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脏病学家 伯纳德·洛恩去世 曾发明首台直流电除颤器
作者: 钱童心
[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ICD的植入量每年均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 ]
哈佛大学著名的心脏病学先驱伯纳德·洛恩(Bernard Lown)周二在其位于马萨诸塞州Chestnut Hill的家中去世,享年99岁。
洛恩的孙女确认了他的死亡,称其经历了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并发症,并患了肺炎。
洛恩是著名的心脏猝死研究先驱,他也是首台直流电除颤器的发明者,开创了心脏复苏技术的新纪元。早在1962年,洛恩就开发了这种用来纠正危险的心律失常的设备。在当时的美国,每年50万例心脏病发作病人中的40%,能通过洛恩发明的除颤器恢复正常心跳。1964年,美国数千家医院都装有这种除颤设备。
在此之前,除颤器使用的还是交流电,但洛恩认为,先前的心律不齐研究表明,心跳周期包含两个脆弱点(vulnerability),每个脆弱点仅持续几千分之一秒,而交流电的震动纠正不规则现象太不精确。
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技术研究和改进后,除颤器这项突破性的发明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一项关键的拯救生命的技术,这些设备包括植入心脏病患者胸腔内的新型起搏器和除颤器,它们可以用来自动监测和纠正心律失常。
1980年,全球完成了首台“植入型心率转复除颤器”(ICD)手术,标志着植入型除颤器步入商用化阶段。对于很多因室性心律失常而有猝死危险的患者,置入ICD是首选治疗方法。将ICD植入胸腔,通过除颤导线经静脉与心脏相连接,能够监测心脏的活动,当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时给予及时治疗。与药物治疗相比,ICD装置能明显降低心脏猝死(SCD)高危患者的死亡率。
植入型心率转复除颤器集合了心脏电生理、生物医学工程、心电算法等高科技于一身,被称为“心脏全科器械皇冠上的明珠”。但因其技术门槛高,系统集成复杂,目前该市场仍然被美敦力、雅培、波士顿科学、百多力和LivaNova(前身为索林集团Sorin)等公司长期垄断,其中LivaNova的心律管理业务已于2017年被中国的微创医疗以1.9亿美元收购。
“ICD是用来救命的,尤其是对于预防猝死。” 一位国内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主任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ICD的植入量每年均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
洛恩后来的研究还发现,很多导致心律失常的触发因素并不在心脏,而是在于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人们每天的压力都在起作用。早在1973年,他就报告称,在控制危险的心律不齐方面,睡眠要比许多有效的心脏病药物更好。
在他的理论被发表几十年后,心脏猝死的情况反而变得更加严重。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压力变大,猝死呈年轻化趋势,这也引起人们对心脏节律管理更大的重视。心脏猝死患者从发病到死亡,时间极其短暂且无法预测,导致死亡率极高,即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心脏猝死抢救的成功率也不到5%;在一些国家,这一比例不足1%。
我国心脏猝死已经成为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仍呈现上升趋势。国家心血管中心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发生心脏猝死,平均每天约1500人因心脏猝死死亡,居全球首位。
洛恩2000年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退休,但仍担任波士顿的布列根和妇女医院的高级医师,并继续领导位于马萨诸塞州布鲁克林的洛恩心血管中心,该中心强调非侵入性和预防性的心脏病治疗,并建有支持心血管研究和培训的基金会。
洛恩的传奇经历还包括在波士顿成立了一家非营利性的企业SatelLife,该公司于1991年发射了一颗通信卫星,向非洲和亚洲成千上万的医生和医护人员提供在线医学培训,使得他们更好地融入信息化的时代。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