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高瓴资本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在线参与讨论。不过他所在的并非以金融或资本为主题的分会场,而是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展开的线上线下“圆桌”。同场对谈的嘉宾还包括大型能源央企华能集团董事长舒印彪、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等人。
张磊在发言中表示,全球正处于由高碳向低碳及净零碳转型的重要时期,在推动后疫情时代绿色复苏的同时,能源、制造、科技、消费等众多行业的价值链正经历重构。推动更高质量、更加公平,及更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长期共同话题,“在这个方向上,市场化的PE/VC机构大有可为。”
应对气候变化,意味着阻碍经济发展吗?李政在会上表示,能源低碳转型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按照清华大学的测算,实现2度目标(指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导向转型路径,2020年到2050年能源系统需要新增投资约100万亿元,占GDP的1.5到2%,而要实现1.5度目标导向转型路径,需要新增的投资约138万亿元,超过每年GDP的2.5%。同时,需要强调的是,能源转型会带来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就业机会,支撑高质量经济发展,因此付出这样的成本是值得的。
张磊也认为,中国实现碳中和不仅是可行的,且能带来多重效益。“实现碳中和可以带来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低碳领域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和创业机会,带来经济竞争力提升、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多重效益。”中国明确的碳中和目标正在催生巨大的绿色低碳投资需求。张磊称,中国实现碳中和可能需要数百万亿级的投资和持续数十年的努力。当绿色转型成为明天最大的确定性,将有力地引导大量社会资本转向碳中和领域,绿色股权(PE/VC)投资正当其时。在新能源技术、材料、工艺等“绿色新基建”领域,高瓴制定了“碳中和”技术路线图,深入布局光伏、新能源汽车和芯片等产业链上下游。
2020年以来,高瓴在新能源领域颇为活跃,先后投资了全球最大锂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锂电隔膜龙头恩捷股份等公司,还参与了全球最大光伏电池企业通威股份的定增、斥资158亿元成为国内光伏龙头隆基股份的第二大股东。有光伏业内人士认为,高瓴的意图可能是基于资本的桥梁构筑“光储电力”的新能源王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