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企业家夜读
作者:经济之声
1980-2020,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已然四十载,深圳这四十年,是炫彩的四十年,更是进击的四十年,在深圳特区40周岁生日之际,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接受经济之声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系列人物访谈《进击四十年》的专访,跟大家分享平安的发展理念,讲述平安与深圳命运交织,一起乘风破浪、奋勇向前的故事——
采访文字梳理
《进击四十年》专访谢永林
“平安提供全方位金融解决方案”
经济之声:我们一起来谈一谈平安和深圳特区的故事。您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平安目前的发展情况?
谢永林:平安在深圳32年了,我们一直秉承一个愿景,要做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我们聚焦两个大的板块,一个是大金融资产,第二个是大医疗健康。我们实现的手段或者策略,就是“金融+科技”,“金融+生态”。
平安的业务板块也算是比较丰富的,我们有保险、银行、资产管理、科技,尤其是金融科技和医疗科技。
经济之声:平安一直强调对客户的“1+N”服务,1是什么?N是什么?
谢永林:“1+N”就是一个客户,多个产品,多个账户,一站式服务。平安在集团层面有两个业务性的委员会,一个叫个人综合金融服务委员会,一个叫团体综合金融服务委员会。我们觉得现在科技已经能够让客户在享受金融服务的时候变得更加简单,所以平安有一个价值主张,就是“专业 让生活更简单”,我们相信专业能创造价值。
经济之声:那您给我们举个例子,一个有金融服务意愿的客户,如何在平安获得这种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的解决方案呢?
谢永林:我讲一个简单例子,一个人要想买车他可以申请平安分期付款,我们的汽车消费信贷已经是中国第一大了;买了车之后,还可以找平安买车险;那么这个车的客户有了平安的账户、信用卡的账户,还可以有借记卡账户,理财也可以在我们这儿。围绕这个车主的卡,周边的其它生活也可以享受我们的权益。也就是说因为车这一件事,你的所有金融乃至生活的服务都可以在平安的体系里面来完成,这是我们说的给你一站式的一种感受。
另外对于企业客户的一站式服务。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特别注重发展资本市场,我们说一个企业的融资、资产负债管理,如果光用一个贷款是无法解决的,有很多企业是有很多直接融资需求的。发债、发股、再融资,并购重组等,这些光银行是无法解决的,还需要有投行的工具,也就是直接融资加间接融资来解决。然后这个企业它在经营过程当中要防意外,无论是财产还是个人,我们的保险服务都可以帮助它做到。在这个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它的资产负债的匹配,如果杠杆拉得过高,可能会出现流动性的风险,所以平安有一个财资管理系统来帮助诊断企业的资产负债,让它的经营更加稳健。
因为平安是个综合金融的集团,我们有银行牌照、证券牌照、保险牌照,资产管理牌照,包括期货的牌照,包括我们还有金融科技的能力,我们把这些包在一起,提供一揽子的服务,对于企业客户同样是一个“1+N”的服务。
经济之声:看来不论是我个人还是企业,企业里面无论是大企业、中企业、小企业、小微企业都可以在平安找到适合自己的服务?
谢永林:因为小微企业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土壤,小微企业发展不起来,我们金融后续的发展会感觉到后继无力的,所以服务小微企业是我们的天职。但是服务小微企业是要有专业的,我们要讲究低成本、普惠、可触达性。
所以我们金融科技做一个平台,让小微企业频繁地在我们的线上平台里交易。接受我们的服务,产生一些数据,我们就可以建立风控的模型,数据越多,交易越频繁,风控模型就越准,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就更加容易,然后定价就越来越精准。所以说服务中小企业,更多地要用科技的方式,低成本的方式,就可以反哺实体经济、让利给实体经济。它不是说用人肉去构建一个商业模式,应该用科技、用交易、用数据、用模型去构建一个商业模式,提供更好的服务。
《进击四十年》专访谢永林
“对深圳的第一印象‘朝气蓬勃’”
经济之声:您是1994年加入平安集团的?
谢永林:对。
经济之声:现在让您回忆一下您第一次来深圳是什么时候,当时深圳给您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谢永林:我是1996年第一次到深圳,来接受产险总部经纪人业务的培训,那时候工作重心在南京,我还是业务员。那一次来感受还是很深的,感觉深圳这个城市热火朝天,感觉深圳的人朝气蓬勃、干劲冲天。
经济之声:有什么例子或者故事吗?
谢永林:那当时来的时候,从飞机场一下来,就感觉这个地方有个新建的楼,那个地方有个新建的楼,晚上吃饭热热闹闹的,每个人都在谈这个业务怎么做,那个事你干好没有,人们心无旁骛地在干事业。
经济之声:20多年过去了,您觉得深圳和那个时候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谢永林:更加成熟了,更加伟岸了。深圳那个时候到处还是工地,现在其实还是有,但是工地是少数。正常运营的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车流、忙忙碌碌的人群,和那时候比更加不一样。当然深圳的人还是活力四射,这里已经有了一批享誉世界的公司,这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也越来越清晰。
经济之声:正如您所说的,深圳40年历史其实很短暂的,但是它成就了一批极富深圳特色的世界级的优秀企业,平安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您觉得为什么会在深圳成就这么多的企业,这些企业和深圳是如何互相成就的呢?
谢永林:归结起来,深圳为什么能够这样好,能够有那么多企业出来?我觉得就是改革开放的大的氛围,敢于破局的一种精神。而且深圳市政府是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我们有什么事要去找市政府,市长、副市长们经常会说,时间约好我过来,到企业这儿来办事。我们到政府的厅局去办事都是一种服务的精神。这个对我们企业的成长,这个土壤来讲还是不一样的。
当然深圳还有很多其它的先发优势,比如说它靠近香港,它的产业转型、转移,它有其它的更加开放的一些政策,税收的优惠,但是我认为这些比不上改革开放、勇于创新、敢于破局的那种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东西。所以深圳能够冒出这么多好的企业来,直到现在,它还在层出不穷地涌现一些新的业态、新的世界知名的企业。如果没有一种制度的氛围,没有一种创新创业的这种氛围,没有一种脚踏实地做事的氛围,是不可能层出不穷的。
《进击四十年》专访谢永林
“平安进入第四个十年
构建五大生态圈”
经济之声:我们这一组访谈定名为《进击40年》,其实“进击”的这个状态是很多企业、很多个人都很向往的,但如何去正确地把握我们的方向,去正确地进击,正确地折腾,您有什么样的体会?
谢永林:这个折腾,简单说叫折腾,其实你要折腾要有结果,我认为得有几个条件。
第一,你要对趋势有一个判断,全球的趋势,经济的趋势、地域的趋势,行业的趋势;第二,折腾你就要敢于创新,要有开放的思维,如果你折腾不是去创新,打破一些传统的东西或创造一些更好的东西,你这个折腾是没价值的;第三,你必须要有坚定的执行力,要能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一个的行动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把它推进下去;第四个,折腾要讲究协同,一个人折腾或者一个组织折腾是很难的,你要协同各方解决各个方面的问题;另外一方面要有韧性,这个折腾是整个组织获益,而不是你单方面获益。只有这种折腾对个人有益处,对组织有益处,如果你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对社会也有益处。所以折腾是个动词,但折腾背后的含义还是不太一样。
经济之声:我们现在看到平安虽然已经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就了,但是依然在“进击”和“折腾”的道路上不断在努力。2019年我们就看到平安要把“金融+科技”和“金融+生态”的这个战略转型进一步地把它落实落地。“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意味着什么?将会为平安和平安的客户会带来什么?
谢永林:平安的发展可以归结一下了,大概四个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第四个10年:第一个10年,用现代机制做保险;第二个10年,做综合金融;第三个10年,就是用科技赋能或者改造我们的金融;第四个10年,就是现在这个10年,我们刚才讲“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更重要的是用科技去构筑生态,建立生态,尤其是医疗生态,打造出平安的五大生态圈: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
我讲几个例子。在“金融+科技”里面,比如说我们车险的服务。我们有个510(城市极速现场查勘)项目,在市区撞车,5分钟解决问题,郊区撞车10分钟解决问题。这背后就是有一套技术的手段来支撑到我们快速地派工。我们有一个LBS移动定位系统,哪个地方撞车,哪个查勘人最早到。而且这套技术我们利用金融壹账通还输出给其他保险公司,提升整个中国车险理赔的效率,来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
比如说在银行,我们现在的电话服务可以做到90%是AI来做服务。那种标准化的问题,你打电话进来,其实是机器人在负责,但客户的感受很好,节省大量的人力。
还比如我们的信贷审批,包括信用卡的审批,这五年下来,我们的效率提高了15倍。过去发100万张信用卡,要有300个人来审批,现在发1500万张信用卡,也就300人。过去两天审批,现在变成两分钟就审批。这个对于效率的提升是大幅的。
经济之声:刚才您还提到了医疗,未来平安在医疗这个场景会有哪些新的突破?
谢永林:我们平安是做保险出身,保险里面无论是寿险、健康险、财产险、养老险都涉及到医疗赔付。我们两亿多的金融客户当中,有近一个多亿的客户是购买过与健康有关系的险种的。所以我们积累了大量医疗方面的数据——病历库、处方库、药库、医生库等等,这些数据我们用了30年时间的积累。我们还给200多个城市安装了医保控费系统,所以在医疗方面我们有天生的基因。另外一方面我们在过去的十年中,大量引进医疗科技方面的人才,来构建我们医疗的强大的基础的能力。
比如说我们的平安好医生,在这次疫情中,很多人不能到医院去,也不敢到医院去。那么,小毛小病就找平安好医生,我们又有快速的药品配送系统,未来我们还会把线上线下打通,利用科技构筑互联网医院,这个医疗生态里是有很多文章要做的,这是我们未来十年的重要的业务发展方向。
经济之声:您刚才提到了疫情,经过疫情您是如何观察和思考的,这几年我们哪些方面做对了,继续保持,哪些地方还要不断补短板、继续努力?
谢永林:说老实话,这一次疫情来得非常突然,意想不到。但是从我们商业机构来讲,它来了,我们必须面对。得益于我们过去十年在科技上的投入,我们数字化经营、线上化运营等持续地推进。所以这一次疫情来之后,平安整体恢复情况是不错的。有一些业务必须面对面的,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比如平安寿险,那是这个业务性质决定的。一些不需要面对面的业务,我们恢复特别的快,比如说银行,我们一季度、二季度业务不光没降,还提升。因为这个零售银行业务,很多人是在APP上操作的,我们快速推出在家办的服务,小微企业我们快速推出线上放款。
经济之声:这是疫情期间有的吗?
谢永林:本来这个功能就有,现在政府为了支持复产复工,支持我们这么干,所以我们在小微企业的放款、供应链的放款、消费贷款的放款上面都是非常快速。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做的,都是过去积累的这种能力。
经济之声:未来平安会怎么样?我们会看到一个什么样更加进击的平安集团呢?
谢永林:平安有一本书叫《无止之境》,刚才也说到了要不停地折腾,我们用平安自己的一种说法:永远要战略先行,永远都要充满危机意识。我相信我们会一步步走好,尤其在深圳这么一个改革开放的热土,现在又是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又是粤港澳大湾区,又是经济特区这三区,我们在这个热土上没有理由停滞。
《进击四十年》专访谢永林
“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经济之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这几年也是如火如荼,平安作为在湾区的一个重要的世界级企业,如何依托湾区,发展好我们自己也提供更好的服务,在这方面您是如何考虑的?
谢永林:我在想,国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一定是对这个湾区给予巨大的期望。我们又在湾区里也是个重要的金融机构,义无反顾地要支持湾区的建设,也会得益于湾区的建设。
我相信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在新基建、传统产业升级、新产业的育成、金融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境内外打通等等上面,都会有很多的新鲜事情出现,我们是一定要拥抱这种变化,积极参与到这种变化中。无论对政府的投融资服务,还是对于企业的升级换代,还是对新业态的支持,还是对湾区的老百姓的保值、增值、升值等等,利用我们综合金融集团的优势去服务好它,让人们过上美好的生活,让企业在这儿能感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
我们跟广东省共同发起了一个1500亿的发展基金,是帮助广东省做尤其是交通方面的基础设施,让这个湾区的交通更加四通八达。交通发达,经济必然发达。我们是湾区的企业,义不容辞,基建也需要这种钱,所以相得益彰。
经济之声:请您用一个词或者一个字来形容一下深圳,是什么?
谢永林: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深圳能发展到今天,关键是它有一种敢闯敢试的精神,不光是深圳市政府,这是特区的一种文化,我们的企业在这样文化的引领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敢闯敢试。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讲是特别贴切的,我们特别愿意它继续保持这种精神。
经济之声:深圳已经走过了40年,从原来一个小渔村成为了这样的大城市。也有人说原来那个年代是在内地还比较闭塞的情况下,深圳有很多先行先试的政策,但是现在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普遍开放的阶段,您觉得深圳现在的优势在哪里呢?
谢永林:我觉得深圳的第一个优势,有一批享誉全球的大企业,因为这些大企业也聚集了一批与大企业相关的科技和创新型的产业,这个集群不是一般地方能够有的。
第二个优势,深圳居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核心地位,往未来看,深港的合作仍然是深圳可以期待的一个重要的支撑力量。
第三个,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政府包括深圳地区的人和企业,还坚持这种敢闯敢试的精神,所以深圳仍然大有可为。
进击的四十年,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是深圳的底色,平安在这片热土孕育成长,跟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一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未来,平安愿与深圳一道,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共同走向,下一个辉煌的四十年!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