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极布局海外大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
中国粮食需求总量非常大并且呈刚性增长趋势,去年仅大豆进口量就超1亿吨,肉类进口量也连年攀升。但现阶段国内土地资源有限,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广阔的可耕土地,蕴藏着巨大的农业发展潜力。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中国农业企业完全有能力率先“走出去”,大力拓展国外农业投资市场,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自动化水平整体不够高,而且种植业、养殖业领域许多高端品种大量依赖国外进口,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走出去”还涉及到出国人员的海外安全和成本问题,海外国家也普遍不希望有大量外来人员入境。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布局“无人化农场”应用场景,广泛应用农牧机器人、自动驾驶农机设备等新技术,推进种源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将成为占据全球农业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建议:
第一,支持农业重点企业大力参与全球农业投资开发,建立海外农业基地。完善农业企业“走出去”总体规划和协调服务机制,引导和支持企业在风险较小的国家和地区寻找优质农场、牧场,租赁或购买闲置土地,增加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及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投资,大规模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我国开辟新的粮食进口来源地。
第二,试点打造大规模的无人化农场,提高农业生产力。依托国内外重点农业企业智能化领域系统集成优势,在国内外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规模化、有重大影响力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无人化农场,构建集粮食种植、收割、仓储、加工、运输于一体的无人化现代农业产业链,形成流水线、农业工业化,从而达到综合投入利用的效益最大化,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第三,加快推进种业研发应用,打造我国“农业芯片”。组织相关研究机构、高校、龙头企业等开展联合研发攻关,从基因编辑和分子育种两个方面不断加快中国种业的数字化、定制式发展进程,使之可以应用到规模化的大型农场生产场景。同时大力培育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品牌,逐步突破国外种业资源的垄断,让我国拥有属于自己的“农业芯片”。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