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养猪,究竟是“借养猪之名,行圈地之实”的暗度陈仓,还是“事物总会走向对立面”的反者道之动。
1994年,万科获准在香港发行B股。在一次筹划会上,香港渣打银行的一位基金经理提了一个问题。
“王总,你们万科到底是做什么的?”
彼时的万科旗下,有55家附属和联营公司,遍布全国十二个城市,业务从连锁超市、建材工厂、到影视文化、酒店经营,号称除了黄赌毒什么都做。搞一个无所不包的综合商社,似乎是王石的梦想,万科的道路。
回到办公室后,王石拿出计算器开始算账,他把万科从1984年到1994年的贸易盈亏相加,结果不幸翻车,得出来的数字竟是负数。十年时间公司白忙一场,收益率不如一张农行定期存折。
基金经理只是在表达对万科多元化的困惑,真正教育王总的,是一场真刀真枪的逼宫。
1994年3月30日上午10点30分,深圳最大的证券公司,君安证券总经理张国庆走进王石的办公室。他用五分钟告知了王石一件事:君安联络了万科的股东,准备对万科的经营战略投不信任票,同时改组董事会。
张国庆手握两样武器:1000万股万科B股,一份《告万科全体股东书》。在公开信里,君安一击中的,直指万科的产业结构混乱,分散了公司资源和经营重点,“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
帮助王石击退君安的,则是一条来自对手内部的情报——君安高层暗建了2000万的老鼠仓,希望借此套利。这个情报让君安变成了动机不正的“门外野蛮人”,证监会最终选择站在王石一边。
“君万事件”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浓重一笔,也让王石刻骨铭心,最终迫使他下决心推动万科走上专业化的道路。此后几年里,万科先后卖掉了饮料公司、扬声器厂和供电服务公司。将全部资源放在房地产上。
王石随后提出了两个战略准则:一是两个“70%原则”,即万科集团70%的盈利必须来自房地产,城市居民住宅项目必须在房地产业务里占到70%,二是“高于25%利润不做原则。”
在这两个原则的约束下,万科借98年房改东风,搭芜湖模式便车,踏辽宁棚改大浪,长成了中国最著名的房地产企业。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专业化战略既是万科的路线,也是万科的旗帜。但现在,万科却开始了一项看上去与主业毫不相干的新事业:养猪。
根据新京报的报道,万科即将完成对山东环山集团这家大型农牧企业的收购,而万科旗下的另外两家猪企,一家大半完成了主体建筑的建设,另一家已有生猪出栏。
从“除了黄赌毒不做”的多元化,到专注住宅的专业化,再到包含养猪在内的多元业务。表面上看,万科的路线在三十七年里画了个圈,又回到了原地。
万科养猪,究竟是“借养猪之名,行圈地之实”的暗度陈仓,还是“事物总会走向对立面”的反者道之动。它究竟为什么要养猪?它能养好猪吗?这是一系列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01 万科是不是真养猪
万科(000002.SZ)是不是在借猪圈地?
2021年1月27日,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面对这个质疑,万科给出了回应——“生猪养殖用地选址在环境、生物安全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猪场周边应尽量规避频繁的人口流动与密集的人类活动。这与发展以旅游、度假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有天然矛盾,我们不认为二者之间有良好的协同效应。”
总结万科的回应,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猪场不能住人。”
专地专用的道理很好理解,但凡事不能只听其言,更重要的是观其行。面对猪的海洋,万科到底是纵身跃入,还是岸边散步,需要从行为轨迹上一探究竟。
翻阅万科的历史,战略升级的“经典三跃”清晰可见。第一跃,万科从“什么都做”的综合商社,变身专注“多拿地,盖好房”的“三好住宅供应商”。第二跃,又变身成为“靠双手劳动赚钱”的“城市配套服务商”。
这两次战略升级,背后都有时代背景的原因,前一次是看准了地产行业的东风,后一次则基于对住宅供应短缺时代即将完结的预判。
而发生在2018年的第三次升级,万科旗帜鲜明地打出了“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的新定位。原因也很简单——政府定调房住不炒,留给地产商豪赌全国的机会,几乎已经不存在了。
也正是基于这个判断,在2018年9月的南方区域季度例会上,郁亮讲出了那句著名的“所有行动都收敛聚焦,保证万科活下去。”
从“盖房”、“配套”到“生活服务”,不是喊口号那么简单。它意味着万科不仅要面对水泥钢筋,也要像美团一样面对家庭的厨房餐桌。
既要不可避免地与“六畜之首,餐桌硬菜”打交道;也自然要迎接自2019年2月开始的猪价上涨顺周期;更需要面对2020年新冠疫情给万科住户带来的食品购置不便难题。
高喊“活下去”的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万科,在2019年成立了琴山佳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着手收购农牧食品企业。
而在此之前,万科先后对陕西洛川、宝鸡、内蒙古赤峰等地进行畜牧业考察调研。翻看这些考察组名单,可以发现职级相当不低,对洛川的考察,甚至由万科创始人王石直接牵头。
最终,有幸成为万科的“猪版图”成员的,是一家名叫山东环山集团的公司。通过收购,万科持有了环山集团21.25%的股份。在《2019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名单》中,这家成立于1986年的公司名列190位,够得上大型农牧企业的门槛。
2020年3月,登陆万科官网的人发现了一个变化,在原本的五大事业集团、六大事业单元之外,多出了一个全新的“新食品事业部”,新BU 的业务定位很清楚——“主要布局生猪养殖、蔬菜种植、企业餐饮三大领域”,挂帅执掌的并非寻常角色,而是万科老将、现任集团合伙人、在2016年起草过著名万字报告《理解中国房地产价格框架》的谭华杰。
5月7日,万科在其官方招聘小程序“万招君”上发布了五个社招岗位:包括猪场拓展经理、聚落化猪场总经理、养猪场预结算专业经理、猪场开发报建专员、猪场兽医。
7月24日,环山集团管理层完成更迭,谭华杰出任环山集团董事长,紧随其后的是新一轮并购,2020年7月30日,万科全资收购“利津华育养猪有限公司”,并投资5.4亿元兴建猪场,目前该公司旗下猪场的主体建筑已经完成大半,预计在2021年6-7月,场区可全部建成,开始首批母猪投栏。
根据万科的规划,这个占地2400亩的猪场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出栏生猪50万头。而在由万科直接委派场长的青岛华育养猪有限公司,其一期工程已有生猪出栏,年出栏生猪大约9600头,二期工程则还在修建中。
根据新京报的报道,万科对环山集团的收购已进入收尾阶段,届时将完成对环山集团全部股权的收购,公司的猪已经从各个猪场里归拢,其他资产也在统计整理。
翻完万科的养猪往事,一条路线清晰浮现:行业转折——战略升级——业务增设——组织调整——考察调研——业务并购——目标设定——实际运营。
对这条路线逐环梳理,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万科养猪,战略上师出有名,高度上重视有加,步骤上称得起有条不紊,执行上掏的是真金白银,结果上也见了真猪。因此,万科是不是真养猪,大概率是确定的。
但细品万科的猪场战事,从“地产不行了”、“万科活下去”、到“住户买肉难”,多少有点格于形势、逼迫而成的味道,但联系到这一轮猪肉顺周期带来的猪价上升、上市猪企市值大涨,利润猛增,“地产瘦而猪肉肥”,万科为什么养猪,动机恐怕没那么被动。
02 万科为什么要养猪
2020年10月份,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露了个面,公开回应了万科为什么养猪的问题。
郁主席的态度很明确,万科养猪不是因为“猪肥地产瘦”,而是因为万科物业平台做得不错,很多人想到这个平台买东西。所以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以服务现有客户为起点,让养猪业务成为客户配套的一部分,是万科的一个小小尝试。
这个回应看着云淡风轻、谦虚谨慎,实则话中有话:第一,即使不是行业老大,地产也是万科主营;第二,万科有成型的大客群,做社区零售,群众基础好;第三,养猪业务是个小尝试,但哪个大事业,不是从尝试开始呢?
这三层隐藏的话,前两层讲的是现实,后一层既是现实,也是预期。
郁主席的话有理有据,翻开2020年的万科中报,1463亿的营业收入里,来自房地产及相关业务的占比达到了94.39%,是绝对的主营业务。相比其他房企,万科专业专注的典型,算是守住了王石当年定下的原则。
作为地产商,万科目前最大的客户群体就是业主。而万科的物业,位列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第一名。根据万科官网显示,目前万科物业住宅服务项目2663个,粗略估算超过一千万户业主,每户一夫一妻,就是两千万人,加上父母子女,总客群可能超过四千万人。
这个四千万人的客群,既是万科养猪的原因,也是万科养猪的底气。它是万科做社区零售的基本盘,也是万科转型“生活服务商”的基本盘。
有了大客群,还要选一门好生意,在这点上,猪肉是一款符合中国国情、需求巨大的特色商品。
伟人在1959年10月31日写过一封信,里面讲道:“有人建议,把猪升到六畜之首,我举双手赞成,猪占首要地位,实在天公地道。”于是一个多月后,人民日报头版上,六个大字赫然可见:“猪为六畜之首”。
猪的地位,不仅在于伟人的提拔,和其他肉用动物相比,我国猪肉的消费量常年稳定在4000-5000万吨之间,超过我国每年肉类生产的60%,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肉食。
猪的出肉率一般在75%左右,一头110公斤的猪,不计部位可以出80公斤的肉。2018年我国人均消费猪肉大概每人每年40公斤,相当于一个人一年吃掉半头猪。半头猪听起来挺夸张,但平均下来一天只有二两,只能对付炒个半荤菜,还不够包一盘饺子。
一个四千万人的客群,每人每年吃掉40公斤肉,加起来是16亿公斤,折算下来就是两千万头猪。这个数字,对比万科华育猪场50万头的规划年出栏量,显然缺口巨大。
那么,两千万头猪的需求,放在养猪行业里又是个什么水平呢?
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这是目前中国养猪企业销量三雄。在2020年里,三家公司分别卖掉了1811.5、955.97、954.55万头猪。两千万这个数字,直接覆盖了牧原一年的销售额。
即使是华育猪场50万头的规划出栏量,说出来也不寒碜。在2020年养猪企业销量十强里,第八到第十名的唐人神、金新农、龙大肉食,分别卖了102.44、80.36、31.85万头猪,以万科的现有规划,可以直接挤掉龙大,挺进前十名。
1月25日,养猪冠军牧原股份发布了2020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净利润为270亿-280亿元,以此计算,牧原每天能大概能卖5万头猪,净赚8000万元。2020年的前三季度,万科净赚198.6亿元,全年下来,大概也就勉强赶上牧原的水平。
如果能卖到两千万头猪,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万科。
所以有些商业回应,听听就得了,字面意思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相信。前有王健林立个小目标,后有郁亮做个小尝试。地产界的老板说话都这么凡尔赛,真不知道是什么毛病。
03 万科能不能养好猪
小到后院养一头猪的农户,大到年出千万生猪的牧原,猪养得好不好,核心指标都一样:能不能赚钱?赚多还是赚少。
如果把万科养猪看作一场投资,按照大环境管小环境、大规律管小规律、大趋势管小趋势的投资三原则。首要的评价标准就是择时。
最近十五年,中国经历了四次猪周期,非洲猪瘟发生后,猪肉价格从2019年2月开始攀升,与此前三轮猪周期相比,本轮猪周期的特点是持久而坚挺,不仅长达三十个月上行,而且一度冲到56元/公斤的高点。
2020年的全国生猪均价,达到历史新高33.97元/公斤,自繁自养年度平均盈利2244.22元/头,堪称猪企最强盈利大年。
超强的盈利效应,虽将进一步促使全行业产能上升,但考虑到各式猪疫的影响,产能的恢复并不能一蹴而就。同时,由于散户大量退场,减少了由他们快速进出造成的价格波动。
因此尽管有观点认为,生猪最强盈利周期高点已过,但猪肉价格很快大幅下降,恐怕是小概率事件。未来几年内,高盈利仍然是板块核心看好因素。
从这个角度上讲,万科养猪的择时不错,上车速度有点慢,但好歹上了车,赶一波猪红利,吃一段鱼尾行情,不是问题。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万科养猪,会采用什么模式?
国内的规模养猪,模式可以分成两派,一种是“公司+农户”的温氏模式,一是“一体化自育自繁自养”的牧原模式。
从收购猪企,自建猪场、产能规划等一系列动作上看,万科选择了牧原模式。这种模式有个典型的好处——不需要和农户打交道,特别适合万科这种养猪门外汉。
但这种模式也有个问题,属于真金白银的重资产投资,规模越大,花钱越多。而正是这种投资,劝退了曾经要到贵州养猪的万达,还让王总愤怒地喊出了“一个猪场十几亿,我们盖一个五星级酒店才多少钱”的名言。
从媒体记者对万科猪场的探访中看得出,万科在猪场建设的投资上并不吝啬,比如通风设备选用了美国的蒙特环控、饲喂系统选择了美国谷瑞,标准直逼牧原与正邦。这意味着这些投入,日后都要摊入到万科的养殖成本中。
牧原模式的问题还在于,一旦存栏量上去了,风险也跟着上去了,比如作为饲料原料的玉米一涨价,养殖成本就蹭蹭往上涨。
开源证券的陈雪丽分析师,对牧原股份的商品猪完全成本做过一个精确测算,2019年里,牧原的商品猪成本每公斤涨了1.98元,达到了13.13元的水平。其中上涨最狠的一块是包含职工薪酬、原材料在内的生产成本。
牧原面对的问题,同样摆在万科面前。事实上,在猪场职工薪酬上,万科已经遇到了“7000元招不到养猪倌”的难题。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猪场地处偏远,又是封闭式管理,没有高薪,很难吸引到符合需求的员工。
但万科养猪,手里是不是一张好牌都没有呢?
在万科为数不多的副业里,有一项水平不错的业务,就是物流仓储。万科的万纬物流目前拥有1100多万平方米的仓储规模,在全国拥有25个冷链物流园。基于这个基础,万科的猪肉实现“从农场到餐桌”,显然可以省掉一些销售费用,增加一点运输便利。
总体而言,门外汉万科养猪,需要面对的难题只多不少,比起养猪老大牧原股份,养殖成本大概率只高不低。但身处高盈利的好时段,坐拥四千万的大客群,想一想再造一个万科的可能性,难题显然更像是饱含机会的挑战。
从小的方向上看,房企服务于业主,往大的方向上看,房企服务于城市。对于万科而言,如果做到猪肉房子两手抓,两手都能硬,倒不失为上市公司寻找更大价值空间的自由选择。
本文参考资料:
《“超级猪周期”背后的资本狂欢》 巨潮商业评论
研报《牧原股份,迈入智能养殖的农牧巨头,周期成长之路开启》:开源证券陈雪丽
大消费行业周报《万科成立食品事业部》:平安证券刘彪
《实探万科养猪:最高月薪超7000招“猪倌”仍困难》:新京报
《激荡三十年》,吴晓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