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卡在哪里,就突破哪里(品牌论)
作者:谭涵文
完全自主研发的国产重型燃机的诞生,对中国能源安全和国防安全意义重大,也标志着中国在“卡脖子”问题清单的解决进度上再昂首迈进一步。它不仅驱动了大型装备,一扫多年受制于人的困境,更让中国其他领域的攻关人员坚定了信心。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多年耕耘,中国在重大核心技术上屡获突破。从长期依赖进口芳烃生产技术,到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的国家;电网领域从被超高压技术卡脖子,到突破超高压搞定特高压;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这些骄人成就的取得,其成功路径为我们更进一步提供了宝贵经验。
致敬创新,致敬背后艰辛付出的科研人员。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去年底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多年保持稳步上升势头,于2019年升至世界第14位,并在2020年继续保持这一位次,为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国的创新成果令世界瞩目。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多年磨一剑,中国科研人员义无反顾、破釜沉舟,以“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坚持,使中国在多个关键领域挺直腰杆、自立自强,更激励了全社会在各领域攻坚破难,鼓舞了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每一个你我。
产学研深度融合,学界业界联手攻坚。重型燃机自主研发依靠的校企协同模式,是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绝佳路径之一。研究与实用从来不是割裂的,正如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总是相伴相随。教育部于去年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国家重点支持的学科专业清单,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和推进科技创新作出贡献,并宣布与国家发改委等联合打造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此指导下要勇挑重担,充分激发创新潜力,科研教育需要更紧密结合产业革新,一线产业、重点企业更应关注前沿理论发展,立足基础规律演进,共同努力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
保持清醒与定力,再接再厉更上层楼。我们在为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不能止步、满足于此。我们取得“零的突破”的许多成果,与迭代多年的国外先进技术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从无到有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不仅要有,还要有自己的“独门绝技”,我们仍需要保持清醒与定力。高科技人才紧缺或断层问题依然严峻,教育评价体系与行业应用的匹配度仍需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成熟度还要再进一步,应该认识到,高科技独立自主之路依旧道阻且长。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也有恒心,以拓荒牛精神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上不断乘风破浪、勇攀高峰!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