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卫东:加速新技术产品规模化应用 实现成本可持续下降常态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1-03-11 12:45:26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施卫东:加速新技术产品规模化应用,实现成本可持续下降常态化

“对于科技创新,我最关心的是通过新技术的推广使用,降低全社会的成本。”来自教育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来自地方政府、地方高校和企业的代表委员们,更加侧重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施卫东表示,为应对疫情,国家下调电价,预计2020年全面减免电费合计达到1100亿元左右,而随着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的不断加大,以及终端用户对更经济的电能供应诉求的持续提升,如果能在深化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同时,引导市场主体聚焦输配电(电网)环节进行技术创新,实现电力供应的提质、提效和降低成本,将可为社会降低较大成本。

新技术的出现以及带来新产品的应用,往往会带来效率的显著提升或成本的快速下降,这是为社会进步的一个共识。

“我在2020年-2021年调研了诸多高新技术企业,发现新技术转化应用的周期,也会因行业惯性的差异,或长或短。”施卫东对记者表示,有的明明很好,但难以较大规模推广应用。

比如,电力外绝缘领域的技术创新(包含变电站设备外绝缘和输电线路外绝缘),就是上述现实情况的一个典型案例。

传统的变电站设备外绝缘一直使用的是陶瓷材料,因为材料本身的特性,其一直存在爆炸、脆断和闪络等问题,且需要定期对其进行维护。为此,除了事故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电网公司还为其配置了大量的运行维护人员,并在每年花费巨额的费用对这些外绝缘进行必要的检修维护。

施卫东表示,目前已有市场主体通过应用新材料进行技术创新,推出了传统瓷外绝缘材料的替代品,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

从科技创新上看,新产品填补了全球空白的输电塔复合横担,彻底解决了原有产品10年更换、30年全生命周期的问题。并且,对应于不同电压等级和输送容量,能够减少10%-30%不等的走廊宽度,直接降低工程建设中的巨额征地和拆迁赔偿成本,显著减少运维费用和杜绝事故损失。

从有关行业协会和商会对类似产品在国际上的应用调研看,欧美国家的年替代率从当年的不到0.1%增长至30-40%左右,累计为电网节约了超过500亿元的建设和运维成本。

从国内看,上述新产品在2000年以后进入市场,打破了500kV及以上变电站设备外绝缘全部依赖进口的格局,并节约了超过100亿元的建设和运维成本。

既然新产品不仅能够杜绝过去一直存在的可靠性问题,还能消除传统技术所带来的巨额成本,但为何在国内相应电压等级领域的应用比例仅在5%左右而无法提升?

“问题就出在新旧技术的转化应用周期上,周期越短,其释放的经济社会效益就越快越大。”施卫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科技成果在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还差最后大规模化应用这“最后一公里”需要尽快打通。

施卫东建议,一方面,从制度上作出安排,推动具有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科技创新成果,加速在国内实现规模化应用;另一方面,疏通新技术的市场应用环节,建立有效的传导机制,激发社会创新的活力。最终,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全社会成本的可持续下降常态化。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王海平 编辑:李博)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