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牌照受追捧 市内免税或成行业新赛道


来源:中国经营报   时间:2020-08-08 07:45:32


免税牌照受追捧市内免税或成行业新赛道

本报记者/庄灵辉/童海华/北京报道

免税牌照正成为A股市场的“香饽饽”。

日前,主营道路旅客运输业务的海汽集团(603069.SH),股价因母公司将获免税牌照传闻而一路走红。Wind数据显示,7月1日至8月6日,海汽集团股价涨幅已达319.12%,从13.71元的开盘价一路飙升至57.96元,期间收获17个涨停。刚刚收获国内第八张免税牌照的王府井(600859.SH),3个月内最高涨幅更是接近600%。

一时之间,免税概念风光无两,免税牌照申请也广受追捧。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已有12家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宣传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免税品经营资质的申请,且多为各省市具备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涉及上海、广州、武汉等多地。

业内人士认为,免税牌照申请火热的核心原因是政策利好与消费回流等造成的未来市场向好预期,国内免税牌照申请确有放宽的理由和信号,但目前申请牌照的各家企业最终能否取得免税品经营资质尚存较大不确定性,即便能申请到免税资质,开展相关业务并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也需要不短的时间,而企业所在区域的消费能力以及企业经营能力等方面对企业未来业务开展仍是不小的挑战。

十余家公司申请

“为优化公司业务结构,进一步拓展业务范畴,增强公司竞争力,公司已向政府相关部门递交了关于支持公司申报免税品经营资质的请示。”7月以来,A股十余家上市公司发布重大事项提示公告,声称正在申请免税牌照,公告措辞都出奇一致,均表示是出于优化公司业务结构目的。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已有百联股份(600827.SH)、岭南控股(000524.SZ)、鄂武商A(000501.SZ)等12家上市公司披露相关公告。

不少投资者对企业相关布局也颇为关心。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相关提问不在少数,从是否有申请免税牌照计划到何时能申请到免税牌照都引发投资者关注,更是有投资者颇为急切地询问上市公司具体计划周期到底是多久。

面对投资者的急切,上市公司的回复却稍显平淡。杭州解百(600814.SH)在其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中明确表示,公司未取得免税品经营资质且近期暂无相关方面的规划。

此外,今年我国免税领域注册企业数量激增。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经营范围包含免税的注册企业为6031家,其中今年注册企业就达3284家,较去年增长近120%。

值得注意的是,中百集团(000759.SZ)宣称正在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的提示性公告中,除提示资质申请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外,还重申了其今年半年度预计亏损6000万元至8000万元,而该项业绩已于7月14日披露。

原业务业绩承压,被业内认为是众多企业入局免税业的一项重要原因。

“相比零售企业经营的百货商品,免税商品价格优势明显,因此如果能有效拓展免税业务,也可以说是相关企业新的业绩增长点。”百联咨询创始人、中国百货协会无人店分会客座顾问庄帅认为,在当前国家重视拉动内需的背景下,业内对消费回流以及政策放宽等利好预期较大,加之免税业务毛利较高,免税商品吸引力较高等因素,才导致百货企业争先布局免税业务,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认为,当前百货企业业绩承压是其迫切转型免税业的重要原因,而在经营场地及销售人员和渠道等方面,百货企业布局免税业具备一定的天然优势。

庄帅分析称,除开拓线上直播带货等新的业务形式外,业绩承压较严重的百货企业转型的另一个方向就是在经营的商品上下功夫。免税商品销售方面,线下店往往比线上电商更具优势,这也是各百货企业入局免税业的背后逻辑。

但实际上,近期免税牌照广受追捧的核心原因还是政策因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兴斌指出,我国免税零售属于国家授权特定机构专营的特许经营行业,采用牌照授权运营机制,政策管控较严格,目前还全部是国企主导的特许经营模式。

新时代证券指出,免税品经营资质获取难度很大,须经财政部、国税总局、海关总署等三个部门的审核批准。

海关总署发布的《对免税商店及免税品监管办法》则显示,经营单位设立免税商店应具备符合要求的免税品销售场所及监管仓库;同时具备符合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而要申请设立口岸免税商店,所在口岸年进出境人员应当不少于5万人次。

此前刚获得国内第八张免税牌照的王府井披露的信息显示,王府井至少在去年4月就已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但直至今年6月才获批牌照。

而今年以来,国家与地方频繁发布免税利好政策。随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概念的提出,作为“内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免税行业布局更是日趋火热。

重视市内免税店

政策加持下,我国免税行业尤其离岛免税业绩表现突出。

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7月1日至31日,海南省4家离岛免税店共实现免税销售额约25亿元,人均消费5527元,同比分别增长240%和82%。单价超过8000元的免税品销售额约为7亿元,购买人次3.8万,同比分别增长503%和339%;单价超过8000元的免税销售额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5.6%提高到今年的27.7%,与今年6月相比,也提高了10.3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我国市内免税业务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全球常见的免税店为机场免税店、机上免税店、边境免税店、市内免税店等,据业内企业年报信息,当前全球范围内机场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是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渠道类型。

但我国市内免税发展仍处在早期阶段。数据显示,我国市内免税业务在免税市场中占比不足1%,而2019年韩国市内免税销售180亿美元,占比达85%。我国国内奢侈品在免税业的销售渠道比例,机场免税占据一半销量,离岛免税占据35%,市内免税店份额最低,仅占15%。

因此业内认为,当前我国免税市场竞争主赛道应在市内免税业务领域。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发文称,要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对市内免税店的建设经营提供土地、融资等支持。

虽然王府井一直未披露其新获免税牌照的类型,但业内分析认为王府井大概率会涉足市内免税业务。近期宣称在申请免税资质的多家百货企业,若能顺利取得免税牌照,也被认为主要将在市内免税市场竞赛。

但相比机场免税店和港口免税店,市内免税店针对的消费客群较少,加之各地消费能力差异,即便是取得资质,企业在免税业务布局方面也不是一日之功。不论是政策及市场环境,还是自身竞争力,短期内都会考验着这些入局企业。

“免税业务的经营是有一个过程的,不是拿到牌照就能马上获得成绩。”刘盛宇称,这个过程一般是个长期过程,过程中肯定需要企业塑造品牌、打造产品线以及提升渠道经营等能力,才能获得长期经营的竞争力。

庄帅也认为,一些免税商品的品类对百货企业来讲其实比较陌生,因此即便获得免税牌照,入局的百货企业也需提升自身渠道和运营能力。而由于很多免税商品的厂商并不在国内,无疑也对企业售后能力有较大挑战。

更重要的是,上述百货企业多为区域性企业。庄帅认为,相关企业布局免税业务时还需要考虑区域消费能力,“比如比较火热的海南免税商品消费,消费客群其实是全国的旅游人流,但这些区域百货企业布局的免税业务,客群无疑是以当地客户为主,因此区域消费能力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企业相关业务的发展。”庄帅称。

就免税牌照申请以及相关业务规划等问题,记者致电上述所涉十余家公司采访,大商股份、中百集团、欧亚集团等公司表示暂不方便接受采访,一切以公告为准。“目前申请在初级阶段,相关业务需要等牌照申请下来后再做规划。”中百集团董秘表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