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暴雨,谈点不一样的
万事俱备,坐等暴雨。
昨天一场迟到的北京大雨,成了网络段子手的狂欢。在热搜上盘了一天,各种论调迭出不穷,长安君挑了三个传播广的:
——渣男论
——核酸检测论
——还有龙王文学论
好在,抹不开面子的大暴雨,到了深夜终于如约而至。
12日,北京市迎来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最大雨量超过了150毫米,也是今年以来首次区域性暴雨。
北京市气象台副台长于波表示,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预报。(翻译成北京话就是俩字:妥了!)
虽然连番的提醒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但玩笑归玩笑,应对暴雨,北京是认真的:气象台、防汛指挥部等各部门全方位预警。暴雨、雷电、地质灾害、山洪、大风、洪水等六预警齐发。
短信一个劲通知。各大手机App拼了命弹窗。公园关门了、航班取消了、在家办公了、路政蹲桥了、井盖打开了……
暴雨不暴?预报不准?网友们花式等雨的背后,陷入的是“天气预报总也不准”的惯性思维。为何北京依旧早早亮起红灯,强力应对?并非“宁可十防九空”那么简单——
第一,尊重科学
提前预知可能到来的暴雨,提前发布高级别风险预警,提前提醒防灾注意事项——北京这次三个“未雨绸缪”干得漂亮!
暴雨下过了,北京市气象台副台长于波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作为一个预报员,如果说完全没有担心,那是假的……我们遇到了很多质疑,有公众认为预报了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怎么就下了这么一点呢……”
长安君查了查资料发现,天气预报虽然属于诊断预测科学,但不准确,一直是世界现象,而且不可能完全准确。
通俗地讲,气象预报员预报天气时一般会采用多个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将水汽、温度、动力等要素输入,像解数学方程一样得出数值,再根据人工经验对其订正,最终得出相应结论。
但微小的数据差别,作用在一起,就会产生巨大实际差别的天气现象。大家非常熟悉的理论“蝴蝶效应”,就是由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
“巴西热带雨林中的蝴蝶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
天气预测,要求100%准确本身就不科学。影响准确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气象卫星的眼睛还不够尖锐,收集的数据还不够全面,计算机计算能力还不够强大,数据模型还不够精确等等。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不确定性。
当然,随着预报技术的不断进步,预报准确率和时效均不断提升,目前我国24小时暴雨预警准确率可达89%。面对迟迟不来的暴雨,于波多次强调,维持预报结论不变,我们是有底气的。
(图:中国新闻网)
科学,不代表完美,要能辩证、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此次北京暴雨,玩笑归玩笑,我们每一个人,对科学都会有这样的觉悟。
让天气预报不断变得更准,很多很多人一直在努力。
第二,敢于担当
作为气象局,把各种可能性讲出来,是职业要求。但对于政府来说,做什么不做什么则非常考验决策者的担当和魄力。
尤其是首都北京,一场大雨不仅牵动城市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每一根神经,任何一个政府决定,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2100万人的生产生活。
科学决策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面对信息多元、不确定性强、需考虑因素多、动态变化等挑战,不做出错误判断,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是否发出预警提醒?做好几级防控准备?怎样告诉市民?
北京的选择,大家也看见了:铆足了劲干!全程备战!
近15万人参与备勤,关闭景区191家、封闭山区道路206条,公交停运192条,工程停工2829个,取消航班400余架次,5574家民宿暂停营业,北京防汛办倡议“居家办公”。
甚至,连井盖都系上了麻绳,武装到牙齿。
不能小题大做,也不能无所作为。北京暴雨如是,南方洪灾更如是,抗击疫情更更如是。2020年,我们见证了太多大事。一个优秀的决策者,需要的智慧、勇气、远见、定力、情怀、担当都是顶级的。
因为,一个政府决策,不仅事关社会公众福祉,还事关人民生命安全。
第三,精细管理
一场暴雨能看出社会管理的精细程度。
自8年前的“7·21北京特大暴雨后”,北京的下凹桥、公路、铁路等设施上,多了一条警示线。这也是一条生命线,积水超过27厘米就不能通行。
据媒体报道,为迎战本轮降水,二、三、四环路桥下路口、易积水点段,近三年92处易积水点段和158座下凹桥等点位,全部安排了民警现场执勤。
当天11时至23时30分,全市平均55.0毫米,城区平均85.3毫米,城区及全市最大雨量均为海淀香山151.6毫米。
一个下水道能看出一个城市的良心。暴雨之下,城市排水系统再次面临考验。
北京排水集团数据显示,截至当晚23时15分,海淀区南沙窝桥、西客站东西隧道、朝阳区金泰桥等10处,道路积水在30厘米以上,道路交通暂时中断。还好,第二天一早,除部分地点积水外,北京市防汛办未接到因强降雨引发的其他险情灾情。
(守在广渠门桥附近的排水工人,图:新京报)
这场预料之内的大雨被全面K.O。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小到一个井盖,大到城市的规划布局,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每一处堵点、每一个漏洞都不容忽视。
从治理流程、治理手段、治理责任,到治理成本等各个环节,都要往细里想、精里做。就像肌体的毛细血管一般,细致入微的循环设计,为社会治理提供相应的养分和支撑。
我们真切的感受到,自改革开放走到今天,中国的城市化不能再满足于物质丰满,还应有细密的治理针脚——
治,不厌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