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经财富
继此前靠档计息类产品下架后,银行周期付息存款产品也在陆续退场。
随着靠档计息、周期付息、异地存款等业务的监管受限,银行吸储压力持续上升,越来越多中小银行通过提高存款产品利率、创新定期存款灵活性等方式吸收存款;与此同时,如何增强技术支撑、运营能力等,提高自营渠道能力,成为中小银行面临的一大挑战。
周期付息产品退场
2021年初,随着靠档计息产品被停售下架,多家银行纷纷推出周期付息类存款产品。
某银行此前热销主推的一款5年期30天周期付息产品说明显示,每30天为一个付息周期,每存满一个周期,本周期按年化利率4%计息,并将利息自动兑付至认购账户,本金自动转存至下一计息周期。
某民营银行业务人士告诉记者,这种周期付息的产品实质上与此前的提前支取靠档利息产品类似,都是以高息吸引客户。“按周期付息的产品以前也有,但做的比较少,前段时间靠档计息产品下架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代销渠道受限后,很多中小银行尤其网点匮乏的互联网银行吸收存款方面受冲击比较大,使得这种按周期付息的产品突然多了起来,吸引客户存款。”
央行近日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部分金融机构为吸收存款,发行了活期存款靠档计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和周期付息等所谓“创新”产品。这些产品的实际利率水平明显超出同期限存款利率,且违反了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等规定。
连日来,已有多家银行APP客户端周期付息存款产品呈现下架或售罄状态。
某城商银行广州地区支行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受监管影响,原来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基本已经下架了,现在主要推广的是灵活存取的智能存款和大额存单。”
春节以来,中小银行纷纷增加大额存单发行量。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大额存单发行量共1556只,环比上升252.83%。
从利率水平来看,大部分国有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普遍在3.85%~3.9875%左右,一些地方银行大额存单三年期利率则普遍高于4%。
短期内客户流失量大
定期存款灵活性成为近来银行创新存款产品以增强吸储能力的杀手锏。
为增强大额存单灵活流转的客户吸引力,越来越多银行上线移动端大额存单转让平台。如平安银行APP可直接登入大额存单可转让区进行交易,并能实现一笔大额存单份多笔转让。
此外,某直销银行客户刘女士表示,之前在京东平台上购买了该行的一款“随时存取”存款产品,购买后发现实际上是定期产品通过线上存单质押以实现灵活提现。微众银行APP公告也显示,该行5年期和3年期定期存款即将上线质押功能。
互联网存款持续趋严的背景下,银行纷纷加码定期存款产品灵活性创新的同时,线上化自营渠道建设也成为近来银行关注重点。
上述民营银行业务人士表示,网点匮乏的银行对互联网渠道吸收存款的依赖性较高,存款占比很大,近来接连的政策调整,对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比较明显。“政策调整后我们也在积极引导客户使用银行APP等自有渠道,但目前来看客户流失量依然非常大,上半年压力可能会一直持续。”
“目前银行更多是通过提高提出产品收益率、灵活性等方式增强产品吸引力,并加大自有渠道宣传力度,以提高吸储能力。但长期来看线上自有渠道的建设势在必行,首先要做好技术支撑、运营能力等方面的准备。”上述民营银行业务人士如是表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在近日发文中指出,金融科技发展对国内金融生态带来深远影响,未来中小银行应该抓住金融科技发展的新契机,通过发展线上银行以及银行APP等方式,拓展自营渠道。但中小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仍面临非常多的困境,在金融科技赋能方面,中小银行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