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保业绩发布会干货满满:都说了啥?
作者:李致鸿
8月24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召开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业绩要点如下:1、保险业务收入3,368亿元,同比增长4.3%;2、税前利润总额214亿元,同比增长10.4%;但2019年上半年受手续费税收政策变化的影响,基数较高,因此,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8%。剔除这些因素影响,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9%;3、归属母公司股东净资产1,922亿元,较年初增长5%;4、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5%,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5、财险综合成本率97.3%,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6、寿险半年新业务价值41亿元,同比增长19.3%;董事会建议中期每十股现金分红人民币0.36元,这是集团上市后首次中期分红。
对于一些热点问题,会上进行了回应,部分速记实录如下:
充分利用好保险资金权益投资上限提升政策
对此,中国人保资产副总裁黄本尧表示,近期,银保监会将保险资金的权益投资的上限与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紧密挂钩,实施差异化的监管,这样一个政策放开实际上是对于资本实力比较充足的、经营稳健的、在资产负债管理情况比较好的保险公司,会拓宽它的权益类资产的配置空间,也为未来获取权益类的投资更多收益提供更好的机会。
整个人保现在从披露的数据来看,目前时点保持在很高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水平,应该会对我们未来在权益类资产的运作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包括财险按照监管的政策上限可以到40%,寿险可以到35%,都比以前分别有提升。
我们现在正在积极研究论证政策的变动对我们未来权益类资产的战略配置中枢比例的影响,以及进一步优化我们权益类资产配置上限的约束条件,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资产负债匹配的管理要求,结合市场的运行状况和我们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充分利用好这个政策的空间。
信保业务存量资产加速出清
进一步看,对于信保业务,中国财险副总裁沈东表示,上半年财险的信保业务实现保费收入是43.18亿元,同比下降59%,综合成本率是138.6,同比上升40.6个百分点,亏损29.5亿元,亏损主要是保证险的亏损,信用险是盈利的,保证险亏损主要是融资类的信保业务亏损,上半年财险是着力推进融资类信保业务清理整顿工作,逐步出清存量风险,截至6月30日,融资类信保业务的风险敞口明显下降,其中线上消金业务再贷的资产规模大幅下降,存量资产加速出清。
我们结合业务模式和平台的资质分类化解线上消金业务风险,全面停止高风险线上消金项目,对于与头部互联网平台和持牌金融机构合作的风险相对可控的线上消金项目,在确保有效益的情况下对于业务模式进行改造,同时按照监管要求,合作银行引流平台进行风险共担,继续经营,对个别给公司带来重大亏损的线上消金项目,在去年年底已经全面停止合作,就是业务上不再出新的单,但是贷后的催收追偿工作双方还在合作,对带来重大亏损的线上消金项目将在2022年8月31日之前实现风险的全部出清,重大亏损的项目到今年年底之前的风险大部分可以出清。有少量要延续到2022年,但是占比比较小。
下半年公司继续开展业务清理整顿工作,预计全年保费将继续呈现负增长的趋势,受特定项目仍在保险暴露过程中及存量业务风险出清的影响,下半年整体经营仍然难以扭转亏损的态势,但是随着再贷资产规模的下降,存量资产加速出清,同时公司也加强了理赔和追偿的管理,所以我们判断下半年整体业务亏损的幅度跟上半年比将明显的收窄。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副董事长、总裁王廷科补充称,从特点来讲,信用险是专业性非常强的保险业务,一般来讲信用险业务需要专业化的经营和管理,在国内外都是这样。它实际上是基于专业化的信用风险管理的一种业务,不是基于精算、也不是基于大数法则,它具有授信和担保性质的业务,这样的业务无论是贸易信用险业务、中长期信用险业务,还是信用保证险业务,都是以充分的客户信息、充分的风险评估和评级作为基础的,进行全过程的信用风险管理,这与基于大数法则和精算的一般财险和寿险完全不同。即使这样的一种专业化很强的业务,在很多国家它都是一种政策性业务,说明信用险业务风险敞口大,特别是尾部风险比较高,周期性特点强,盈利难度极大,特别是信用保证险如果没有客户穿透,就凭这些平台撮合,它又不具备信贷主体所达到的评级水平,这个风险就更加突出。所以,我们绝不能以一般财险和寿险的强销售思维方式去发展,不能贪大求快,不能追求规模,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下一步公司信用险业务的发展战略和定位就是要梳理存量,压减风险敞口,优化增量,端正经营理念,调整思维方式,强化风控信用风险防控,专业化管理,理性化发展,审慎经营。
在商业车险综合改革中有一定优势
对于商业车险综合改革,中国财险副总裁邵利铎表示,7月9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从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来看,此次改革是一个综合性的改革,同时涉及条款、费率、监管制度方面,由于中国银保监会还没有明确下一步具体推进的时间,但是从改革的目标来看,近期是一个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
从目标来看,对财产保险业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从对行业影响来看,车均保费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下降,我们也做了一个预测,但是现在预测的数据,应该说还不能说非常准确,因为不确定因素比较多,我们中性地估计大概有20%多的下降,由于设定了预期的赔付率是75%,所以会呈现赔付率和费用率的一升一降,赔付率会总体上升,费用率会大幅下降,对行业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我们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同样也受到相应的影响。
从长远来看,市场化品牌价值、定价能力、成本优势、服务能力越来越重要,市场化改革将利好风险定价能力强、渠道管控能力强、服务能力强以及成本控制能力强的保险公司,作为市场的最大主体,我们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今年以来,公司在不断地调整业务结构,车险的优质业务、家自车的占比在不断地提升,车险的效益品牌、效益险种的承保面不断扩大,上半年取得的这些成绩和效果,对于后续车险综合改革的适应会更强,价费联动之后,我们的费用空间会进一步压缩,更好地能够为客户服务,更好地能够管理成本,将是我们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我们还是有信心在这一次综合改革推广之际,能够继续发挥我们在市场中的引领优势,取得比较好的经营业绩。
回应中小投资者关注的三个问题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副总裁李祝用回应了中小投资者关注的三个问题,第一,很多投资者关注公司分红的问题,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投资者的利益,从2012年上市以来,兼顾公司可持续发展,考虑偿付能力的水平,并遵循我们上市的有关承诺和监管的要求,我们尽可能地提升分红的水平,让投资者分享公司经营发展的成果。2019年末期的股息是每十股1.16元,同比增加154%,我们中期十股是三毛六,这是集团上市后首次中期分红。自集团2012年H股上市以来,其实我们的分红水平一直保持在增长,2012年我们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9.4%,将近70%,未来公司将继续结合偿付能力、经营业绩发展的需求、监管的要求,特别是投资者的合理期待回报等因素,合理确定分红的水平,让投资者充分分享公司发展的成果。
第二,不少投资者关注公司H股的股价问题,在市值管理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我代表公司对大家的关心和关注表示感谢。近年来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推进“3411工程”的落地实施,三家子公司转型的持续见效,四大战略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公司的业绩盈利持续的稳中向好。刚才也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的业绩,也是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公司回归A股以来投资者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支持,A股的股价表现和同业基本上是同步的,但是H股的股价由于多种原因低于A股的价格,已经偏离了基本面,上周五我们H股收盘是2.61元,净资产是4.35元,市净率差不多0.56,远远偏离了基本面。为此公司一方面我们要更加关注投资者的利益,尽可能提升分红的水平,二是将加快推动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提升“3411工程”的落地实施,努力提高经营业绩,让H股的投资者认识到公司的价值,推动H股的股价回归合理的区间。同时我们也期望各位媒体的朋友,各位分析师朋友,通过你们能够来挖掘我们人保在改革发展方面取得的一些亮点、成果,通过投资者更加全面认识到我们人保的投资价值。
现在H股的股价比较低,我们分红的比例在提升,公司的业绩在持续的改善,我觉得这中间有很好的投资机会,也有的投资者建议,公司可以回购H股的股票,以此提升股价,这可能是比较常见的市值管理的方式。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因为H股的流通股比例相对比较少,它联交所对于公众持股量有一个要求,我们比较低,可以回购的空间非常有限,等到条件具备的时候我们会充分考虑大家提出来好的建议。
第三,关于公司的归母净利润是126亿元,同比下降18.8%,不少投资者有疑惑,是不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出现了问题?我解释一下:中国财政部和国家税务局于2019年5月28日发布了《关于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公告,财产险和人身险的手续费以及佣金支出的税前扣除调整至18%,明确保险企业2018年年度的汇算清缴按18%执行,这个规定发布之前,财产险和人身险的手续费以及佣金支出的税前扣除比例为15%、10%,按照新规我们可以扣除的就多了。税法新规导致2018年按旧规定缴纳的所得税和新规出现差异,2019年上半年进行2018年度的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确认的差异为47亿,减少2019年中期集团合并报表口径所得税是47亿,扣除少数股东部分使2019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一次性增加了33亿,手续费税收新规执行之后,2020年以后不会产生年度差异了,因而对公司2019年利润的影响属于一次性的,属于非经常性的损益。2020年上半年公司税前的利润总额是214亿,同比增长10.4%,并没有下降,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一次性的税收影响,同比的口径比较归母净利润是125亿,同比增长了2.9%,公司的盈利能力是稳中有升的,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