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疫后重建的第一年,所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经济和政策信息格外重要。3月5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外发布,报告全文超过一万五千字,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那么,投资人应该如何从这一份工作报告中了解上层释放的信号,从而为全年的投资活动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积极的调整?
总的来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政府的主要工作目标,包括制定经济增长与就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民生等一系列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对于投资人而言,核心要点如下。
1、淡化具体经济增长目标,聚焦经济增长的质量
“十四五”时期,相比于经济增长的数量,领导层更关注的是经济增长的质量,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提质增效。数量指标的作用之所以会被淡化,因为中国经济增长要有深层次的变革,不能再像过去一样,通过铺摊子制造产能过剩,不能再靠债务驱动,人口红利拐点出现也不能再靠廉价劳动力搞两头在外的低端加工贸易。
对市场来讲,同样也需要调整投资思路,即使布局顺周期也得从成长的角度去考虑,得找拥有规模优势、人均生产率不断提高、成本壁垒护城河越来越深或者需求刚性但供给确定性收缩的周期板块和标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周期的概念,而是能穿越周期的成长的概念。
2、财政积极、货币政策中性,不搞“急转弯”
报告显示,2021年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从20年的“更加积极有为”变成“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财政赤字率下调到3.2%,专项债新增规模3.65万亿,比去年3.75万亿要少一些,今年也没有特别国债,说明财政逐步退出“应急”状态,协调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可持续性。
货币政策比较确定是要回归常态化,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逐步减弱,不可能维持和去年一样的宽松,但对小微企业的结构性宽松措施还会保持,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长仍需30%以上。因此,货币政策强调要稳健,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回归中性的具体体现是社融和广义货币向名义GDP增速靠拢,稳住宏观经济的杠杆率。今年实际GDP增速大概率是8-9%,名义GDP大约为10-11%,所以今年社融预计11%左右。
3、投资结构优化,关注新基建
尽管总量控制,总量控的是债务和杠杆的无序扩张和重复建设,而基建的结构是在优化的。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来看,新基建(5G)、老旧小区改造的民生工程和现代物流体系是重点,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了5G建设:“要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同时,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这块将成为稳基建投资者的重要抓手,这些公共设施的改造,不仅可以短期稳定经济增长,还能切实提高民生。另外,配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今年交运板块的投资也会加速,配合打造现代物流体系。未来机场和航道建设预计会加速,从而降低运输和要素成本,让更多的东部产业链能转移到中西部。
4、更加重视资本市场,注册制放在首位
与去年对资本市场规划仅有20个字不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资本市场发展更为重视,提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资本市场主要看点还是围绕全面注册制和常态化退市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了“将反垄断和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作为下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近几年由于经济变为存量博弈,低利率环境叠加供给端产能限制和环保约束,行业龙头的地位不断加强。反垄断实际上是对过去龙头地位不断加强的纠偏,这至少给了行业前几位的企业有了喘息空间,让竞争中性的原则逐步加强,对民生和就业产生积极影响。。
5、扩大内需,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基调,要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扩大内需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建设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租赁房的供给,扩大教育和医疗的覆盖面。除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外,消费还可以通过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去培育。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由于受疫情影响,部分线下文旅消费以及服务板块的业绩被砸了一个坑,但随着疫苗的普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渐减弱,再叠加内需改革形成的合力,部分线下消费和可选消费将迎来确定的景气度反转。
6、绿色发展,打响碳达峰与碳中和攻坚战
根据本次政府工作报告要求,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进一步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投资人可重点关注后续具体方案措施。“碳达峰”与“碳中和”主要包含三类机会:“新产业机会”如新能源金属和材料、光伏和锂电设备、电化学储能、特高压运输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旧产业机会”如“供给侧改革2.0”的中上游周期制造板块,“节能减排机会”如水电铝、聚氨酯、装配式建筑、多式联运等。
在此大背景下,包括钢铁、石化、建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龙头在未来兼并重组、产业格局向好、龙头议价权提升的浪潮下是受益的,值得仔细挖掘其中的投资机遇。
钜派投资集团资产管理事业部执行董事钱晓波先生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深层次变革,过去通过量产价廉制胜和债务驱动的模式不可持续,势必要在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做文章。随着疫苗普及,全球疫情尤其是欧美地区的传播力度趋缓,2021年较去年而言全面复苏的确定性较大,许多在疫情期间被迫停滞的优质标的也会陆续重启,寻找进入资本市场的途径。在财政政策仍保持一定强度、货币政策强调稳健精准、新基建继续发力、坚定推进全面注册制和常态化退市机制等贴合国情的政策制度稳步实施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将迎来一个更健康更规范的成长环境。投资人应借助专业机构之力,通过对稀缺优质标的的发掘,赢取这一轮经济发展的时代红利。
参考资料:
兴业策略:朝着2035奋力前进 解读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重磅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六大核心看点及投资建议" 粤开策略2021年两会专题系列报告之二
李奇霖: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八大关注点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