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15被曝光企业掀起一波“道歉潮”,其中诚意知多少?
半月谈评论员杨建楠
作为一年一度的打假日,每年3·15都会曝出大量问题产品和问题企业。于是,连夜道歉、连夜彻查、连夜整改成了年年出现的规定动作。今年3.15也不例外,曝光企业的“道歉潮”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此起彼伏。针对央视“3·15”晚会提到的“消费者简历流入黑市”一事,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三家招聘平台当晚便做出了回应;科勒卫浴被曝出在全国上千家门店安装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后,连夜对摄像头进行了拆除;央视“3·15”晚会曝光青县瘦肉精羊肉问题后,沧州市委、市政府迅速召开处置工作调度会,成立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农村部连夜派出工作组……
面对问题,涉事企业及各级政府的处理速度不可谓不迅速,这当然是令人欣慰的。但年年曝光年年如此,3.15俨然成了企业道歉日。面对新老问题不断的消费市场,涉事方的连夜道歉和整改也就显得不那么走心,反而让消费者觉得是为了平息舆论的应付之举。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否认涉事企业的认错态度和整改诚意。但消费者之所以不买账,恐怕也与企业平时的整改不到位有关。面对涉事企业和相关部门如此迅速的反应,有消费者感叹,“问题不能到这一天才重视,希望天天都是3.15” 。可见,仅在3.15这一天道歉和整改是远远不够的。监督应当实现常态化,政府和企业要把监管的功夫下在平时,将尊重消费者权益作为一条经营底线。
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互联网企业在3.15晚会上被点名的比例和次数有逐年走高的趋势。除了问题产品之外,靠技术手段侵犯消费者隐私权以获得利益的现象也不断出现。对此,绝不能放任企业的无序竞争,使得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在数字技术下全面裸奔。解决这类问题更需要常态化的监督和自纠,仅靠企业偶尔的“罚酒三杯”和政府部门临时的突击整顿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3.15上演的“连夜行动”,还需常态化监管保证效果。各家企业只有做到警钟长鸣,真正把消费者装在心里,把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放在第一位,将“尊重消费者权益”,作为每一天的经营准则,才能在3.15时告别“连夜行动”,从而安理得地睡个好觉。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