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银协潘光伟:银行理财公司初具规模 存续理财产品均为净值型
记者 徐晓梅 冉学东
银行理财作为我国资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管规则逐渐完善,行业也进入全面改革转型阶段。
“银行理财公司初具规模,理财业务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居民财富增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9月5日财经举办的“2020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
潘光伟认为,银行理财已经呈现稳健发展的态势,具体表现为几个方面。首先,行业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按照政策要求,银行理财产品期限错配程度和杠杆率整体下降,来源于同业的资金规模和比例持续下降,刚性兑付、以钱炒钱、资金空转现象明显减少,风险得到控制。2020年上半年,同业理财较历史峰值减少90%,银行保本理财余额、嵌套投资的理财产品规模较资管新规发布时分别减少62%和31%。
其次,理财业务逐步回归本源。“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银行理财业务的主基调,银行结合自身特点,推出了长期限、净值化等产品形态。截至2020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22.1万亿元,近三年来基本保持稳定。其中,符合新规方向的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较资管新规发布时提高225%;3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规模降至资管新规发布时的28%。
根据中银协和普益标准调研情况来看,净值化转型速度加快。截至今年6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约为13.2万亿元,同比增长67%,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53%。其次,开放式产品占比逐渐上升。截至今年6月末,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16.7万亿元,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67%,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期限错配情况有所缓解。按募集金额加权,截至今年6月末,新发行封闭式非保本理财产品平均期限为191天,同比增加约8天。随着产品端平均期限的增长,封闭式非保本理财产品的资产端和产品端期限错配情况明显缓解。
再次,支持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银行和理财发行抗疫专项理财产品,投资疫情防控债券,重点支持民生行业、疫情防控单位,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直接配置到实体经济的资产余额约为19.3万亿元,相当于社会融资总规模的7.1%。在支持直接融资方面,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债券14万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时增加2万亿元,增长16%;投资股票7907亿元,约占沪深两市流通市值的1.5%。
从第一家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以来,全国已陆陆续续开业了十多家公司。潘光伟透露,截至目前,共有21家银行获批设立理财公司,其中17家已获批开业。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系理财公司的存续理财产品均为净值型产品,余额合计约为2万亿元。整体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经初具规模。
说到底,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服务,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投资需求。目前,银行已经陆续上线混合类、权益型、养老型理财产品。潘光伟透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9255亿元,有效满足了居民对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
不过,潘光伟也坦言:“尽管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确定延长至2021年末,但过渡期内需要完成的转型任务依然艰巨,银行理财仍面临着净值型新产品发行困难、存量老产品压降难度大、投研能力不足、资管行业基础性政策存在差异、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等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得力措施予以解决。”
新冠疫情对资管业务的资金端和资产端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过渡过渡期内存量资产整改工作,而由于老的理财产品期限错配较多,压降程度要考虑到不同的银行机构资本实力、信贷资源、客户还款意愿等多种情况,存量资产处置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但这不意味着资管业务改革方向出现变化。
自2018年4月资管新规推行以来,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监管又有了新进展。
另外,银保监会创新部副主任蒋则沈还透露,目前正在制定《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业务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还在进一步关注研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和交易行为监控、公司治理体系建设等专项内容,将持续完善相关的制度规则体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