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投启示录:京东、腾讯、阿里、小米的贪吃蛇游戏


来源: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时间:2021-03-08 07:39:38


原标题:产投启示录:京东、腾讯、阿里、小米的贪吃蛇游戏

来源:吴晓波频道

文 / 巴九灵

京东正在迎来“IPO时间”。

半个月前,京东物流提交IPO申请,吹响了赴港上市的冲锋号。

如无意外,它将成为京东旗下第四家上市公司。

仅在2020年,京东就收获三个IPO:京东回归港股、达达和京东健康先后敲锣上市。

眼下,京东数科正冲刺科创板,上市指日可待。

从健康、金融到物流,这一系列业务的IPO,把京东的产业布局暴露在聚光灯下。

“不敢投资的公司是悲哀和愚蠢的”

迄今为止,京东累计投资了300多家公司。这300多家公司主要分布在电子商务、企业服务、本地生活、智能硬件等领域。

据京东2020年三季报披露,截至2020年9月30日其持有的股权投资市值约519亿,比2019年末增值164亿。

京东是一家很能烧钱的公司,上市前累计融资20亿美金,而且它花了18年才扭亏为盈。

这样一家既烧钱、又亏钱的公司,为何还要去做大手笔的产业布局呢?

刘强东揭开了谜底:“一家亏损的企业是可耻的,但是如果太急于赚钱,以至于不敢投资,没有野心,没有梦想,这样的公司是无知、悲哀和愚蠢的。”

2014年,京东上市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外界质疑它能否撑得起500亿美元的市值。

对比当时的阿里巴巴,在电商业务之外,物流、云计算、金融支付多点开花。反观京东,只有电商+物流这一对业务组合,而且,它们一直没有摆脱亏损。

当时刘强东曾说:“所有能够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业务,都要持续不断地建立起来。”

于是,京东悄然展开了一系列多元化产业投资,围绕电商价值链和供应链,布局了300余家公司构成的产业版图,逐渐构成了脉系庞杂的“京东系”。

对于产业布局的坚持也让京东在企业投资浪潮中,拿到了一张“早鸟票”。

“乘风破浪”的花样选手

同京东一样,希望在这一轮企业投资浪潮中“乘风破浪”的企业不少,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国内企业投资的操作目前流派繁多、手法各异。

下面小巴以几家知名公司为例,带大家一览企业投资的三类主流风格。

1.“佛系”投资

作为“佛系”投资的代表,腾讯在企业投资方面的特征是:以资本为枢纽,以流量为桥梁,“把半条命交给伙伴”。

2018年有一篇文章火爆朋友圈,叫《腾讯没有梦想》,其中一大观点就是指出腾讯已经沦为一家投资公司,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腾讯的投资布局早已“出圈”。

尽管作风低调,但据IT桔子数据显示,2008年成立的腾讯投资,十多年来已经累计投资了800余家公司,覆盖文娱传媒、消费零售、民生教育、金融科技、企业服务及海外投资等领域,其中上市或者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达到百余家,战绩已经可以与国内顶尖投资机构比肩。

腾讯的投资风格以开放性著称,以“资本+流量”的双向通道与被投公司结成联盟关系,极少谋求控制地位,较为尊重创始团队的经营自主权。

2.“强势”投资

同样成立于2008年的阿里战投(阿里资本),据IT桔子统计至今已经投资了400多家公司,且一半以上的投资发生在IPO以后,这与腾讯注重早期投资的手法截然不同。

另一个鲜明的对比是,阿里的投资具有强烈的助力业务增长的战略意图,往往伴随着业务的对接团队的融合以及组织文化的同化,这也让阿里系公司的风格都会逐渐趋同,带有浓烈的“阿里味儿”。

一位阿里投资部前员工曾对《财经》介绍:“第一诉求绝对是战略,考虑与母体业务的结合、互补或者加强。”

阿里对饿了么、大润发、Lazada、优酷土豆、虾米音乐、考拉海购、银泰百货、哈啰出行等公司的投资并购即为例证。

3.“生态链式”投资

说起生态链式投资,不得不提小米。

据IT桔子数据显示,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短短十年间投资了300多家公司。据其财报披露,截至2020年9月30日,包括非上市公司在内的投资总价值高达506亿。

小米的投资集中在A轮之前的早期阶段,重点布局智能硬件、文娱传媒和新工业三大领域,形成与自身互联网、智能手机、IoT三大业务的协同共振,不断丰富完善着自己的生态链。

2020年,继华米、云米后,石头科技、九号公司两家小米生态链企业也先后登陆科创板,目前还有多家被投公司处于排队上市进程,小米生态链布局也进入了收获期。

除这三种之外,很多企业也在逐渐探索属于自己的企业投资风格。

比如字节跳动,它喜欢投在研发技术、牌照,或知识产权方面非常过硬的初创公司,甚至会把原有团队打散,将其融入自有业务中,就像是购买“车间”,再通过字节强大的运营和商业化能力,重建一个又一个新的“工厂”。

再比如美团,2019年之前它侧重于“生态链”投资,不断扩大自己在电商和本地生活方面的影响力,但是在2019年前后,它开始加码人工智能和汽车领域,“破圈”布局。

可以看出,或许各家巨头投资风格不同,但产业投资已经是大势所趋。

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从商业模式竞争升级到产业布局的竞争,从一兵一卒的孤身作战进入集团化、联盟化的协同作战。

产业投资在促进企业内生性增长与外延式扩张方面都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近年来那些突飞猛进成长的公司,无一不把产业投资放在战略位置,开展密集的投资布局。

“以资本换时间,以时间换空间”

三星风投中国事务所长慎宰英曾说过:“谁也不知道,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如果等到一切都发生的时候再做准备,那就来不及了。”

慎宰英深刻意识到,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变局中,企业以投资的方式提前布局,是应对变化的最好方式。

但投资并非是简单地“把钱投出去”,就像上面所分析的那些巨头,每家企业都会结合企业战略方向、企业所处阶段、企业的优势和劣势等因素,选择不同投资思路和投资风格。

所以,当企业家想要成为一个出色的企业投资人时,至少要在以下方面具备足够的能力。

1.产投理论知识体系。

企业家与投资家是两种不同的身份,前者需要专注业务、洞察需求,在有限的资源中进行有效配置;后者则需要更广的视野对风险、回报、周期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这不仅要求企业家转变思维方式,还需要一套系统化的产投知识体系。

2.具有一定实战经验。

企业家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经营企业,犯错的可能性更小,而在更多不确定性的投资领域会面临更大风险。

专业投资者会不断在失败的案例中复盘思考,形成一套成熟的投资方法论。但企业家在投资领域涉足不深,且在投资上的失败会影响到主业经营,试错成本高。

快速洞察商业模式。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企业家们在面对陌生的产业和领域时,能否快速看透其背后运行的商业逻辑,将决定一个投资项目的成败。

3.进入产业投资圈层。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产投圈的交流与互动带来的不仅是认知的提升与同频,更重要的是生态圈的搭建与共享。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