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木木:保险公司也有“芯”问题
上月底,有保险公司员工实名举报公司存在严重的业务造假问题,虽然调查仍在进行中,还没出定论,不过,仅从实名举报信的内容看,列举的倒都是保险公司的老问题。这些问题,在许多保险公司中都存在,尤其是基层公司、一线团队,或迫于经营压力,或主动钻管理、营销的空子,问题表现得更严重。
问题虽然更多、更严重地暴露在下面,但根子往往都在上面,这也是老问题能老起来,甚至成为痼疾的关键。无论是内外勾结骗保,还是虚增人力、虚列费用“套钱”,这些问题能长期存在、无法根除,一方面反映出许多公司的经营管理存在系统性问题,另一方面,也足以证明,许多保险公司路径依赖很强,只要没有强力挤压推动,就能一直在老路上安安稳稳地走。
时代巨变,沧海桑田,无论是物质基础还是思想观念,变化巨大。如果仍敝帚自珍,执拗地拿几十年前就固定下来的老模式,硬套今天的新生活、新时代,不出问题才怪,成功当然就更无从谈起。面对持续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许多保险公司显然亟需在发展理念、经营措施、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等方面认真地变一变。否则,局部问题爆发,影响形象、影响业绩、影响股价事小,导致公司经营不稳、暴露系统性风险,事情就比较严重了。
熟悉保险公司情况的人都知道,每年完成增员任务,对许多基层公司而言,压力极大;而且,随着基层增员潜力几乎被挖掘殆尽(单就一些地区人口现状而言,保险营销员已增无可增),这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压力之下,基层公司找不到正常破解之道,就难免会走歪门邪道。
自上世纪90年代保险恢复营业后,营销员制度对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做大发挥了极大作用。这种“拉人头”的营销方式,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几乎“两眼一抹黑”进入行业的新人,无资源、无手段,展业卖保险,往往只能从自己和家人开始,再亲戚、同学,而后是远近朋友,绝大多数营销员往往也就到此而止,持续业绩高压下,走人是唯一选择,而所有的“资源”都留在了公司。营销员的流失率居高不下,就从根子上决定了增员任务的沉重。
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营销员红利”被保险公司堪堪吃尽,既有的、粗放的、曾经很有效的发展模式,走到今天,几乎已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哪怕有些公司看起来还不错或者自我感觉也良好,但形势变化起来往往快得很。保险公司应该在产品上好好下些功夫了。无论是逻辑推导还是经营实践,一个被反复证明的真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好产品、好服务,总不愁买家,也不用发愁卖不出好价钱。保险公司手里掌握的数据多得不得了,只要能立足产品和服务,保险产品和服务足够好、足够真心实意,又何愁没有人买?又哪里用得着一级压一级挖空心思增员、展业、满世界吆喝呢?
好的产品、优质的服务,才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决定公司是不是健康、能不能持续发展的那颗小小的“芯片”;没有这颗“芯片”,被对手卡脖子、被市场淘汰,几乎就是注定的命运。要想把产品和服务从底质层面搞搞好,保险公司恐怕一方面要在经营管理和发展观念上有大的进步,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新环境、新条件、新形势,加强能力建设,首先要从既有窠臼里跳出来才行。或许,对这次实名举报的认真调查,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历史契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