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
王一彤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内需最大潜力所在和“两新一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稳住经济基本盘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做到以人为本?这要求我们在建设每项工程、推动每项改造时,都应以满足人们的确实之需、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补齐民生短板为第一要务。
城镇化是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仍处在城镇化的快速进程当中。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距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20%左右的上升空间。这是当下我国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潜力,城镇化建设就务必要凸显“新型”和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建设显然应有别于曾经大铺摊子、大兴土木的老路子,更要有别于过去个别地区大搞以政绩为本的形象工程,它应当是一条有的放矢、查漏补缺、提升人居品质的新路子。
从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来看,强调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提升人居品质、补齐民生短板和促进就业三个方面。与之对应的是新型城镇化的三大方向——老旧小区改造、加大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县城承载能力。
具体来看,老旧小区改造是广大城镇居民的迫切之需,有助于将促进投资、刺激内需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结合起来。不久前,国办印发了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改造任务、组织实施、资金来源等多个方面给出了推进“旧改”的思路意见。应该说,“旧改”的核心在于“人”,在于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实施有重点的改造。把握住这样的“人本精神”,我们就可以通过“旧改”,让人们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加大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安心,更好地保障民生基础。李克强总理指出,今年以来,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给大城市带来的新挑战,还是暴雨给许多城市造成的严重内涝灾害,都直观地显示出我们的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应当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补齐短板上,始终以人们实实在在的盼望与需求为先。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应当是能够提升就业承载力的城镇化,是能够创造更多就业的城镇化。这其中,县城的发展十分重要。因为,除了大中型城市,在高速城镇化进程中,有大量农民到县城居住发展。他们要安居,要就业,希求更美好的生活。李克强总理强调,要针对大量农民到县城居住发展的需求,加大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完善县城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适应进城农民刚性需求的住房,提高县城承载能力。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进城农民就近打工就业提供机会。这其中的逻辑很清晰,即当县域经济得以振兴、产业得以建立,县城的就业承载力便能有长足提高,民生也就有了坚实基础。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之,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激发内需的巨大潜力,是“六稳”“六保”的重要抓手,无论哪项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在人民的利益之上。因此,唯有做到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建设方能实现其所肩负的各种意义,方能为提高人民福祉、促进经济稳定繁荣贡献应有的力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