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数字货币跨境结算新体系或将出现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时间:2020-09-11 20:44:11


原标题:【刊首语】王力:从央行数字货币诞生说起

来源:银行家杂志

2020年7月23日,立陶宛央行在其官方网站上正式发售数字货币LB Coin,宣告了全球首枚央行数字货币诞生。数字货币的诞生,也标志着人类货币发展历程从一般等价物、贵金属、纸币、电子货币之后,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数字货币是基于密码学技术,利用复杂的加密算法所形成的网络货币统称。由于数字货币必须用到数字加密算法,所以也被称为数字加密货币(Crypto Currency)。数字货币与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有着本质区别。总体而言,电子货币是主权货币的电子化形态。虚拟货币没有实物形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本质上不是货币,而是网络服务的消费者权益凭证。从数字货币的起源以及与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的比较来看,数字货币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数字货币特别是基于公有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其产生与存在是由分布式记账网络体系而来(公有区块链是指,世界上任何个体或者团体都可以发送交易,且交易能够获得该区块链的有效确认,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共识过程。比特币系列的虚拟数字货币均基于公有区块链)。数字货币不同于主权货币和虚拟货币,后两者必须要有相应的实体机构进行信用背书。

其次,数字货币具有较高的私密性和安全性。数字货币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技术,不同于电子货币等需要唯一的机构记录账户信息。相关记账信息分布与所有交易主体之间,每次的交易数据就会创建一个区块。而下一个区块信息,必须通过上一个区块信息计算出来,这样由一个个彼此耦合的区块构成完整的区块链。

再次,数字加密货币具有去中心化特征,作为一种权益证明,代表了使用者们之间基于信任产生的内在价值,货币在持有者之间流通不需要依赖特定的机构和支付结算网络,也不需要额外支付手续费。理论上数字货币流通范围可以覆盖全球,持有者不必担心受到潜在金融制裁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数字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货币形态的缺陷,适应了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是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具有时代进步意义。对货币当局而言,发行主权数字货币不仅可以应对私人数字货币冲击和巩固本国法币地位,而且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数字货币可以部分替代流通中的纸币现金,节省社会资源;数字货币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数字货币去中心化特征可以规避灾难事故对支付系统稳定性的破坏;主权数字货币如果最终普及,可以为货币当局实行“零利率”或“负利率”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提供技术支撑。

为适应数字货币发展的新形势,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专门研究小组,正式启动法定数字货币(DCEP)的研发工作。2017年,央行又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并与数家商业银行联合展开研究,从数字货币方案原型、数字票据等多个维度论证实施数字货币的可行性。历时三年,完成了数字货币发行运作总体方案及相关专利技术储备。2019年,央行在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进程”。2020年4月,央行进一步提出要本着“先境内后境外”“先简单封闭场景后复杂开放场景”“先零售支付场景后大型批发支付场景”原则,稳步推进DCEP测试工作。

根据央行官方披露,央行数字货币DCEP是由央行主导,在保持实物现金发行的同时发行以加密算法为基础的数字货币,即M0的一部分由数字货币构成。央行数字货币运行框架将呈现“一币、两库、三中心”格局。一币是指由央行担保并签名发行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两库是指中央银行发行库和商业银行银行库。三中心是指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

在上述运行框架下,DCEP发行将采用二元体系实现投放与回笼,上层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等参与发行的代理发行机构,下层是代理发行机构对公众,该体系不会改变流通中的货币债权债务关系,代理发行机构将向央行缴纳全额准备金,以保证DCEP不超发。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央行保持技术中性,不干预代理发行机构具体的技术路线选择。央行会设立若干技术指标门槛,确保DCEP满足高并发、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在应用终端形态上,DCEP装载于数字钱包程序,采用UTXO模型的非对称加密技术,使用者可以借助类似于手机扫码或近场支付(NFC)等形式完成交易。

中国央行推进DCEP进程,主要基于实现以下预期目标:

首先,通过发行DCEP逐步替代纸钞现金,可以大幅减少纸币发行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成本,同时提高货币发行效率。根据2019年末全国7.7万亿元M0纸币数量,全年在纸币印制、投放、回笼等七大发行环节累计成本投入超过2700亿元。2020年初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也暴露出纸币流通容易成为病毒传染媒介的弊端。此外,DCEP利用特定算法进行加密,相比纸币更加难以被伪造。

其次,有别于一般的数字加密货币,DCEP在记账流程上将是全程单向透明。DCEP所有者标识对其他使用者和发行机构匿名,但对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后台实名,可以通过系统后台与真实用户对应。因此, DCEP的交易行为各方可以完整被追溯,从而为监管部门进行反洗钱、反诈骗等提供技术支撑。在货币流通过程中,DCEP通过预设的“前瞻触发条件”,可使货币按照预期目标精准投放,从而确保货币政策更加精准高效执行。

再次,同其他数字加密货币相类似, DCEP存在于移动终端的数字钱包中,不必与银行账户绑定,也不需借助跨境支付结算网络,可以穿透包括地理、司法和金融主权等管理边界,在中国境外更容易获得和使用。DCEP在境外的广泛流通,有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丰富跨境人民币支付应用场景。

对数字货币的未来发展趋势,国内外专家学者争论较多,观点不一,比较主流的观点是数字货币在规模形态上会不断扩展,但短时间还不能颠覆现有的金融体系。

第一,全球央行数字货币或将加速推进。2020年1月,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全球数字货币调查显示,在占世界经济总量90%的66个国家中,有80%国家的央行正在研究数字货币。2020年以来,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和蔓延,各国政府频出金融刺激计划,作为无接触式支付工具的数字货币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加速推进。7月20日,西方七国集团决定,将就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展开积极合作。

第二,美元全球霸权地位或将面临挑战。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加速推进,未来可能对美元全球霸权地位构成挑战。有观点认为,一旦多国央行推行非美元数字货币取得成功,全球将会加速“去美元化”进程,届时由美国经济结构不平衡引发的全球经济问题将会得到改善。面对这一发展趋势,美国也对主权数字货币给予高度重视。2020年5月,数字美元基金会(Digital Dollar Foundation)发布了数字美元白皮书,并成立了咨询机构。与此同时,美参众两院先后举行多次听证会,专门讨论数字美元和数字货币相关议题。

第三,数字货币跨境结算新体系或将出现。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清算领域的应用被寄予厚望。作为一种新型货币结算形态,央行数字货币不涉及纸币交易,不存在纸币流通中的安全性低、运输费用高、受物理距离限制等诸多问题。运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数字货币实现跨境支付功能意义重大,比如可以通过发行DCEP解决汇率标价问题,在DCEP框架下完善本币与外币的直接汇率询价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结算新体系。

第四,数字货币市场格局短期不会发生改变。有研究机构观点认为,数字货币如同电子支付、电商等互联网应用,即市场竞争不断淘汰边缘厂商,最终的市场格局将集中于少数寡头。但事实上,数字货币与互联网商业应用有着本质区别,数字货币依赖于使用者群体的价值认同,而不是互联网行业那种争夺流量的竞争。2020年7月,欧盟成员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加快了各经济体主权数字货币的开发进程。但受各国民众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影响,数字货币要完全替代流通中的纸币现金也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