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自给率 2025年冲刺70%
作者: 李娜
[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器件消费国,虽然在市场份额上依然与国际厂商英飞凌、安森美、瑞萨、意法半导体等公司差距巨大,但在部分产品上,国产企业的替代实力也逐渐显现。 ]
[ 但在EDA等领域以及晶圆制造等上游领域,目前依然处于“攻坚期”。 ]
[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集成电路产量2614.7亿块,增长29.6%,继续站稳2000亿水平线。 ]
3月1日,工信部表示,芯片产业发展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共同打造芯片产业链,中国政府会在国家层面上给予大力扶持。
“中国去年已落实对先进芯片的集成电路企业减税,会加强提升中国芯片业的材料、工艺、设备产业链,并会着力在人才储备、人才培养。”在当天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表示,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销售收入平均增长率达到20%。
受消息面影响,当天芯片股拉升。截至收盘,中芯国际(688981.SH)、北方华创(002371.SZ)、中微公司(688012.SH)、兆易创新(603986.SH)等分别上涨4.70%、3.78%、3.25%和5.35%。当天,半导体板块中,国科微(300672.SH)、华润微(688396.SH)、士兰微(600460.SH)等涨幅达12.16%、11.22%和10.00%。
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集成电路产量2614.7亿块,增长29.6%,继续站稳2000亿水平线。
芯片自给率2025年达到70%
2020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带来诸多不确定,机构纷纷下调2020年半导体行业市场表现。市场调研机构IDC在2020年3月份表示,全球半导体行业有80%的概率将迎来大幅缩水,Gartner则于4月称,2020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受疫情影响,收入将下滑0.9%。
但从中国市场的表现来看,无论是从投资还是市场需求量来看,都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田玉龙昨日表示,据中国半导体行业测算,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销售收入达到8848亿元,增长率为同期全球产业增速的3倍。技术创新上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制造工艺、封装技术、关键设备材料都有明显大幅提升。企业实力稳定提高,在设计、制造、封测等产业链上也涌现出一批新的龙头企业。
而在投资方面,2020年是中国半导体一级市场有史以来投资额最多的一年。
云岫资本董事总经理赵占祥此前曾做过统计,表示2020年半导体行业股权投资案例达413起,投资金额超过1400亿元人民币,与2019年约300亿的投资额相比,增长近4倍。
赵占祥表示,由于对国产半导体的需求越发强烈,很多半导体公司的业绩增长迅猛,投资阶段上也普遍后移,C轮以后的投资比重大幅增加,而从细分领域看,设计企业仍然是投资重点,占总投资案例数67.2%。产业上游也受到资本更多的关注。
去年年中,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若干政策》强调,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虽然芯片行业的国产化正在加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产量仍然不能有效满足各行业对芯片的需求,同时叠加部分产业对于高端芯片的进口依赖,使得我国芯片进口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
央视财经援引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5年达到70%,而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为30%左右。
国产企业的机会
芯片集成电路是信息社会的基石,也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
田玉龙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芯片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发布了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全面优化完善高质量发展芯片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有关环境政策,中国政府将在多个领域采取措施,在国家层面上给予大力扶持。
华西证券认为,虽然国内集成电路技术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积极支持,加上国内资金、人才、土地、市场等天然优势的聚集,正逐步缩短和海外的差距,除了由上至下的政策支持和产业趋势,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全球半导体器件供给紧缺,给予国内芯片企业切入,开启本土化配套的机遇,未来随着产品的快速迭代、技术逐步成熟,国内集成电路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扩大,集成电路进口替代势在必行。
以当天涨幅较大的功率半导体为例,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器件消费国,虽然在市场份额上依然与国际厂商英飞凌、安森美、瑞萨、意法半导体等公司差距巨大,但在部分产品上,国产企业的替代实力也逐渐显现。
例如,新洁能是国内领先的功率半导体设计企业,在 MOSFET 领域拥有较强的竞争力,是国内 MOSFET 产品系列最齐全的设计企业之一。而扬杰科技也是国内IDM头部企业,同时为功率半导体龙头之一,主营产品包括各类电力电子器件芯片、功率二极管、整流桥、大功率模块、小信号二三极管、MOSFET、IGBT及碳化硅SBD、碳化硅JBS等。
华西证券报告显示,无论是从产业链成熟的角度还是产品突破的维度,功率半导体板块都是进口替代速度相对较快的领域。目前功率半导体国产供应商已构建基本配套环境,设计、制造、封测到模块均相对健全,从制造环节来看,国内目前已具备4/6/8英寸产能,且国内领先的功率IDM公司预计未来会增加12英寸产能,专注特色工艺。
但在EDA等领域以及晶圆制造等上游领域,目前依然处于“攻坚期”。
国内EDA软件供货商芯禾科技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程师对记者表示,今年整体市场走势较为乐观,但在EDA、材料以及光刻机领域的挑战仍然不能小觑。“目前对于国产企业来说,好的方面在于市场对国产元器件的认可度增加,但从技术而言,差距仍大。”
中微半导体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尹志尧在去年9月的一场会议中表示,国际最先进的芯片生产线需要百亿美元的投资,约70%到80%的经费是要购买3000多台设备。建一条先进的芯片生产线需要十大类设备,300多种细分设备,共需要3000多台各种设备。
“我们现在产业的发展是非常热,但是存在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不平衡,从投资来看,90%以上的资金都投入芯片生产之中,但是其中70%~80%的钱都买了外国的设备和材料,所以整个产业链的投资呈现出一个不健康的状态,在设备材料上实际投资只有3%,不到5%,这是我们的软肋,从最近一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必须在设备材料上加大投资。”尹志尧说。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