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欧洲成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企如何平衡机遇与风险
2021中国国际电池产业合作峰会近期举行。
随着各国重启经济,“绿色复苏”成为全球各大经济体的关键词。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欧洲市场的表现引人注目。市场研究机构EV Sales 的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6.7万辆,同比增长142%,仅用一年时间就跃升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3%。2020年,欧洲推出约65款新能源车型,预计今年还有99款上市。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也推动了中欧在该领域的合作。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有超22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到海外,其中出口到欧洲市场7.2万辆,新能源汽车对欧出口同比增长211%。
一直以来,政策是推动欧盟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1~3年间,欧盟各国政府政策是否会有重大异动?在欧洲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能否分得一杯羹?近日举办的2021中国国际电池产业合作峰会上,来自政府、企业等代表就上述问题分享了各自看法。
欧盟新能源产业补贴会否退坡
欧洲汽车与工业电池制造商协会(Eurobat)总经理韦斯特斯特(Alfons Westgeest)认为,欧洲新能源行业之所以发展迅猛,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在目前欧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阶段,政策仍是各方最需关注的问题。
韦斯特斯特认为,欧盟在发布新能源产业战略及具体政策时,有其一以贯之的思路。其中,两大政策文件是欧盟新能源战略的基础。其一是欧盟委员会在2019年12月提出的“欧洲绿色协议”,该协议预计,到2050年,欧洲将成为全球首个碳中和地区。其二是首部《欧洲气候法》草案,该草案进一步勾勒出了欧盟在气候问题上的行动路线图和政策框架。
上述文件中均提及补贴新能源产业。不过,市场也担心,随着新能源产业日渐成熟,政府补贴或将退坡。市场研究机构Bernstein Research今年2月发布报告,认为一旦政府取消补贴,欧盟电动车的季度销量将至少下跌30%~40%。
在未来的1~3年间,欧盟多国的新能源政策是否会有调整?参会的欧洲多国驻华大使及贸易投资署驻华代表均释放出积极信号,称欧盟将继续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力度。
芬兰驻华大使肃海澜(Jarno Syrjala)称,在欧盟“恢复基金”等资本的投入外,欧盟计划再向电力领域投入600亿欧元,这将为欧洲新能源市场注入较大的流动性,并完善整个新能源电池产业链。
德国投资与贸易署驻华代表何若白(Robert Herzner)则表示,德国计划加大对电池供应链、绿色工厂的扶持力度。根据中德双边协定,中国在德企业会降低5%的预提税。德国政府对来自本土和海外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一视同仁,不会施加任何限制。
波兰投资贸易局首席代表尤德良则表示,波兰目前已经有16个在运作的动力电池工厂,波兰逐渐成为欧洲的“电池中心”。对于向波兰投资的外国新能源企业,波兰政府将提供所得税豁免和现金补助,研发中心可扣除200%的所得税。
展望近期欧盟在新能源政策方面的异动,韦斯特斯特认为,需要关注欧盟在电池产业的立法进程。
1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有关修订《电池指令》的法律草案,对欧洲电池产业链实施了更为全面的监管,包括引入碳排放量、原材料供求、可再利用原材料使用比率等具体环保规定,同时要求2024年7月1日开始,只有已建立碳足迹声明的可充电工业和电动汽车电池才能投放市场。欧盟未来将只允许符合欧盟相关标准的产品在欧洲境内流通,最终目标是将欧盟电池标准确立为电池产业的国际标准。“新电池法规将成为欧盟新能源领域游戏规则的改变者。”韦斯特斯特称。
中企将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也为中欧带来了合作契机。自2020年以来,新能源领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中国对欧出海的重要方向。
宁德时代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常务主任、采购总监何余生认为,目前全球各国及主要经济体都在构建自身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细分领域,动力电池在欧洲业已形成了一个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中国在此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不论是(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还是在细分链条,中欧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芬兰矿业集团资深项目顾问朱旻越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产能还是集中在中日韩三国,所以芬兰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和亚洲国家的合作十分密切。此前,亚洲企业向欧洲投资,经常是看中欧洲的技术优势。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现在欧洲离不开亚洲公司的领先技术与运营经验。“这是一个发展趋势的变化。”她称。
除整车、动力电池等主要合作领域外,朱旻越认为,在新能源汽车上游原材料领域,中欧也有很大合作空间。咨询公司EAC的报告显示,欧洲企业有足够的原料供应新能源产业原材料,其中电池原料主要分布在芬兰、挪威、英国、法国、德国等国。
“在新能源和汽车电动化的浪潮中,电池行业蓬勃发展,同时企业必须顺势抓住机会弥补未来市场缺口,尤其是欧洲市场。对于上游矿产企业来说,除了做好相应原材料部署,其未来的发展点不妨向产业链下游延伸,以形成可持续闭环式发展。”朱旻越称。
不过,机遇之外亦有风险。先导智能瑞典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磊称,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对欧投资面临的问题与制造业等传统行业有很多共性,涉及本地化、原材料供应链、人才供给、本地物流、汇率等诸多问题。
张磊称,以本地化为例,任何企业在出海时都会面临本地化落地的问题,新能源汽车业需考虑其市场的匹配度、人才流动等问题,进而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
在共性之外,张磊还称,新能源产业需要特别关注政策风险。该政策风险并非指欧盟对新能源政策的力度是否有改变,而在于政策及监管政策敲定后,将如何影响海外企业在欧盟的业务。
他举例称,在电池法规细则出台后,欧盟可能会要求将部分电池产能搬移到欧洲。企业就需要在细则讨论和敲定前对政策有所把控,打好提前量,才能更好地拓展在欧洲的业务。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