收入的约3倍,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潜在对象。因此,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富裕农民才能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还需长效机制,影响消费、储蓄、投资等的制度性因素受到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原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在接受《人民政协报》采访时表示,中长期看,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国内大循环必须进一步发挥内需的基础性作用,这就要求把消费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予以统筹谋划,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特别是用结构性改革来推进。
屠光绍提醒,要注意收入结构的问题。“比如目前从居民收入看,财产性收入(比如股市房市)在不同群体之间呈扩大的趋势,一部分有投资能力的人收入增长快,对另一些投资能力低的人来说增长较为缓慢或没有增长,而消费倾向又是不同的,这对整体居民消费会造成一定影响。”
屠光绍同时提出,要注意新的消费增长点。他表示,恩格尔系数说明,随着经济发展程度提升,基本消费在消费体系中的比例会越来越低,因此在需求侧管理方面,“十四五”期间,需要更多地重视和促进消费升级,不断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信息消费等),并引导和推动新的消费增长点的扩张和普及。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将推出哪些新招实招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让“十四五”期间的国内市场显现蓬勃生机,值得瞩目。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