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度新能源沉寂两年再出发:“商乘并举”双线布局,2021年开启对外融资
每经记者 李星每经编辑 裴健如
作为早期造车新势力的一员,云度新能源汽车(以下简称云度新能源)在经历短暂的高光时刻后逐渐销声匿迹。近日,这家沉寂已久的新势力造车企业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2025年云度要跻身国内纯电汽车品牌前三强,代表中国新能源品牌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履新三个月的云度新能源CEO林密表示,未来,云度新能源旗下车型将不再局限于乘用车领域,还将覆盖商用车产品线,采取“商乘并举”双线布局,同时营销渠道实现完全下沉。
图片来源:云度新能源官网据记者了解,在林密走马上任后,云度新能源完成了团队搭建、全新战略规划、制造体系优化等工作。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重新出发的云度新能源能否达成预期目标,业内在关注林密的答案。
全新车型2021年亮相
在云度新能源汽车高级副总裁詹文章看来,经历了两年沉寂期的云度新能源,亟需借助新产品的投放重回大众视线。“云度刚重启,全新产品短时间内还很难推出,不过云度π1、π3两款车型的升级版产品将于今年8月底上市,公司旗下首款物流车也将于年内上市。”詹文章说。
根据最新战略,云度新能源将坚持纯电驱动、高度智能化技术路线,产品矩阵将覆盖轿车、SUV、MPV、物流车、皮卡等细分领域。“我们希望在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一款产品实现覆盖。”林密表示,全新一代模块化智能纯电平台首款车型将于2021年亮相并全面开启预售。
据了解,云度新能源正在开发的全新一代模块化智能纯电平台支持从A0到B级产品的开发,基本覆盖目前云度新能源规划的所有车型。“高度模块化和共享化平台,将大大缩短后续车型的开发周期,加快新产品迭代。”云度新能源首席技术官傅振兴表示,对整个产品系列而言,汽车下车体共享、规模化效应带来的是成本大幅降低,这是云度新能源为应对补贴变化以及合资股比放开后的核心竞争力。
据傅振兴介绍,云度新能源还在加速“三电”技术的研发。如,其正在开发的新一代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将比现有三元锂电池提升1倍,循环寿命提高10倍,将于2025年实现量产。
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云度新能源也制定了时间节点,即到2021年实现L2级高级驾驶辅助;2022年实现L3级自动驾驶技术;2025年实现真正的智能驾驶。
2021年开启对外融资
“云度是典型的总经理负责制企业,有高效经营的决策机制。”林密认为,云度新能源灵活的体制和稳健的国资背景是其优势所在。
启信宝显示,云度新能源成立于2015年,是由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莆田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管理团队、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四方共同出资9亿元成立的混合所有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上述股东投资占比分别为39%、34.44%、15.56%和11%。
图片来源:云度新能源官网2017年10月,云度新能源首款量产车云度π1上市。随后,云度π3、π7也相继于2018年完成上市。成立三年推出三款产品7款车型,云度新能源在2018年迎来了“高光时刻”,全年完成9300辆的新车销量及100%的交付率。
不过,此后云度新能源的发展明显后劲不足,开始停滞不前,销量也陷入低迷。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1~6月,云度新能源累计销量仅有402辆。
不仅如此,云度新能源的亏损额也在逐步加大。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云度汽车全年净利润为-1.77亿元,这是继2017年净利润-0.95亿元、2018年净利润-1.38亿元之后该公司连续三年出现高额亏损。
在林密看来,云度新能源回归之后,要以全新的姿态进入新能源竞技场。“云度新能源的第一个五年,实现了从零到一的跨越。第二个五年,云度新能源要在2025年成功跻身国内纯电汽车品牌前三强。”林密说。
图片来源:云度新能源官微值得注意的的是,对造车新势力来说,盈利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重新出发的云度新能源眼下尚不具备“自我造血”能力,仍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新造车企业在三到五年内很难盈利,做这件事家底要很厚。在这个层面上,混合所有制经营体制给云度新能源带来了好处。”林密表示,云度新能源具有国资背景,在前期资金投入上有一定保障。
对于后两年的资金准备,詹文章向记者透露,资金已到位,均将由地方政府提供支持。同时,云度新能源正在搭建对外融资团队,2021年公司将开始对外融资。
詹文章认为,云度新能源年销量在2万~3万辆就能达到盈亏平衡点,进而开始实现盈利。为加快盈利步伐,云度新能源在渠道建设方面也在加快布局。“未来几年云度新能源将持续推进渠道建设,并强化渠道下沉的广度与深度。”云度新能源汽车副总裁曹刚表示。
据悉,目前,云度新能源旗下经销商有100多家,覆盖了全国67个城市。“未来,云度新能源销售和服务网点将覆盖国内全部电动车销售城市。”林密表示,在一级销售网络的基础上,云度新能源还要积极拓展二、三级网点,下探到县城、乡镇等农村市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