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宏观税负降至全球主要经济体最低,结构性减税将成重点
在讨论企业税负时,人们会经常引用宏观税负数据。
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指全国税收收入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体现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份额,及政府与企业、居民个人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
一般来说,宏观税负越高,政府从国民经济收入分配中,拿到的收入越多;反之宏观税负越低,则企业和居民得到的收入越多。
中国税负主要由企业承担,为了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企业负担,2016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降低宏观税负。“十三五”期间,大规模减税降费拉开序幕,减税降费规模基本呈现逐年加大趋势,税收收入增长明显放缓,而宏观税负稳步下降。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十三五”时期新增减税降费总规模超过7.6万亿元。中国宏观税负从2015年的18.13%降至2020年的15.2%,“十三五”时期宏观税负下降约3个百分点。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持续实施减税降费,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持续下降,目前保持在15.2%的水平。在世界经济体中,比值是最低的,体现了惠企利民。
宏观税负已经降至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低,未来是否还要继续下降?
多位财税专家对第一财经分析,宏观税负降低反映了企业负担下降变化趋势,目前中国宏观税负并不高,考虑到财政可持续性,未来下降空间有限。
专家认为,宏观税负并非越低越好,目前国际上对宏观税负合理区间并没有共识。不过,考察宏观税负是否合理,最关键取决于社会希望政府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服务水平,一般来说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越高,则需要政府筹集足够的财政收入,因此宏观税负越高。如果政府不提供任何公共服务,那么1%的宏观税负都算高。
近些年,中国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占财政支出比重超七成。比如,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十三五”时期有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今年财政资金继续重点投向民生等领域,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比如,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强化公共卫生投入,其中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达到每人每年58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79元。
“十三五”时期大规模减税降费减轻了企业负担,但同时造成财政减收,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财政可持续性面临更大挑战。由于此前增值税、个税、社保费等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长期执行,企业未来减负效果会更加明显,因此今年中国更加考虑财政可持续性,首次未提减税降费规模。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正文告诉第一财经,相比于前两年高达2万亿元以上的减税降费规模,今年规模相对较小。不过,由于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执行,以及新出台了针对小微企业、制造业减税政策,减税更加精准有效。
尽管普惠性、大规模减税降费难以持续,但结构性减税将成为未来重点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将完善现代税收制度。这涉及增值税、个税、消费税相关改革。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未来个税改革依然会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适当加强对高收入者征管。增值税深化改革将持续推进,重点在于降低制造业税负,巩固产业链供应链。消费税征税范围和税率也将继续调整,以合理引导消费。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