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鼓励汽车消费应先化解停车难、停车贵问题
春节期间,一些地方政府免费向社会开放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的停车场,缓解了春节停车压力,受到社会好评。但是,这也反映了中国城市停车场长期短缺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停车难已经是中国城市的通病,停车位短缺导致城市居住体验不佳,停车难、停车贵每天折磨着很多人,乱停车也影响了城市空间秩序,侵害了行人的道路权,同时,停车难也限制了中国汽车消费的潜力。车位短缺到什么程度呢?根据2017年北京市交通委发布的停车资源普查报告显示,北京城镇居住区停车缺口129万个。深圳市统计显示2018年全市小汽车保有量318万辆,全市划线泊车位193.32万个。
几年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也就是说,中小城市车位短缺比大城市还严重。与西方人居住于郊区和城镇不同,中国人大部分居住在巨型城市,生活、工作以及公共活动都在城市内部,这意味着居住地、公共活动场所以及工作地都需要有足够停车位才行,但这三个区域都同时出现车位短缺。
中国的老城区在2000年以前的漫长规划和发展过程中,主要是满足自行车与摩托车停放,没有人料到2000年后中国汽车爆发式增长和普及,因此,在规划上不管是居住小区,还是公共空间,几乎都没有预留停车位,造成全国老城区停车位严重短缺问题。比如北京三环内严重缺位区占比高达84%。这是历史遗留的原因。
新城区也一样车位短缺。新建小区停车位大部分按照一户一位设计,但很多双职工家庭买两辆车就会出现车位短缺现象。城市内绝大部分公共场所,比如公园、商场、博物馆等都存在车位短缺问题,因为大部分人周末和假日才有时间游玩,集中活动放大了车位短缺问题。医院车位短缺更严重,甚至大部分医院工作者都没有停车位,更别说驾车送病人就医。
停车短缺的一个原因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内部,不管是开发商、公共机构,还是商业机构,都没有动力提供更多的停车位,增加车位需要更多的土地和资金投入,尤其是医院、博物馆、公园等公共机构,在配置车位时候更考虑成本,而非更好地满足需求。在公共空间设置独立的立体化的停车场,需要土地和资金投入,但收益率低、回报周期长,政府的投资积极性不高,不如直接卖地一次性回收,再加上土地审批、城市规划、停车管理、交通治理等涉及到多个部门,公共停车场很难落地,但很多有自己院子的部门和机构就不缺少停车位。
年初以来,商务部先后发布促进汽车消费工作的指引以及要求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等,都指向了鼓励汽车消费。但是,如果不解决全国大中小城市普遍存在的车位短缺现象,刺激汽车消费只会加重城市停车难问题,同时也因为停车难阻碍扩大汽车消费。在很多城市,汽车不得不停在人行道上。还有大量违法占用公共区域私自安装地锁等现象,为了争夺一个车位而斗智斗勇。
中国城市存在巨大的停车设施欠账,不管是旧城区,还是公共场所和居住地,应该积极补上短板,打造宜居城市,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尽可能满足市民停车需求。目前的技术手段能够以很低的成本建造立体化、智能化的停车设施,关键是地方政府是否有意愿拿出土地,结合社会资本,形成高效率、低成本的新停车发展模式。尤其是中国正在鼓励购买电动车,对停车设施与充电设备要求更高,更应该统一规划,提前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中国汽车消费面临购车贵、燃油成本高等问题,但最大的挑战还是停车难、停车贵,需要各地方政府化解九龙治水的困局,能够统一规划和布局,积极落实。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