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都先导受全球疫情影响上半年营收下滑 高研发投入未减
每经记者 陈星每经编辑 文多
8月20日晚,“科创板西南第一股”成都先导(688222,SH)披露上市后首份半年报:公司期内营收同比下滑18.85%至8679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74.14%至1543.03万元。
令人关注的是,2020年上半年,成都先导研发投入维持高位,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3.59%,相比上年同期增加18.94个百分点。对于一家科创板药物发现领域的企业而言,研发费用的投入反映其较高的科创属性。
海外疫情影响收入
成都先导今年4月登陆科创板,如今披露上市后首份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74.14%,这一数据较一季度的同比下滑80.33%,只是有所改善,个钟原因在于公司的业务属性。
成都先导是一家主营DEL技术相关药物早期发现研发的技术服务出口型企业,大部分收入依赖于跨国药企和生物技术公司。2019年,成都先导的前五大客户分别是杨森、默沙东、辉瑞、弗玛医疗和LG化学。去年,中国市场为成都先导贡献了1.15%的营收,主要营收都来自于美国、日本等海外市场和其他市场。
因此,今年以来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成都先导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影响不小。
成都先导在半年报中称,由于全球疫情、海关加强管制、部分国际航班停航等影像,导致海外客户寄出的蛋白和公司自行采购的进口筛选用物料到货时间大大延长,加上部分客户(美国为主)实验室在疫情期间关闭,导致筛选服务无法按时完成或无法按时交付确认。
此外,政府补助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都先导上半年的利润表现。半年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收到3970万元重大一次性与经营相关的政府补助,2020年无类似补助。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2020年上半年,成都先导研发费用达4650.86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3.59%,相比上年同期增加18.94个百分点。对于一家科创板药物发现领域的企业而言,研发费用的投入反映其较高的科创属性,以及企业战略层对研发驱动型策略的重视。
成都先导方面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投入的研发费用主要用于核心技术平台的升级,包括针对DEL技术当前的难点进行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分子数量、扩展分子类型及优化分子属性、拓展药物筛选的适用性、提高筛选效率等,以及自主新药研发。
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成都先导保持了在核心技术平台及新药管线上的持续投入,攻克DEL技术当前仍存在的一些技术难点,以及扩展其适用范围。目前,成都先导已建成了包含超过5000亿种的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并用于药物筛选(统计不含客户的定制库分子),且分子属性等维度得到提升且仍在持续进行优化。
在招股书中,成都先导曾披露对海外收入依赖较大、政府补助减少等风险,而今年上半年,这些风险因素都对成都先导的经营及盈利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成都先导亦一直通过多种途径化解经营风险。此前,成都先导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进就提出了三个战略方向:“首先,进一步完善药物发现相关技术的拓展,成为以DEL为核心、多技术为支撑的新分子设计、构建与应用平台的领导性企业;其次,将公司的业务优势进一步延伸至临床候选化合物阶段,成为一个创制性新药发现与孵化平台;最后,通过授权或转让,加快实现自主研发新药项目的转化。”
今日(21日),成都先导平开低走,跌4.98%,报收于40.30元/股。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