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三届华夏时报保险科技峰会于9月4日在京召开,本届峰会的主题为:“保险业理性与繁荣之路”。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发表题为“气候变化风险与中国保险业应对”的演讲。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王向楠指出,“对投资业务方面,气候变化主要会影响房地产的估值,所以会影响保险业的投资绩效,像我们国家直接投资于房地产政策要宽一点,可能这方面的敞口会越来越大,承保业务在加强住房业务。对于抽象的业务模块的影响会影响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包括不同风险的标的,同一风险在不同时间,以及不同风险类型,它也可能会同时出现。气候变化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让我们保险经营更趋于保守。”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向楠:谢谢各位嘉宾,我们现在要推到保险业的应对,我们看到过去的两年以来,医疗行业是增长最快的之一,相应的我们国家的健康保险业算一枝独秀。我们同时也看到养老板块,它没有医疗那么清晰,它的涨幅是很普通,对应我们国家的养老业务是有风险的,不会满足我们养老业务的需要,我们这个需要是一个更漫长的变量了,我今天讲的也是我们保险业发展中的一个比较大的背景的问题,是气候变化。这个问题全世界越来越关注,保险业也有这种特性,它承保业务是首当其冲的,也有自己的投资业务,我给大家汇报一下这方面的研究和政策的进展。
气候变化,我先汇报一下气候变化本身对保险业有什么影响?我们保险业将要面临的政策环境,对于保险业的稳定会有什么影响?一个是保险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在缓释的过程中能够推动我们自己行业以及新兴消费如何去发展?
气候变化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平时关注到的天气的指标,更长期来看这些指标的平均值和波动、不确定性的变化,它的核心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会影响大气的含量,气候变化本身这个没有什么疑问,要去找证据,全球变暖的温度包括气温、地表和洋面,找一些固定观察点,第三是有极端的天气事件,很多事件到2050年,现在是百年一遇,到2050年会一年一遇,这是气候变化专家小组的预计。
气候变化影响重要吗?气候变化会影响我们的收入和财富分配、人口迁移,如果温度上升3.7摄氏度,GDP将减少23%,对一些比较炎热的地区减少得更大,IMF预计到2100年GDP将会减少9%,它虽然是变量,会形成风险,但是它可能有非线性、临界值,会演化成“绿天鹅”,它的影响会短时期发生,恢复成本很高,所以我们比较关心。
对于气候变化是不是人类造成的?这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有些证据会说我们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是比较明确的,我们人类带来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近几百年以来,到1950年之后是快速上升的。这个话题对中国来说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比如说我们看这个饼图,中国排量占到27%,是美国的两倍,占比超过了中国在人口的占比,更超过了中国的GDP的占比,所以在这个指标如果说人均或者GDP也是有很大的压力。如果说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很大,中国经济增长快,温室气体排放增长快。我们国家的承诺,包括总书记的讲话,在2030年左右我们开始总量排放开始下降。根据联合国环境署的预计,2030年由60%的排放量会超过中国。
我们讲气候变化从去年下半年人民日报说中国经济增长韧性十足,这个韧性是在各个领域发展加快的时候,大家一直在保险行业,它的韧性、韧劲用词是比较多的,这个问题得到了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有三个标志性的事件,第一个是气候变化问题走得比较靠前的,是英国的前行长关于第一篇气候变化的报告是聚焦于保险业,第二个是FSB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第三个是G20绿色金融研究工作组,过去十多年,美国NAIC对这方面的数据是有积累的。
气候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可以包括实物风险、敞口风险,如果根据地球物理事件,地球物理造成的损失基本变化不大,是底下蓝色的柱,剩下的相关事件是比较快的增长,确实给保险业带来了增长的损失。气候变化研究发现,气候平均温度升高多少,年龄调整后的死亡率会上升,这是在科学期刊上发表的。
对投资业务方面,气候变化主要会影响房地产的估值,所以会影响保险业的投资绩效,像我们国家直接投资于房地产政策要宽一点,可能这方面的敞口会越来越大,承保业务在加强住房业务。对于抽象的业务模块的影响会影响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包括不同风险的标的,同一风险在不同时间,以及不同风险类型,它也可能会同时出现。气候变化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让我们保险经营更趋于保守。
第二个是转型风险,主要是节能减排带来了相关行业的保费收入的减少,保险公司投资传统能源的企业、公共事业公司,以及依赖传统能源行业的一些资产的价格在下降,目前全国来看,这方面的风险敞口并不大,因为公司可以逐步地进行调整,但是中国目前的风险敞口是比较大的。这个是保险投资基金和银行的一些数据。
下面是责任风险,我们和气候变化进行比较是环境的责任,环境的责任给保险业带的教训是很惨痛的,气候变化它影响会不会在今后造成环境责任,这个风险主要是本身违反气候变化的规律,第二个是违反了气候变化的适应,比如气候部门没有告诉大家台风要来了,没有进行相应的准备,一旦出现了相应的灾害事故,他可能通过责任风险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这是三种风险的比较,这三种风险的影响程度也是逐渐降低,这个是2019年IAIS的一个统计图,认为气候变化会造成赔付增加的超过50%,保险面对风险,金融监管的稳定目标,气候变化将会发生什么?气候变化有一定阶段服务于保险业,它要关注历史数据,对疾病保险搞一些预测,目前来看按照历史数据,低估可能在50%以上,第二个如果关注于金融稳定的监管措施基本都着眼于年度、季度、月度甚至更短时间,对气候变化风险应当采用多年期的时间尺,并提高对保险公司计划和现实的偏差的监管容忍度。
气候变化是布格风险源,要纳入实际监管中呢,还是要映射到传统的风险管理的背景,包括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我们举一类实务类风险,它对应的市场风险是受到企业明显的利润减少造成业务中断。第三对应的信用风险来自于保险,再保险的评级下降,操作风险是保险人的房地产遭受洪灾造成经营紊乱,流动性风险是受灾的投保人通过退保、保单贷款获得流动性。目前来看其实像疫情更大的对流动性的影响也不可高估了。作为金融机构怎么把更多的风险映射到传统的风险中。
目前比较快实施的精准分析和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是更侧重于极端性,压力测试侧重“严重性”,情景分析侧重“复杂性”,结合二者使用。目前英国和荷兰走得比较可前,它的变量和别的公司是一样的,直接受到的损失每年是多少,年度期望,通过在线价值进一步映射到需要多少资本,然后去寻找资本补充的来源。目前英国跟荷兰走得比较靠前,我们国家在偿付能力的监管中也会进行一些压力测试,但是这个统一性,各个公司估计的统一性还是需要提升,以及它对于气候变化的覆盖还是比较少的。这个问题也是没有相应的数据,国际上也出现这个问题,所以这是目前实施不足的一个原因。
我们是不是要洞悉气候变化风险呢?气候变化风险和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没有什么定论,大家都在研究,还没有什么定论,包括巴赛尔银行也在研究,没有什么定论,我们目前缺乏采纳“绿色”支持因子或“棕色”惩罚因子有助于金融稳定的有力证据。
最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落脚到公司治理,这一套程序和别的问题差异不大。目前是只有个别领先的公司在做。我看到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初,我们看到中国平安他讲自己是上市公司中,他也是最早加入可持续保险的公司之一,公司治理也有相关的实践,他们很早就讲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目前还是董事会,包括监管层缺乏相应的人才、相应的知识、相应的认可,所以大家还不太接受这个观念。
最后是加强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对于必须要披露的信息是高风险的地区和弱势的行业,这些行业可能受到一些节能减排政策的冲击,比如说像煤炭行业。碳密度,我们对市场政策变化有没有什么预测?这是信息披露,信息披露也不一样,我们可以在政府的年报中、在不公开的报告中都可以披露,可以以各种形式披露。
再讲一下全球背景,保险业在营业收入上看是世界第一大行业,为什么会表现得不太积极呢?首先明确发展路线,明确风险变化率。第二保险业长期储备现金流,第三是对环境责任严苛是有心理阴影的,一旦责任认定了,保险公司有钱,可能就会为所有的损失担责了,所以都不是特别积极。美国相对更不积极,有它目前政治执政党的原因。中国在这方面,中国的保险业要跟相关的气候变化小组组织进行商议制定“分类法”,这个分类法我们也在讨论,首先两类分类法,一个是气候变化对行业的影响程度,主要是减轻气候变化。第二个是政府要制定一些适应气候变化的信息。
目前全球对于气候变化相关的灾害保障程度在近30年来基本上没有变化,就是35%-37%,我们知道保险深度都是在提高的,这个为什么在提高呢?主要还是气候变化灾害损失本身越来越大,目前来看还是可以的。各种灾害是比较突发性的比较多,像灾害、洪水这种覆盖比较少。我们保险业的赔付覆盖的灾害比以前要多一些了。
我们大家都知道巴黎气候协定,我们在2050年要投资1万亿-2.4万亿美元一年,这个投入还是非常大的,最后是设计可持续保险的标签,对公司进行一定的宣传。
我们结合资本市场谈一下,ESG投资越来越被认同了,保险和基金业会逐渐地被大家所接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兼听则明,每个收益人对风险偏好是很难预测的,通过他的实际行为包括主观的意愿都是算得很准的,保险金额本身要维护委托人的利益。一旦实施ESG,它的指标很复杂,科学依据应该是要站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而不能受到一种政策、社会风气、政治家的影响。第三个这个ESG投资到底提没提升投资收益?有很多证据证明是提升了,现在大概60%说是提升了,30%说是降低了,能够发表出来的还是有限的,还有未发表的篇目。再一个主要是在陈述市场上的研究,他们是被动投资,而我们国家是主动投资,是要有超额回报的,这个如果给自己施加一个约束的话,会增加投资的选择。历史上过去选择的标的可能是一些绿色行业,他们受到政策的支持发展很快,投资也有收益,但是未来就不一定了,那些退出的公司的业绩是看不到的,在回溯性研究的时候。所以不一定坚信它能够增加投资回报,投连险可以收集一些基金供他们选择。如果普遍实行可能会有一些绿色泡沫。
如果说气象部门和其他的灾害部门他们对于灾害本身的数据更强,但是保险和其他金融部门对经济社会受到影响的风险敞口,以及受到的影响的程度,这两个变量是有数据模型的优势的,像保险类批评IPCC对气候变化寨还事件的预测变动太大,时间上太不平滑。
下一个是和多部门的合作,可以提升扶贫的精准性,遏制道德风险,新能源汽车或者经济适用的保险都是提升气候变化的减缓,气候变化对保险的影响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