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众、威马拟冲刺科创板 造车新势力“分两路”进军资本市场
作者: 杨海艳
[ 据张勇透露,目前合众累计融资约100亿元,账面上还有约40亿元的资金,通过IPO增加资金来源可以在技术研发和品牌口碑上更大投入。 ]
蔚来、理想和小鹏汽车选择了赴美IPO,而合众和威马汽车却选择了在科创板上市。赴美IPO的三家企业,其创始人均是从互联网行业跨界而来,而后两家公司的创始人,却都是在传统汽车行业摸爬了几十年的传统汽车人。
“我们确实准备在明年IPO。”合众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而在此之前,合众正在进行C轮融资,随后将进行股份制改造,为上市做准备。
在合众宣布IPO消息之前,另外一家新造车公司威马汽车也对外明确表示将在2021年年初登陆科创板,而就在近期,威马汽车D轮融资的消息也在流出。记者了解到,此轮融资将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领投,后者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汽集团”,600104.SH)母公司,投资金额达到5亿元。
冲刺科创板
在此之前,理想和小鹏赴美IPO获得较高的估值,而蔚来汽车股价也在前一段时间创下新高。有分析人士认为,上述造车新势力在美国资本市场受欢迎,跟特斯拉近期的股价走势也有极大的关系。在国内市场,虽然科创板设立已经一年有余,但目前尚无类似的概念企业完成IPO。
“我们和互联网进入造车行业的人最大的不同,他们是一开始就想好了要上市,我们是先做产品,上市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张勇说。前几家去美国上市的企业的股东中有很多的基金公司,而基金公司的财务投资逻辑就是5年内要变现,IPO对它们来说是着急的。合众汽车的资方更多是产业基金,它更多的是战略性投资,着眼于长期,所以对于IPO并没有那么急迫。
据张勇透露,目前合众累计融资约100亿元,账面上还有约40亿元的资金,虽然对资金并不那么渴求,但通过IPO增加资金来源可以在技术研发和品牌口碑上更大投入。“品牌是我们的短板,过去两年,我们在三四线市场做了大量的渠道下沉,但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没做太多的宣传。而从去年底开始,合众在一二线城市扩建直营店,预计到今年年底将达到50到60家,加上营销模式的创新及服务的升级等,这些品牌知名度提升的举措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张勇说。
威马披露的IPO时间更早于合众,该公司最近正频频为IPO和新一轮的融资造势。除了上汽集团母公司入股为其背书外,威马汽车还在近期发布了IdeaL4全新科技战略,宣布将在智能化领域与高通、百度、紫光、芯鑫等合作,希望在Intelligent Cockpit(智慧座舱)、Digital Architecture(数字化架构)、EIC(超级平台化三电系统)和Autonomous Driving(自动驾驶核心技能)全面突破。
威马创始人、董事长、CEO沈晖谈道,未来3到5年,威马汽车将投入200亿元,打造更符合中国用户喜好的“EC出行智能终端”。在上述全新技术战略下,威马汽车将在明年推出可实现特定场景下的L4级无人驾驶技术。
谁将成为第一股?
从产品上看,目前两家公司都将目光集中在15万~25万元的主流价格区间,产品价格有一定的重合之处。从交付量上看,威马汽车的交付量稍微高于合众,但差距并不大。而从融资上看,目前威马累计融资金额已经达到200亿元左右,而合众为100亿元。而从品牌理念上看,二者都提出了要做智能纯电动汽车的普及者。
在先后披露上市计划后,谁将成为科创板新能源整车企业第一股?
“其实谁成为第一股并没有那么重要。”张勇说,如果威马上市后表现好,对于合众也是一大利好。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新能源车,依然是传统汽车。
智能化是造车新势力与传统燃油车竞争的核心突破口。“在智能方面我们聚焦两个方面,一个是智能驾驶,一个是智能座舱,我们成立了一个智能技术研究院,正在大规模招兵买马。我们把安全作为智能技术的方向,希望通过智能的技术来保障安全。”张勇说,合众旗下的车型将采用全新的底盘,全新的整车平台,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可以实现整车OTA,要在智能化领域做到彻底。
在三家赴美上市的新势力都先后向资本市场讲述了智能化的故事后,合众和威马继续押宝“智能化”,能在资本市场赢得多少的支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认为,此番冲刺科创板的两家企业与蔚来和小鹏相比,在智能化上并没有体现出绝对的优势。而从品牌基因和打法上,这两家企业身上的“传统汽车”基因也更加浓厚,在营销上并不那么互联网化。他认为,从传统制造的角度出发,尊重产业规律是一件好事,但在资本市场,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可能是一个“短板”。该人士同时谈到,另外一家传统车企吉利汽车也准备在今年登陆科创板,虽然该公司也在渲染其在新技术方面的投入和转型成果,但因为其核心业务仍然是传统的汽车制造,所以业内对其“科创”的概念仍有一定的争议。值得一提的是,正如特斯拉近期的表现对上述三家赴美IPO的估值影响一样,资本市场对吉利汽车的态度可能也会影响到上述两家企业IPO的估值表现。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