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资产配置拐点出现监管层支持权益类产品入市
本报记者/杜丽娟/北京报道
7月以来A股加速上行,上证综指突破3450点后,市场大量资金流入。受股市利好影响,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逐渐增加。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募新发基金总规模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权益类基金占比近70%,在“房住不炒”背景下,权益类资产的大幅增加,或已说明当前居民资产配置拐点的出现。
普华永道中国财富及资产管理行业服务合伙人张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0年随着股市回暖和政策倡导因素的影响,理财子公司正在加速布局权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规模的逐步上升,使得权益融资成为监管重点支持的领域,体现了监管当前支持实体经济直接融资。
投资拐点
权益类投资主要是指投资于股票、股票型,指数型,债券基金等理财产品方面的资产。相较于固收类产品,权益产品有着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适合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风险偏好型的个人投资者。
对比过去多年,中国居民投资主要以房地产为主的投资格局,今年开始,市场上权益类投资产品开始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德勤的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居民总资产中住房资产的占比为59%,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仅为2%,在23万亿规模的银行理财产品中,权益类理财产品占比仅为0.34%。但是今年开始这一数据有了很大的改变。
根据最新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公募新发基金总规模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权益类基金占比近70%,中国居民资产“搬家”入市的意愿增加明显。
8月20日,某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权益类产品主要以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居多,从投资者类型看,权益类产品除了风险偏好型的个人投资者外,还包括喜欢配置权益资产的机构投资人,例如FOF基金。
据了解,资管新规发布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过程中,银行也在逐步增强权益类产品的比例,其中工行和中行等国有大行,也率先推出了权益类理财产品。对市场而言,权益类产品的大幅增长是否取代固收类产品?
对此,上述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人士介绍,目前已经开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体系主要还是以固收类为主。其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目前市场上的存量客户,其风险偏好仍然普遍较低,对于高风险高收益产品的波动也比较敏感,短期内看其投资理念很难发生大的转变。二是权益类产品作为净值型产品,机构的投资能力以及客户的认同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此背景下,张勇建议,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充分理解产品的投资策略与自己投资意愿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匹配程度,以更好理解权益投资产品面临的市场风险因素。
政策支持
尽管权益类产品存量市场规模并不大,但其大幅增长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此前,在第12届陆家嘴论坛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今年以来,社融增量中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占比达35.9%,银保监会将推出多项举措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其中将支持保险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委托投资、公募基金等渠道增加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等。
7月中旬,银保监会宣布自即日起放松保险公司的权益类投资限制。根据其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及风险状况等指标,明确权益类资产比例最高可达上季末总资产的 45%。
穆迪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5月,股票和证券投资占保险公司总资产的比例为 11.9%,远低于此前设定的30%的权益类投资上限。
穆迪集团助理分析师王心恬表示,尽管增加权益类投资,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但也会增强收益的波动性,尤其是投资于单一公司权益类产品,这将带来更高的集中度风险。
根据银保监会的要求,只有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 100%的保险公司才可以增加权益类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偿付能力薄弱的小型保险公司增加权益类投资的灵活性。
不过,基于当前权益类产品主要集中在理财子公司,且其发展有循序渐进增加的趋势。相对保险公司的权益类投资比例,理财子公司如何做好权益类产品的配置比例更受关注。
张勇认为,当前银行理财子公司主要从母行承接了部分人才和资源,在管理思路和管理能力方面和银行相类似。“和银行一样,理财子公司也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以及强大的销售渠道,这为权益类产品的市场拓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张勇说。
在张勇看来,银行和理财子公司,以及公募和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的关系是合作与竞争共存,现阶段两者的合作大于竞争。
普华永道家族财富管理报告指出,家族财富管理客户的需求往往具有多元化和复杂化等特征。对于投资、资产配置、家族治理等专业诉求,目前单一的金融机构往往难以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全方位满足,因此需要整个生态圈内部的协同发展。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