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保业务拖后腿野村下调人保目标价
时代周报记者 苏长春 发自北京
上半年财险保费增速跑赢人身险,但头部财险公司盈利增速却引起了市场担忧。
8月7日,野村证券发布报告下调中国人民保险集团(1339.HK)的目标价8%至3.19港元,但基于低估值,给予买入评级。同时,下调中国财险(2328.HK)的目标价,自10.17港元下调至9.02港元,评级维持买入。
对于下调目标价的原因,野村证券称,预计中国财险上半年纯利按年倒退23%,意味着次季纯利按年倒退43%,主要由于去年次季退税带来的高基数影响。上半年税前盈利料按年升9.4%,受惠于强劲投资收入(按年增长15%),惟承保利润料按年下降3.9%。
野村证券还指出,预料中国财险上半年综合成本比率为97.8%,略高于去年上半年的97.6%,意味次季为98.5%,按年及按季皆恶化,估计因信用担保保险急剧转坏,抵消了汽车保险的明显改善。
可见,除去年税收红利政策释放完毕,给今年净利润带来的高基数压力外,作为头部财险公司,人保财险一度曝出承保风险的信用保证险业务,也同样影响了国际投行对其股价的研判。
事实上,信保业务盲目扩张后的隐患,并非仅是个案,回溯过往,在车险市场竞争激烈已成红海的环境下,信保业务一度被视为财险公司突围的重要战略方向,而今却落得“一地鸡毛”。
财险业的出路究竟在何方,中小财险公司在头部效应聚集下,难道只能坐以待毙?
8月5日,银保监会发布《推动财产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力求推动行业向精细化、科技化、现代化转型发展,为财险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记者注意到,银保监会还设定了三年小目标,提出到2022年,财险公司主要业务线上化率要达到80%以上,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风险综合评级均在B类以上。
8月9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客观事实证明,融资类信保业务对于当下财险公司的风控水平来说,并不适合大力发展。目前围绕网约车、乘客保障等方面的创新险种开发还不足,非车险种中,涉及危险品、家财险细分需求的产品也并不精细,这都有待保险公司进一步挖掘市场真实需求痛点,开发多元化的保险产品。”
预料财险成本率承压
在上市险企股价被市场认为普遍低估的当下,野村证券缘何下调上述人保旗下两只股票的目标价,也受到市场关注。
野村证券在发表的中国人保业绩前瞻报告中指出,“预期受去年同期有一次性退税47亿元人民币的高基数影响,今年次季净利或将按年下跌42%,令上半年净利润整体下跌18%。”
该投行还表示,疫情下人们减少外出,汽车险损失率下降,将令综合成本率由2019年同期的98.1%下降至约95%,但信用担保保险业务下降,将很大程度抵消车险的显著改善,预期财险业务次季综合成本率可能达98.5%,按年及按季相比恶化,令上半年财险综合成本比率将达97.8%,较去年上半年的97.6%略有上升。
由此不难看出,野村证券除了对人保净利润增速情况不乐观外,也提出信保业务发展不佳,可能影响到财险整体综合成本率的提升。
据中国人保2019年年报数据显示,人保财险信用保证险业务2019年出现承保亏损28.84亿元,综合成本率为121.7%,已经超出100%的盈亏平衡点。
8月9日,华西证券金融分析师曹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即便是信保业务出现问题,一般也会有再保分担压力,不会给人保财险带来很大影响,但受到去年税收新政一次性利润调整影响,人保今年上半年的净流润增速的确会有下滑趋势。”
事实上,今年以来,人保财险的信保业务已明显收缩。时代周报记者获得的一份行业交流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信用保证险保费收入为43.18亿元,同比大降58.6%。
除了人保财险外,全市场也在紧急调转信保业务车头。上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财产保险公司经营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92.84亿元和368.57亿元,同比降7.17%和1.3%。
保费收入下降有一定的滞后性,并未能马上遏制承保亏损的实况。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信用保证保险承保亏损合计达到95.43亿元,其中,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分别承保亏损79.43亿元和16亿元。
这也意味着,昔日被视为拉动非车业务主力的信用保证险,过往保费收入高增长的势头将难以为继。接下来,新的盈利增长点从哪里找?也成为摆在89家财险机构面前的新难题。
信保业务收缩后路在何方
8月5日,银保监会公布《推动财产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记者注意到,《行动方案》给出了行业发展的三年总体目标,明确到2022年实现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达标、风险综合评级均在B类以上,推动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治理科学、竞争有序的财产保险市场体系。同时,财险公司主要业务线上化率也需达到80%以上。
具体而言,银保监会提出,推动行业从以车险为主向车险、非车险发展并重转变,从销售驱动向产品服务驱动转型,从传统经济补偿向风险管理和增值服务升级,鼓励互联网保险、相互保险、自保等创新发展。
8月9日,一家中小财险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监管此次的三年行动方案,是以总体目标核心倒逼财险公司转型的思路,过往财险机构无论是车险还是非车业务,发展都相对粗放,严重依赖比拼渠道和手续费,并不是良性竞争的路径。而今监管定调要向精细化、科技化和现代化发展之后,间接引导财险公司走差异化创新路径,拼科技、拼服务会成为财险公司未来的大趋势。”
同日,徐昱琛也对时代周报记者直言,“当下,其实更需要财险公司的市场部门和产品开发部门多动动脑。”
徐昱琛认为,通过近两年发展火热的健康险以及融资类信保业务的成效结果对比,其实已经对财险公司有所启示了,既需要深挖B、C端市场真实需求,也需要财险公司的风控、承保能力与保险业务相匹配。另外,财险公司还要有敏锐的政策感知,能够尽早参与到政策红利释放的业务中去。
徐昱琛指出,车险领域其实并非毫无拓展空间,但要适应市场新发展和新趋势,如网约车、顺风车领域的保障需求,以及机动车三责险额度仍有待提升等方面皆有开发空间。另外,非车业务领域的房屋安全、家财险、危险品运输等方面,也有很多值得细化创新的险种。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