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研报
【碳中和动态分析】全国碳市场交易中心落地上海,中材科技2020年风机叶片出货12.3GW,天顺风能携手华能新能源,未来5年300亿投建2GW风电项目>>
【新能源汽车每日动见】锂钴价格走势分化 锂资源接下来投资机会在哪?(附股)
【硬核研报】报复性反弹将至!万亿出境游市场即将重启,年服务210万人的绝对龙头将再次起飞,还要与中免合作切入免税赛道?
【硬核研报】高端材料“明星”净利润两年翻倍!加倍扩产背景下,产能利用率还超140%?机构高呼消费升级的风向标还有超50%上涨空间
原标题 彻底炸了!过去10年都没有过,这个品种一吨净赚4000元!机构还在看多,但行业专家却这样说
“万万没想到,电解铝的高利润能够一直持续。近半年的行情,过去十年都没有过。”作为一家电解铝上游预焙阳极材料的生产企业负责人,胡宇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感慨到,按照铝价逼近18000元/吨计算,目前电解铝企业单吨盈利就可达近4000元。
然而,让胡宇更加没想到的是,近期市场关于电解铝行业可能将优先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消息,让这个本就兴旺的市场再添一把火。日前更有券商研报表示,在未来一年,铝价有望站上2万元/吨的高点……
期铝逼近万八高点企业盈利丰厚
3月16日早盘,国内期货市场上沪铝主力合约2105盘中一度逼近万八关键点,报17955元/吨,再度刷新了阶段高点,上次期铝突破18000元/吨,还要追溯到2011年。
2月份至今,国内外铝价一度出现“一骑绝尘”的势头,比2017年“供给侧改革”时铝价涨势还要犀利。沪铝主力合约2105在2月初最低为14840元/吨,近一个多月来最大涨幅已超过20%。
铝现货市场价格,几乎与期货同频。
据卓创数据,3月15日国内电解铝均价为17625元/吨,较3月12日单吨上涨250元。期间,河南、广东、上海等地电解铝价格均报涨,涨幅在200元/吨-300元/吨不等。
铝高价之下,电解铝企业成为产业链上最大的赢家。
“确实目前电解铝企业盈利水平是不错的,产能大成本控制好的企业,某些时点单吨盈利甚至可以达到5000元。”谈及近期市场情况,一不具名铝业上市公司负责人与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交流时表示,电解铝能够有显著盈利,还要归功于成本相对处于低位。目前氧化铝价格还维持在2300元/吨左右,可在2017年的时候,氧化铝价格在3200元/吨,即使当时铝价也超过了17000元/吨,电解铝企业盈利也不明显。
“现在氧化铝企业有一定利润,预焙阳极就是微利,整个产业链上最赚钱的就是电解铝。”胡宇也表示,以他所熟知的广西地区为例,当地电解铝现金成本每吨在12400元左右,加上金融成本和税费,整体成本中枢在14000元/吨上下,电解铝企业吨利润超过3000元。电解铝主要成本就是氧化铝。目前氧化铝价格比较稳定,价格都再2200-2300元/吨左右,去年全年价格震荡幅度不超过100元/吨。而预焙阳极市场目前供大于求,产能过大,龙头企业利润也很微薄。
电解槽装置
“确实,去年下半年起,由于氧化铝成本偏低,电解铝企业利润达到4000元/吨左右,好的企业吨利润可达到4000元以上,属于历史最好水平。虽然目前铝价不如十年前高,但2011年的时候由于氧化铝成本高,电解铝利润也比较低。”卓创分析师郑春蕾称。
“截止3月中旬,测算的吨铝冶炼利润超过4000元/吨,但是原材料成本反而在下降。”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程小勇也提及,电解铝冶炼成本大头分别为电力和氧化铝,其中电价短期相对稳定。从氧化铝来看,氧化铝价格在近期相对稳定,甚至在海外氧化铝产能复产的情况下会出现一定的回落可能,这意味着电解铝的冶炼成本驱动减弱。
从氧化铝供应来看,未来还将继续扩张。一方面,国内氧化铝在产产能在上升。据阿拉丁调研数据,2021年1月,国内氧化铝在产产能升至7525万吨,产能利用率升至85.39%,如果铝价持续位于高位,氧化铝产能提升还有空间,国内氧化铝建成总产能达到8812万吨。
卓创分析师李晓蓓也认为,近期氧化铝行业产能运行率较之前有所提高,尤其是山西地区,年后铝土矿供应增加,前期受影响产能逐步恢复,氧化铝供应量有所增加,但需求端并未出现明显改观,氧化铝短期价格重心会将回落。
碳中和概念再度扰动市场预期
虽然从市场供需基本面及成本支撑等角度来看,铝价并不具备大幅上行的基础,但近期国内铝市还是呈现了显著涨势,A股市场相关企业股价也持续上行。
“其实目前国内电解铝市场没有供给缺口。包括河南巩义等地,现货价格还是贴水的。近期市场对铝板块的关注,主要来自于国内环保、碳排放政策对产能制约的预期。”上述铝业上市公司负责人坦言。
2020年1月5日,中国生态环境部颁布《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该管理办法将于2021年2月1日起开始实行,其将全国所有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者(年排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都纳入全国统一的碳排放市场,其中包括电解铝企业80家。而近日据媒体消息,由于拥有良好碳排放数据基础,电解铝行业有望优先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头一批纳入碳交易市场的肯定是电力企业,水泥、有色这些耗能比较高的行业还没有开始纳入,不过有色可能是优先批次。”郑春蕾分析称,碳排放主要是涉及火力发电,而电解铝就是高耗能行业,生产一吨铝需要13000度电以上,用电量大,那么换算成碳排放量上的数值也就大,是后期作为碳排放重点治理得行业。
他表示,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确定2021年全区能耗双控目标位单位GDP能耗下降3%,提出对于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从2021年起不再审批新增产能。此外,内蒙古、四川、山西等地2021年新的电价政策都已明确,取消现行省内电网对高耗能等行业优待类电价,这些消息都会对电解铝供给和成本面产生不小影响。
上述铝业上市公司负责人对此也表示,碳中和相关政策推进,确实会对电解铝行业产生明显影响。由于电解铝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较高,未来企业肯定要着手在工艺上减少电耗,在环保技术上做变革。虽然目前云铝股份和神火股份等企业大量采用水电,但更多电解铝产能主要还是运用火电,因此政策推进下,后期很多自备电企业要受到影响。
供应收紧、成本增加预期下,电解铝行业也被贴上了市场近期关注的“碳中和概念”标签。
中信证券研报就表示,电解铝行业可能将优先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若该事件属实,一方面,电解铝行业的供给扰动可能超预期,对应指标天花板可能下降,加剧未来两年电解铝的短缺程度。另一方面,水电铝可通过出售其相应的碳排放配额来获得更多的收入,火电铝存在着超额排放需购买配额而抬升成本的可能,水电铝的优势进一步凸显。维持未来一年铝价高点突破2万元/吨的判断。
安信证券近期研报也指出,考虑到电解铝供改+碳中和的深远影响,再叠加疫情后时代的全球通胀交易方兴未艾,看涨铝价且坚信电解铝行业即将迎来高吨铝利润和强持续性的新时代。
长期故事还是短期利好?
面对近期资本市场铝相关商品、个股的狂欢,也有分析人士表达了不同观点。
“目前市场是把电解铝行业的长期故事当作短期利好来看了。市场炒作碳中和有些类似于炒作供给侧改革,但这两个概念能否等同是值得商榷的。”程小勇认为,铝在所有有色金属行业中是特别特殊的存在,其他铜等金属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是很高的,但是铝由于我国铝土矿资源丰富的因素,金融属性在所有金属中是最弱的。不可否认,电解铝是高能耗的产业,但不代表是高排放产业。虽然电解铝电力成本比较高,一些电解铝企业有自备电厂,这些电厂很多是火力发电,但近几年已经有很多电解铝企业通过水利发电等方式,替代了火力发电,自发进行了碳排放的下降。
他认为,碳排放对供应端的约束是长期逻辑,短期对电解铝产能影响有限。电解铝产能是否存在天花板还有待观察,供给会随着铝价的变动而变动,特别是冶炼技术突破或再生铝回收力度的加大都意味着“碳中和”、“碳达峰”对供给的约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电解铝碳排放高主要来源于电力,尤其是使用煤炭作为原料的有自备发电厂的铝冶炼企业,实际铝冶炼过程中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比较少。通过测算发现,2019年每吨电解铝平均碳排放的构成中电力排放10.7吨,占铝冶炼碳排放的比重约为64.8%。且部分铝冶炼使用的电力来源于水电,碳排放几乎为零。
“其实电解铝行业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关注碳排放的限制问题,只是近期市场开始关注到碳中和政策,才又将目光聚集在这个行业。”郑春蕾也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经过2016、2017年的供给侧改革,很多电解铝企业已经推进实施了产能置换,河南等高电价、高耗能地区的电解铝产能,被置换到包括云南在内的西南地区,就是看中了当地水电供应相对充足,可以通过水电替代火电,降低成本和碳排放量。
他直言,从近年来的供给侧改革推进,市场淘汰低效产能开始,电解铝行业其实已经意识到了碳排放问题,并且在布局上落实了重新调整。可以看到,由于电解铝行业严控新增产能指标,近几年新建产能大部分都已经在400千安以上。当然,前两年电解铝产能除大批向西南地区转移外,内蒙地区也由于火电资源丰富,吸收了一部分产能。如果碳中和政策推进,内蒙地区的产能释放可能要受到影响。不过,目前“碳达峰”、“碳中和”概念仅是在今年全国两会时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政策还没有具体明文出示,市场仍需要观察政策对电解铝产能的实际影响。
郑春蕾还提及,近期市场热度高涨并不乏炒作预期的因素。“今年大宗商品的波动幅度和频率都比较大,往年铝价单日的波动幅度可能也就几十元,现在三四百元都是正常情况。一旦波动幅度加大,资本套利的空间机会也就加大,会吸引更多资金入场。”他说。
高利润下铝价会否持续坚挺
前期已维持冲高态势的铝价,会否如市场所期盼的那样再创高点?
“实际目前现货市场需求没有那么夸张,市场炒作还是供给端,很多有资金推动的因素,其实对于目前高价,下游接受度不是很高。”上述铝业上市公司负责人称,今年市场情况与前两年不同。由于今年春节很多企业都落实了不停工不停产的措施,所以上游电解铝企业正常供货,下游企业也没有囤货,整体市场维持了正常供需,并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至于碳中和概念,短期内也不会看到对市场的影响,当然也不排除资本市场资金利用某个政策消息拉动铝价上涨的情况。
郑春蕾也认为,目前市场基本面很难支撑铝价继续攀高,近期整体市场还会呈现高位震荡的走势,虽然跌的机会比较小,但涨到2万元/吨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目前铝高价下,下游工厂如果出的还是春节前的订单,那有可能就亏了。市场调研情况看,有的下游加工厂从春节开工后至今基本没怎么接过货,用的还是春节前的库存。没有库存的下游企业目前也是少量接货,没有大幅囤货意愿。”他表示,此前春节期间电解铝企业要铸锭储存,但今年由于春节没放假,电解铝企业就没有铸锭,造成目前库存数据尚不算很高。但是铝价在目前价位下,加工厂对高价认可度不高,并不敢接货。不过短期铝价或也难有下行走势。一方面是市场对宏观经济普遍看好,认为需求有增长空间。另一方面,在供给端本来市场预期今年有200万吨产能释放,但由于碳中和等政策影响,加上春节期间类库不明显,市场有对供给偏紧的担忧。
“目前铝价高,并不是因为供需失衡。很多铝的冶炼厂生产出来直接是铝水,而不是铝锭,市场上实际铝元素的供应并不少。期货标的是铝锭价,并不是铝元素的价格,所以就有市场的差异问题存在,并不能以传统库存去定义目前的库存。”程小勇坦言,目前电解铝企业利润过高,是近十年来不可想象的,后期铝冶炼高利润是很难持久的,回顾2009-2011年,当时沪铝价格在17000元/吨以上并没有持续很久。尽管当前铝产能约束远大约2009-2010年,但是需求增速也远低于2009-2010年,且当前再生铝占比也高于2009-2010年。
他认为,目前有色商品中价格下行风险最大的就是铝,铝价涨势可能会放缓,原因一是当前电解铝价格已经远超生产成本,冶炼厂吨铝盈利丰厚;二是市场已经充分反应了“碳中和”、“碳达峰”带来成本攀升和产能天花板的利多,且“碳中和”、“碳达峰”带来的利好是长期逻辑,不能以长期逻辑交易短期行情;三是需求受到高铝价抑制,且地产调控持续加码和汽车行业环比回落影响旺季的成色。因此中短期来看,铝价涨势可能告一段落。
“高盈利一方面已经充分反映了需求复苏、碳排放政策带来的产能约束和成本上升的利好;另一方面会抑制下游的消费,部分铝消费替代效应下降,如对钢、铜和木材的替代消费意愿下降。最重要的是供应恢复,需求不确定性较大。虽然在当前市场预期短期内不能证伪的情况下,故事还能走下去,一旦证伪,就会出现大幅回落。”他说。
【记者观察】“碳中和”不能简单与“供给侧改革”划等号
近10年最强沙尘暴刷屏朋友圈之际,环保、限产、碳排放等字眼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而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碳中和的战略趋势,也成为近段时间资本市场的关注热点。
不难发现,在近期光伏、风能、新能源汽车、清洁设备等行业板块成为“碳中和”概念受益者之际,由于能耗较高、二氧化碳排放较大,包括钢铁、建材、有色、化工、造纸等周期行业近期也被贴上“碳中和”概念标签,被市场寄予厚望。
简而言之,目前市场对碳中和政策影响的解读,被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如新能源、清洁设备等行业,在需求端存在扩张预期;另一则是众多高能耗的传统周期性行业,被预计会由于控碳而出现行业供给收缩。
2016年后,随着供给侧改革推进,众多传统行业淘汰了老旧、冗余产能,的确由于供给端收缩,走出过数波涨价行情。不过当下,对于高排放、高能耗行业而言,“碳中和”真的是供给侧改革的2.0版本吗?
碳中和的原理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也就是说,“碳中和”并不仅是简单通过控制碳排放实现的,而是要求企业或个人通过实现总量控制,达到进出平衡,产生最终相对“零排放”的结果。实现这种结果不仅有产能收缩一种渠道,还可以通过工艺改进,二氧化碳回收,植树造林等多重方式进行,并不是供给端的“一刀切”。
此外需要关注到,“碳中和”不可一蹴而就,更不是三年、五年的短期目标。2020年9月,我国首次向全球宣布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去年末中国向全球承诺,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推动低碳转型,实现低碳经济,意味着全社会从工业生产到生活消费等一系列行业和场景的根本转变,这也不是简单通过控制高排放行业的产能就能短期实现的。
总之,“碳中和”与“供给侧改革”两者之间虽然并非完全没有关联,但也不能简单划上等号。相关企业更大可能会在如何通过回收、转化碳排放上下功夫,单纯寄望通过供给端收缩,带来市场供需错配、价格上涨的思路并不可取。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