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该如何推进?
作者:王文嫣
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电力行业著名专家、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能够支撑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才能称为新型电力系统。研究机构和主管电力的部门此前已开展对于新一代电力系统的研究论证工作,并计划出台相关政策、形成相应机制来支持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发展。
新能源主要指风电和光伏,属于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还包括光热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等其他形式的发电。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意味着风电和光伏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主体,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煤电将成为辅助性能源。
“储能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要素。”曾鸣表示,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随机波动性强,想要让整个电力系统保持安全稳定且经济运行,必须以储能系统作为支撑。
事实上,储能包括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需求侧储能等,储能技术则涵盖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等其他技术储能。
基于储能存在不同的空间和技术,新型电力系统必须做好如何优化配置储能,即源网荷储协调,同时做好风电、光伏、煤电、核电、水电等多种能源的互补。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作为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行业转型升级。
“横向实现多能互补、纵向实现源网荷储协调,才能建设好新型电力系统。”曾鸣认为。
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同时满足安全、经济、低碳三大目标,这同时也是碳达峰碳中和愿景所要达到的目标。此外,还需要从更大的层面做好协同工作,即通过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机制改革共同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趋于完善。
一些公用事业行业研究员还表示,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能源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也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积极践行低碳排放是中国与国际社会对话及合作的重要阵地。我国也已经明确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目前电力行业碳排放占比达到了41%,结构转型势在必行,我国无论从技术还是经济都具备能力完成这一转型。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