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研报
【食品饮料阿尔法掘金】榨菜Q4业绩增87% 洋河1季度利润或承压
【新能源汽车每日动见】锂电设备龙头的回复函和补充协议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
【硬核研报】面膜市占率超40%,全球第四大化妆品制造龙头市值竟不足百亿!券商高喊公司双主业价值被低估四成,轻医美产品也即将放量
【硬核研报】变化小而寿命长,媲美高端白酒的超级赛道已被发掘!直播带货逐步放量,券商高喊7000亿市场里的“新消费龙头”即将诞生
撰文/李德胜
出品/每日财报
近期,随着北京纪检监委官网发布一则关于同仁堂总经理被审查的通报后,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再一次成为舆论主角。
对此,同仁堂(600085.SH)发布公告称,目前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有关规定,公司将尽快召开董事会会议推举一名董事代行董事长职务,代行法定代表人职责。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家拥有超过350年历史的品牌,近年同仁堂似乎频生事端,产品口碑也一度引发热议。与此同时,其传统中药业务增长缓慢,为此同仁堂也开始尝试起多元化转型,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乐观。
总经理被查,任期内质量问题频发
据公开资料显示,同仁堂集团是上市公司同仁堂(600085.SH)的母公司,出事前高振坤在同仁堂体系内仍担任多个职位。
早在2001年4月,高振坤便在北京同仁堂股份担任副总经理,4年后担任总会计师。2014年10月高振坤出任母公司同仁堂集团总经理,2015年6月至今,任A股公司同仁堂的董事长。
高振坤,来源:同仁堂官网
在高振坤任职期间,同仁堂产品质量问题频发。2016年,同仁堂因质量问题被点名6次,涉及翻白草、加味左金丸、熟地黄等多个品种。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2份不合格中药饮片名单,同仁堂也位列其中。
2018年,同仁堂更是被曝光出了“回收过期蜂蜜”事件,这个事件在当时轰动一时。具体经过是同仁堂子公司同仁堂蜂业部分经营管理人员在代工厂盐城金蜂进行生产时,用回收蜂蜜作为原料生产蜂蜜、标注虚假生产日期。
这不仅严重不符合行业要求,甚至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随后,同仁堂(600085.SH)被其蜂蜜代工厂所在地盐城市滨海县市场监管局被处以罚款1408.83万元。
在“蜂蜜门”后,同仁堂的品牌声誉遭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很多人都难以想象,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为古训的350多年老字号,同仁堂竟然会在质量上出现这样的“大问题”。
2019年2月,同仁堂(600085.SH)发布公告,给予同仁堂集团时任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同仁堂股份董事长高振坤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同月,市场监管总局直接撤回了同仁堂“中国质量奖”称号,并收回证书和奖杯。
如今回顾高振坤在公开场合发表的言论,也是具有十足的讽刺意味,如其在2017年“全国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上强调:“诚信和质量是做药人遵循的铁律”;“刚性制度维护诚信经营的全维度,谁砸同仁堂的品牌就砸谁的饭碗,面对质量同仁堂从不讲情面。”
同仁堂2021年2月23日股价走势图,来源:东方财富网
或是对这位前掌门人落马的回应,同仁堂股份(600085.SH)股价在发布高振坤被查公告后的第二天,2月23日竟低开高走,逆势大涨7.34%,港股同仁堂科技上涨11.76%,似乎完全不受负面事件影响。
这似乎也从侧面说明了投资者苦于高振坤久矣,甚至有网友评论高振坤凭一己之力将同仁堂拉下神坛。
品牌透支现业绩拐点,去年前三季度营利双降
如今的百年老字号中药企业中,以云南白药、片仔癀、同仁堂、白云山最为家喻户晓,四家公司在A股市场上市20年左右。但目前四者分化严重,投资者似乎对同仁堂失去了兴趣,其市值已在四大上市老字号药企中排名垫底。
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创始人为乐显扬。清雍正元年同仁堂就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享受特权。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制,总经理是第十三代孙乐松生。
1992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宣布成立;1997年同仁堂集团所属6家子公司组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即现在的同仁堂(600085.SH)。当年6月25日,同仁堂登陆上交所主板市场,成为当时仅次于云南白药的第二家上市百年老字号药企。
2000年,以同仁堂(600085.SH)为发起人组建的同仁堂科技(HK1666)在香港上市,目前市值约65亿港元;2013年同仁堂国药(HK3613)在香港上市,目前市值约80亿港元。
作为百年老字号中药企业,同仁堂原本有着较强的盈利能力。1997年,同仁堂便实现营收6.27亿元、归属净利润1.02亿元。历经20余年的持续增长,到2018年,同仁堂营收和净利润分别达142.09亿元、11.34亿元,较1997年分别增长21.66倍、10.12倍。
但这一持续增长的好势头在2019年戛然而止。2019年,同仁堂实现营收132.77亿元、净利润9.8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56%、13.12%,扣非净利润为9.24亿元,同比下降7.74%。而2019年,同仁堂还实施了降本措施,当年四费共计减少2.2亿元。
目前,同仁堂尚未披露2020年全年的经营业绩数据,但去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90.53亿元、净利润7.15亿元、扣非净利润7.0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9.09%、15.89%、16.36%。
分季度看,去年一二季度,同仁堂净利润分别同比变动-31.55%、-22.50%,第三季度才实现增长,增幅23.83%。但单季同比有所波动,环比变动不大。
而去年前三季度,云南白药、片仔癀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42.53亿元、13.29亿元,同比增长20.08%、19.83%。另一家药企白云山净利润、扣非净利润有所下降,但主要是受资产减值等因素影响。
2018年“蜂蜜事件”及之前诸多产品质量事件影响,让其品牌形象毁于一旦。回望2019年,同仁堂多项业绩指标虽同比降幅不大,但拐点已现。在此背景下,其股价也在过去的2019及2020年的牛市行情中,呈波动下滑趋势。
业务单一发展受限,跨界布局难言乐观
近年来辅助用药目录、医保限制使用、修改说明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中成药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个别省份把中药列为辅助用药,报销比例降低、使用量受限。
而中成药一直是同仁堂的主要品类,但目前其增长动力不足也是成为拖累业绩的重要原因。2020年上半年,同仁堂前五类产品收入占总营收比重虽进一步上升至30.34%,但合计营收同比减少5.30%。
据iFinD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分别为2亿元、2.18亿元、2.34亿元、2.41亿元和6560.31万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67%、1.64%、1.65%、1.82%和0.72%。
面对医保控费的打击,不少中药企业试图摆脱医院渠道,转型做健康类产品,而转型的方向也五花八门,让老百姓熟知的有云南白药卖起了牙膏、片仔癀做起了化妆品、保养品。
去年夏季,同仁堂也尝试跨界,并因卖咖啡、奶茶在社交网站一度走红。据了解,同仁堂咖啡店的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肉桂卡布奇诺等,都是中西结合。
据悉,被网友称为“同仁堂咖啡馆”的门店官方名称是“知嘛健康”,属于同仁堂健康的新零售业务,按照同仁堂健康的规划,知嘛健康要在北京布局300家门店,其中社区店、购物中心店、写字楼店各开100家,单店年销售额1000万元是最低目标。
但跨界营销打情怀牌究竟能走多远,还需打个大问号。在打出新零售旗号之前,同仁堂已在药妆、凉茶、保健酒类,甚至日化和母婴行业都有过涉足。
2003年,同仁堂已经推出了“同仁本草”、“伊妆”、“丽颜坊”等系列中药化妆品。2016年,同仁堂科技年报披露,其托管的北京同仁堂化妆品有限公司年度净利润仅14.2万元。
几年前家多宝和王老吉凉茶打得火热之际,同仁堂也曾趁机推出凉茶,不过后因市场不买账滞销,经销商终止合作。
据同仁堂集团官网显示,近20年,北京同仁堂共开发新产品679个;其中药品176个,保健食品92个,食品288个,化妆品123个,后三项合计占新开发产品的74.07%。但这些跨界产品并没有成为同仁堂的营收主力,反而成为品牌“累赘”。
跨界营销确实可以改变老字号产品单一化局面,但若对自身品牌定位不准确,对发展方向缺少判断,而一味想着“摊大饼”,那各种所谓的创新就会流于形式,最终沦为昙花一现的噱头。
作为历史上最为出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曾以对质量精益求精而闻名,但如今却频生事端,跨界布局也难言乐观,并走上了发展下坡路。借着此次总经理被调查的机会,希望这家百年老字号能痛定思痛,早日迷途知返。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