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原标题:创业板科创板163家企业终止IPO 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成“批量撤单”主因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吴敏华
在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以来,IPO企业数量明显加快。但同时,近期IPO企业爆发“撤回潮”,引起市场及监管部门高度关注。
在上周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对于IPO企业高比例撤回IPO申请的现象作出回应。“据初步掌握的情况看,并不是说这些企业问题有多大,更不是因为做假账撤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易会满表示。
数据显示,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2020年,券商投行业务罚单同比增加33%,增幅明显提升。
投行业务被处罚最多的案由是“未勤勉尽责,尽职调查环节基本程序缺失/缺乏应有的执业审慎/内部质量控制流于形式/未按规定履行持续督导与受托管理义务”。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注册制的推行过程中,IPO企业“撤回潮”是一个短暂的现象。随着注册制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保荐代表人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这种比较任性、随意的“撤回潮”现象将大幅减少。保荐代表人的自律性、风险意识将不断提升,这也将有益于注册制的实施效果。
创业板科创板已有163家企业终止IPO
IPO企业数量快速提升,“带病闯关”的现象也日渐突出。
今年1月末,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了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名单第二十八次抽签仪式,在407家拟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中,抽取了20家公司拟进行现场检查。
但此后的近一个月时间内,被抽中的20家公司中就有16家选择了撤回IPO申请,撤回率高达80%。更有甚者是在过会前夜或者是已经过会后选择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截至3月22日,科创板和创业板终止项目合计达到163家。
主因之一在于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
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企业选择主动撤回IPO?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指出,据初步掌握的情况看,并不是说这些企业问题有多大,更不是因为做假账撤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从目前情况看,不少中介机构尚未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还在“穿新鞋走老路”。
董登新也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注册制审核流程、审核方式以及审核要点,和过去的核准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习惯了核准制IPO审核流程的保荐机构代表,在注册制方面还缺乏足够的经验。从这方面来看,保荐代表在注册制下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升。
董登新分析,还有一个主观因素就是各大证券公司都在“抢占山头”,为了争取更多的项目,可能存在一些侥幸的心理。比如说为了争取某一项目,保荐代表作出保证过会的承诺。但在实际过程中,想象与现实可能存在差距,保荐代表硬着头皮继续申请IPO。这种情况下,一旦被抽中,就会底气不足,只能主动撤回申请。
他指出,这当中既有保荐人执业水平不高的问题,也存在着道德风险。作为资本市场的第一守门人,保荐机构需要把好“入口关”,主动做好监督和核查。但也存在着保荐机构与发行人之间有某种利益上的同盟,比如说保荐成功才能拿到相应的保荐费用,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保荐人丧失立场,产生“同流合污”的现象,这样的道德风险也是不可回避的。
“证券业协会对IPO企业进行现场抽查,严把信息披露质量关,这就弥补了制度本身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现场抽查具有很好的威慑性和精准效果。我们希望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力度。”董登新表示。
去年以来券商投行罚单明显增多
事实上,在全年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2020年,作为保荐机构的证券公司实际操作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收罚单情况相较往年明显提升。
据南财智库-21资管研究院统计,2020年,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给证券公司(含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下同)和从业人员共开出255张罚单(以公示时间为统计口径,下同),同比大增59.4%。其中233张行政监管措施函罚单,22张行政处罚决定书罚单。
而投行业务被处罚最多的案由是“未勤勉尽责,尽职调查环节基本程序缺失/缺乏应有的执业审慎/内部质量控制流于形式/未按规定履行持续督导与受托管理义务”。
不过,随着注册制的全市场覆盖,可以预见的是,市场成熟度以及保荐代表人的专业素质将不断提高。
董登新就认为,在保荐过程中,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积累的经验会越来越丰富,未来保荐机构也就更能很好地识别哪些公司符合申报条件,浑水摸鱼、侥幸的情况将大幅减少。
责编:ZB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