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者谈“彩礼贷”:性别比不解决,彩礼或其他要价就会存在
3月15日,杨华在微信群内看到一则消息,“彩礼贷”三个字迅速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是一张九江银行的宣传海报,宣传语显得格外扎眼:“彩礼开销不用愁,‘贷’来稳稳的幸福。”
“还未大规模传播、发酵时,我就判断这条新闻会引发争议”,杨华说。
九江银行“彩礼贷”宣传海报。
这种判断来自他的职业敏感。作为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杨华的日常工作是结合社会学与农村问题,研究中国农村的发展与治理困境,而天价彩礼,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问题之一,是长期的社会痛点。
过去的十几年里,杨华及其团队辗转中国各地,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在他的观察中,彩礼成为了婚姻的要价形式,这与高性别比有关,不同地区之间彩礼差异明显,除此之外,彩礼也与代际责任、女性地位有关,“背后的伦理问题正在重新构建。”
九江银行致歉声明
3月18日,九江银行就“彩礼贷”一事发表致歉声明。闹剧过后,仍然有许多关于彩礼的疑惑未解:究竟该如何定义彩礼?彩礼是给谁的?为何这些年彩礼越来越高?作为一种民间“传统”,彩礼能延续至今的根基是什么?杨华与我们分享了他调研了解的乡村彩礼机制。
【以下是与杨华的对话】
性别比高导致彩礼成为婚姻“要价”,天价彩礼通常存在于本地婚姻市场
澎湃新闻:九江银行的“彩礼贷”宣传海报引起社会热议,你怎么看?
杨华:一个银行这样去宣传,有撩拨社会痛点的嫌疑,也等于是蹭了农村话题的热度,结婚对于农村来说是很重要的。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天价彩礼提出了治理要求,所以九江银行这一出确实没必要,一定会引发社会反感。
澎湃新闻:你碰到过通过贷款来凑彩礼钱的案例吗?
杨华:在农村调研中,贷款的情况倒是没遇到过,但确实有这方面的实际需求,他们一定都会向亲戚朋友借钱,因为很少有家庭凑得齐二三十万的彩礼钱。借来之后,可以在未来的几年里用自身劳动力赚钱还债。
澎湃新闻:究竟该如何理解彩礼,它能延续下来的内在根基是什么?
杨华:在过去男女差不多比例的时候,彩礼仅仅是婚姻仪式的一个环节,是一种传统礼俗。但在农村整个男女性别比较高的情况下,彩礼已经成为女方在婚姻市场上的要价形式,也包括物质上的房子、车子等,也就是说,当婚姻市场上女性资源稀缺的时候,通过彩礼就使得要价更具合理性。
澎湃新闻:这些年,彩礼的变化是越来越高吗?
杨华:去年7月份我在河南济源农村调查的时候,彩礼数额越来越大,达到十几二十多万。
2014年我们在湖北调研的时候,有一户人家2012、2013年就在村里面建了一栋别墅,非常豪华,交通也便利,条件在当地农村算很好的了,但是到2014年,他的儿子已经二十八九了,还是娶不到媳妇。
现实情况是,只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当地结婚的条件之一就是必须要去镇里买套房子。他就觉得特别后悔,现在再去买也很难了,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彩礼在那个时候发展得有多快,现在可能又是另一个情形了,甚至市区要有套房子。
杨华团队去年在河南农村访谈。受访者供图
澎湃新闻:可能一步没踩对,就要掉队很长时间。
杨华:对,之前在甘肃会宁和山西调研时也有这种情况,结婚的前提除了彩礼之外,女方的要价是还得在县城买个房子。
澎湃新闻:彩礼数额一直在递增,有没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时间节点?
杨华:2010年很重要。因为90后进入了婚龄状态,而90后又是性别比最高的一代人,背景是当时计划生育更严格,农村很多地方都是生一胎,(想要男孩),女性就更少了。同时,2010年,还可能有80后甚至70后到90后当中去找女朋友的情况。在全国的婚姻市场中,大家都感觉到男性结婚越来越难,全国婚姻市场的高性别比压力会带动本地婚姻圈中的认知感受,女方认为自己“更值钱”了。
澎湃新闻:为什么会出现“天价彩礼”?彩礼在不同地区有差异吗,哪些地方盛行“天价彩礼”?
杨华:天价彩礼一定是在那些通婚圈没有被打破的地方,也就是传统的本地婚姻市场。
例如河南、豫东、皖北、甘肃、山东、河北等地,也就是黄淮海平原这个地方,一方面,它的本地通婚圈没有因为人口流动而被完全打破,双方父母都希望适龄男女能在本地通婚圈中结婚,缺乏选择的余地,本地女孩会比较稀缺。另一方面,本地女孩会流失,比如出去打工、嫁到外地,这也会推动本地通婚圈的彩礼走高。
对于想尽早结婚的适龄男性来说,会用两代人的劳动力来创造比较优势,你要30万彩礼,我给35万,再不行40万。相同区域的彩礼价格一般不会差太大,本地通婚圈是竞争关系,你看我我看你,逐渐往高推。
女方父母的要价也有很多条件,比如女儿长得漂亮、学历高一些、年纪小一点。女方和男方家庭共同推高了本地婚姻市场的要价水平走高。
而广东、广西包括湖南,是在全国市场上结婚,选择余地比较多,压力没那么大,所以这些地方彩礼都是象征性的,或者就没有彩礼。当选择空间和余地较大时,女方的要价能力就比较低了,只能是全国的均价格,可能几万块钱。因为对男方来说,如果你的要价超出了我的预期的话,那么我就再找其他人。
澎湃新闻:所以越贫穷的乡村可能彩礼就会越高,因为女性越稀缺?
杨华:我们中国的结婚叫做“男低女高”,就是男的要找比自己身高、社会地位、工资收入等低一些的女性,女的要找比自己条件好一些的男性。从地域来讲,贫穷地区女性就会梯度流动,“流”到那些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所以那些较穷的地方想要留住本地女孩,或是想吸引外地女孩过来,就要把自己的比较优势弄得更高,最能体现的就是(本地男方)给更高的彩礼。也就是说,贫穷的男方结婚,要比富裕的家庭做更多的牺牲,要有更强的支付能力,这个我们称为“梯度挤压”。
澎湃新闻:“天价彩礼”有哪些负面影响?
杨华:天价彩礼已经成为许多农村家庭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对贫困家庭的生活是雪上加霜,成为影响稳定脱贫的因素之一。
同时,结婚彩礼高,也成为诱发婚后家庭矛盾的重要原因,导致一些地方出现闪婚闪离、买卖婚姻及骗婚现象。在民事纠纷里,彩礼纠纷一直占据比较高的比重,所以今年元旦起实施的《民法典》也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女儿对彩礼的索取意愿增强,在农村女性地位提升
澎湃新闻:有一种声音认为,彩礼是把女儿当做商品,依据商品属性来对女性定价,婚姻成了一桩买卖,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杨华:你说的这些,其实农民自身不会这样想,他们在讨论彩礼的时候,想的是谁的女儿要价高就,证明谁的女儿自身条件好,谁就有竞争优势,在亲戚朋友和本地通婚圈中也有面子,并没有把自家女儿当做商品来交易的观念。
其实在我们的调研中,农村里妇女的地位一直都在提高。况且现在农村的婆媳关系是很小心翼翼的,婆婆出了这么多彩礼,花了很大功夫让儿子娶到媳妇,即使媳妇对我再不好也得忍着,不然我一辈子就打水漂了。如果在当地离婚了的话,男的是很难再结婚的,因为没有这么多钱再给一次彩礼,所以农村(年轻)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就会越来越高。
澎湃新闻:如果彩礼金额不高,是不是就代表这个女性没地位?彩礼金额与女性地位有必然联系吗?
杨华:没有必然联系。在过去,收到20万彩礼的话,女方家庭自己花5万给女儿买嫁妆(过去一般都是通过彩礼来购买嫁妆,用这个彩礼给女儿置办一些东西,被褥箱子之类,变成“压箱钱”),15万留下来给父母和娘家兄弟。
对女儿看重的家庭,一般索要的彩礼就比较少,还要返还很多,自己出很多,(作为嫁妆),女儿在婆家的地位就会很高。
后来,我们在江浙一带调研时发现,彩礼与嫁妆数额基本对等,实质变成了男方、女方两个家庭共同支持一个小家庭。如果是两头婚的话,彩礼、嫁妆,名义上是这样叫,但是在一个平等的前提下协商出来的结果,其实就和我们传统说的彩礼没什么关系了。也没有说女性地位低了,相反在两个孩子中,第二个孩子要跟女方姓。
澎湃新闻:这让我想到关于彩礼一直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对女方家庭的婚姻补偿,一个是对小夫妻的婚姻资助。
杨华:对女方家庭来说,彩礼过去作为“奶水钱”时是有补偿意义的,因为这个女性到男方家需要干活,等于女方家庭培养了一个劳动力给男方,男方会通过彩礼形式进行补偿。
在10年前或者5年前,女方家庭会留一大部分(彩礼钱)用于自己的儿子娶媳妇,虽然不同的家庭也有不一样的情况。也就是女方家长掌握着获得的彩礼的支配权。
而现在整个形势在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女性地位提高后,女儿对彩礼的索取意愿越来越强烈,支配权发生了转移,财富从男方父母首先转移到女方父母,再由女方父母转移给女儿或是小家庭,所以关于彩礼背后的整个伦理问题在重新构建,彩礼对女方家庭的补偿意义在逐渐消失。
澎湃新闻:你说的女性地位的提升,是指哪方面?
杨华:女儿和娘家兄弟的地位是平等的。农村社会中,养老的转变之一,就是女儿有义务和责任参与到娘家父母的赡养上来,所以女儿对于彩礼分配是有索取权利的,娘家父母的财富转移到女儿家来和过去的兄弟分家是一样的道理。这是与女性地位提升并行的一种现象。
尽管结婚后,女性进入了婆家的社会关系中,但女性媳妇现在还是可以自主地支配自己的财富和劳动力,用于娘家父母赡养。而以前女性都是作为在婆家的劳动力资源。
澎湃新闻: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性别不完全平等的当下,考虑到女性的生育成本和离婚成本,彩礼是给女儿自身、就是给这个女性在婚姻中的补偿,或相当于一种保险。
杨华:对女儿自己来说,现在多数彩礼是返还给女儿小家的。在农村,都是女性当家管钱,女儿自己不会去说,这个是给自己的保险还是给小家庭的支持,不存在她个人所有与家庭所有之分。万一出了离婚纠纷,我调研时看到的司法判定,这笔彩礼会适当返还男方,返还比例会结合双方婚内付出情况来定。
彩礼高的地方早婚现象明显,儿子结婚是父代的“人生任务”
澎湃新闻:最近关于杭州“赘婿热”有很多讨论,赘婿是否与彩礼过高、男方负担不起有关?
杨华:彩礼与赘婿没有直接关系。赘婿主要还是女方家庭有传宗接代的意愿,在孩子姓氏的归属问题需要主动权,就会招一个上门女婿。在这个大前提下,男方选择入赘,而过去赘婿的又一般是中西部地区的人,男方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在当地的彩礼支付能力普遍不强。他入赘过去,经济上当然会比自己在老家好。
澎湃新闻:中西部贫穷地区的婚龄人口,如果不想入赘又支付不起天价彩礼的话,会不会产生大量的光棍?
杨华:天价彩礼与光棍汉其实没有实际联系,但是有一个共生原因,还是和性别比有关。我们做调查的时候发现,东部地区就不存在光棍,40多岁他还可以结婚,找个外地女孩就行,甚至娶一个20多岁的外地女孩都很正常。中西部地区性别比大,女性也会流失一部分,产生光棍,还是与梯度流动有关系。如果再加上代际责任不强,光棍的数量就会很多,甚至整个村10个男子中有3个结婚就不错了。所以说光棍诞生的原因,一方面是自然和经济条件不行,另一方面也与代际责任有一定关系,彩礼高的地方光棍汉相对较少。
杨华(右一)在陕西陇县和村民访谈。受访者供图
澎湃新闻:为什么彩礼高反而光棍少?与代际责任又有哪些关系?
杨华:彩礼高的话,必须父母跟子代两代人一起努力积累,这样不论是在本地婚姻市场还是在全国市场都有竞争力,这种情况下代际责任就比较强,不太会让儿子光棍。
但在在通婚圈被打破的地方,像南方和西南地区,父代不加入子代婚姻竞争,结婚的事情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父代的人生任务。你到外面找也好,本地找也好,多半靠子代自己奋斗。但这样的话在全国婚姻市场中是竞争不过别人的,毕竟一代人要和人家两代人的劳动力比较,所以当地光棍也会比较多。
另一个观察是,彩礼高的地方早婚的现象比较明显,比如2008年在河南驻马店、周口地区做调研时,当地农民就会和我说,生两个儿子的话就要哭一场,父母的压力特别大,基本从孩子一出生就要为彩礼钱开始做准备了,等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安排相亲,越早越好。作为四五十岁的父母,还可以工作十几二十年来还债,但越晚结婚父母的年龄越大,彩礼水涨船高,对家庭是很不利的。所以一些北方农村地区,像河南、皖北、甘肃等地,结婚年龄普遍偏低。
澎湃新闻:是否也可以理解为高额彩礼就意味着代际剥削?
杨华:也可以这么说,因为现在很多彩礼都会转移到小家庭去,变成了财产的提前分配,提前分家。女方在要价时也会根据男方的情况来要价,比如男方有几个兄弟,要价就高一些,因为男方兄弟比较多的话,转移到这个男性的财产就会比较少,等于是通过彩礼来提前分割财产。我们在实际情况中也会遇到夫妻双方共同向父辈索要彩礼的情形。
澎湃新闻:尽管很多城市地区不要求彩礼,但要求房子车子,这和彩礼有什么区别呢?
杨华:在城市里,这是个体习惯。你要房子还是要彩礼,你们两家去协商。比如条件比较好的一方买个房子,或者男女双方一起再奋斗,它不影响其他人的判断。
但是在农村,彩礼属于社会性行为。农村通婚圈内部,它可以形成统一的相互竞争的态势。要价多少,会成为一个标杆。
澎湃新闻:通常把彩礼当做陋习来看,你怎么看?
杨华:说陋习与否就是一个价值判断,我们一般不做价值判断,而是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去研究。在性别比这个前提不解决的时候,彩礼就一定会出现,不是以彩礼的形式出现,就是以其他的要价方式出现。
彩礼也有它存在的某种现实意义,农村男方家庭为了付得起彩礼钱就必须努力去干活赚钱,使农民必须进入劳动力市场去寻找劳务机会,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劳动力,加入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澎湃新闻:意思是彩礼在某种意义上也起到了倒逼农村劳动力的作用?
杨华:是的。第一会加强他们的劳动强度,第二能延长他们的劳动力时间,所以勤劳、能容忍高强度劳作是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它(彩礼)确实使得中国的劳动力是东亚文化当中最好的劳动力了,相比起印度、非洲这些地方。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