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张智富:做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建议
3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张智富带来一份关于做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
张智富认为,“十三五”期间,金融业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信贷投入力度,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金融业发展进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面临着挑战,现行金融体系格局有待完善、金融资源配置状况有待优化、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有待提升。
金融投放迅速扩张,信贷结构有待优化
张智富认为,现行金融业有待完善之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金融体系逐步完善,金融短板有待补齐。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改变了由原来大一统的人民银行,而发展成为银行、保险、证券分业监管、分业经营、门类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然而金融体系功能互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金融活力仍有待提升,尤其是直接融资短板犹需加强。
二是金融投放迅速扩张,信贷结构有待优化。近年来,金融系统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贷款投放增速较快。但信贷结构仍不尽合理,房地产行业占用信贷资源依然较多,对关键产业、薄弱环节和新兴领域的支持力度仍有待加强。
三是生态理念日渐形成,绿色金融发展空间有待拓展。尽管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已取得了绿色贷款存量规模世界第一的成效,但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融资结构不平衡,目前通过绿色贷款等实现间接融资占据了压倒性比重,贴标绿色债券发行和股权投融资动力不足,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绿色金融标准还未与国际接轨,绿色金融制度法规还不健全,绿色项目界定、认证和评级规范尚未完全建立。绿色金融产品较为单一,仍以绿色信贷为主,缺少绿色基金及保险、碳期权期货等金融工具,缺乏主动创新型的绿色金融产品。
四是金融助力脱贫攻坚,支持乡村振兴力度有待加强。目前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三农”群体的融资需求还未得到有效满足,县域金融机构面临成本高、风险大、业务单一等痛点,在服务广度、服务深度、服务质量上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五是金融体系稳定健康,银行业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十三五”期间金融业整体风险可控,但运行中仍伴随有风险隐患。一些企业资金链紧张,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可能有反弹风险。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不断凸显,尤其是中小银行受客户结构和业务范围限制,资产质量下降较快。同时,随着部分应急性金融政策或将逐步退出,前期累计的市场风险将逐渐暴露,可能推动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率较快上升。
以调整信贷结构为重点,加大重点与薄弱环节支持
面对“十四五”期间可能出现的新的机遇与挑战,金融业需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结构性改革,争取与经济成长实现共赢。为此,张智富就“十四五”金融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以直接融资为突破,补齐金融短板。加大对优质民营、中小企业的精准扶持力度,不断完善民营、中小企业上市梯队建设,加强上市辅导与定向扶持,尽力推动领军企业上市赴科创板、创业板与新三板上市。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项目储备,支持优质民营企业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建立区域性中小型资本市场,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和天使基金,积极做大股权融资。稳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拓展市场深度。
二是以调整信贷结构为重点,加大重点与薄弱环节支持。“十四五”期间,金融业要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着力转变传统信贷路径依赖,加大对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支持力度。根据科创企业、高技术制造业轻资产特征,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扶有控地落实去产能金融服务,加强涉房信贷投放和集中度管控。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聚焦“三农”、小微企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实现信贷包容性增长。
三是以贯彻生态文明理念为先导,发展绿色金融。“十四五”期间,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金融业在绿色项目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方面的优势,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环保、节水节能、再生能源等绿色产业。完善绿色金融项目的认证及评级标准,鼓励政府出台对绿色项目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和金融优惠等激励政策,健全配套措施,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鼓励通过债券和票据市场满足环保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积极研发碳金融、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以绿色客户为中心,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推广“畜禽洁养贷”、“林农快贷”等金融产品,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
四是以夯实脱贫攻坚为支点,助力乡村振兴。“十四五”期间,要大力发展乡村数字普惠金融,下沉服务和创新产品,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探索乡村金融新模式,破解农村“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强化农业农村综合平台建设,大力完善农村地区征信体系建设,加快完成农村财产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健全抵质押配套机制,有效盘活农村沉睡资源,推动乡村信贷市场稳健发展。加快农业担保、农业保险的发展,建设有效可推广的乡村风险分担机制。
五是以发展金融科技为引领,提升服务质效。“十四五”期间,一方面,金融业要加大科技赋能力度,进一步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搭建线上平台拓展低成本资金获取渠道和满足金融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推动线上线下业务一体化,进一步优化信贷、债权、票据、等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监管科技在数字金融领域的探索与应用,平衡好防风险和促发展的关系,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技防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安全日志、用户行为分析、客群筛选,实时监测线上线下各渠道风险隐患,提升金融风险态势全局感知、穿透分析和及时处置能力。
六是以防范风险为底线,维护金融稳定。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十四五”期间,面对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要尽可能规避外部因素对我国金融体系造成负面冲击,宏观杠杆率的稳定或下降仍需长期努力。金融业需继续努力做好自身信贷风险防控工作,建立不良资产严分类机制,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避免造成风险累积。金融机构要及时补充资本金,针对压测结果提高拨备水平,增强承担、消解风险和损失的能力。积极推动监管科技在数字金融领域的探索与应用,健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完善系统性风险监管制度和金融安全网体系,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