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坚持改革开放 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每经特约评论员 汤继强(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判当前经济形势,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明确要求,要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用深化改革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继续扩大开放。
这体现了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开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定力。
坚持改革开放 是形成新格局的战略保障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的历史选择和现实需要,是被实践检验过的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也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实基础。
当今世界正在迎接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疫情的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前景堪忧,少数国家不负责任的行为给世界局势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不确定性,我们可能面临更加激烈复杂的外部环境。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保持战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坚持改革开放始终都应该是我国毫不动摇的大政方针。
中国拥有一个完整的大市场,中国的未来在于真正启动内需,一个内需旺盛的中国能够抵御一般意义的危机。中国的生产和消费之间需要重新构建一种良性平衡状态,中国的主体资本千万不要远离实业,要防止股市、楼市泡沫堆积,让实体经济健康成长。
得益于40余年坚持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全球最完备、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完善的配套体系,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
毫无疑问,这为形成“双循环”新格局提供了重要战略基点,使国内市场的生产、分配、流通各环节可以实现良性循环。在这个基础上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将有效减小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经济循环藩篱,更好促进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接轨。可以说,坚持改革开放为推动建立起国内大循环、实现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提供了坚强战略保障。
坚持改革开放 是形成新格局的时代脉动
疫情造成的非市场因素冲击,突然打破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循环,严重打击了国际贸易和各国生产消费。尽管我国得益于制度优势和人民团结,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仍同比下降6.8%,到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好转增长3.2%,但中长期仍面临不确定、不稳定考验。比如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再分布、对外贸易的不稳定等。
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变化,国家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以此来解决面临的复杂局面和挑战,特别是中美“软脱钩”、全球产业链重构、逆全球化三大挑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无法阻挡。因为,40多年前的中国远比现在困难,今天的中国远比40多年前更有底气。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历史经验表明,中华文明越开放就越强大;历史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仅用三四十年时间就取得了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制造业全球第一、贸易额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全球第一的巨大成就。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追求的时代主题,改革和开放依然是当下中国的时代脉动。
坚持改革开放 是形成新格局的必由之路
“双循环”新格局的形成,必须牢牢抓住改革开放这枚“定海神针”,也是形成新格局的必由之路。
新时代,一定要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市场经济潜能。双循环格局的构建,既涉及供给侧,又涉及需求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一系列制度设计,特别是充分就业、增加收入、刺激消费,是构建双循环格局的重大举措,必须进行系统改革,才能形成新的内需体系。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功的同时仍存在着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需要释放微观市场主体活力。市场经济的活跃主体是企业,激发和激活企业参与经济循环是重中之重。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对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给予同等待遇,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培育、鼓励和引导科技创新企业,使其主动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或创造新产业链,丰富和激活国内大循环。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此次应对疫情冲击中勇挑重担,在稳定国内大循环中发挥了中坚作用,所以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施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面对新形势,我们一定要坚持扩大开放,进一步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我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举措。对内,用好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门类齐全和规模巨大的产业体系、生产要素性价比高的传统优势,继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与国际市场接轨,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降低贸易成本,提升贸易通关效率,增强中国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吸引和巩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在国内落户;对外,抓住机遇,加快FTA(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和制定,加快“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流通,加强与扩大国内国际产业链合作,减少因为政治压力造成的产业链转移,形成构建和稳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