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在深化产教融合中开创金融服务新场景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时间:2020-08-17 12:39:04


原标题:刘连舸:在深化产教融合中开创金融服务新场景

作者:刘连舸 中国银行董事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产教融合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也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和系统性工程,亟须金融力量的全面参与。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发挥优势、积极创新,加大对产教融合的支持,并在深化产教融合中加强场景建设和自身能力建设,不断开创金融服务的新局面。

提高站位,以深化产教融合构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服务产教融合,有利于推动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同时也将推动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产和教一直是工业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生产发展需要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生产实践,产教融合是二者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人才和科技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深化产教融合,可以构筑一种全新的创新机制和创新生态,一方面,让人才和科技全面快速融入生产,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创新变革的强劲动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让来自产业发展领域的前沿创新需求和实践经验,成为推动教育转型升级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强大动力。

在当前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将成为整体推进产业变革、教育变革、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变革的协同平台,既是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深化产教融合对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产教融合推动了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之相匹配。金融高质量发展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前提,金融支持产教融合,就是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一产业体系中,实体经济是主体,现代金融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越壮大、改革创新要求越高,就越需要金融提供更高质量的支持。产教融合围绕产业转型和企业创新发展中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脱节、科学研究和市场化需求脱节等突出问题,促进人才有效培养、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助力企业打造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新的金融需求,例如,产教融合园区等平台建设需要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相关产教融合项目需要多元化的融资支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鼓励大学生创业需要创新投融资手段,高校综合性改革需要金融和财政协同配合,产业升级、重组改造、科研攻关等,更离不开金融的全方位支持。产教融合推动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也必然需要金融业在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同步升级,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服务功能,找准服务重点。

深化产教融合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金融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产教融合的支持力量,也是产教融合的重要主体。在现代化经济和产业体系中,金融企业的规模和数量正在不断壮大,近年来金融业在GDP中的占比持续保持在8%左右,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金融业自身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需求者和孵化者。特别是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对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提出了迫切需求。金融科技人才不仅要具备经济学知识和金融学知识,还要具备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更需要在产品设计、技术架构、客户交互、场景建设等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金融企业自身必须主动投入、深度参与产教融合,充分利用高校等优势资源,加快培养核心人才;同时,可以将金融企业创新需求与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创新孵化资源对接,推动完善创新链条,显著提升金融企业的创新能力。

发挥优势,在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中担当国有大行的新使命

改革是动力,创新是活力,金融是催化剂。金融理应发挥好融通资金、融通信息、融通资源等重要作用,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中国银行作为国有大行,将勇担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改革发展的大任,切实扛起新使命、探索新模式、作出新贡献,争当推动产教融合的排头兵。

加大金融创新,实现资金融通

金融企业应该深入领会产教融合战略的政策精神、牢牢抓住改革机遇、深刻洞悉金融需求、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参与形成政府、企业、高校、金融机构“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与金融链的有机衔接。国有大行在规模、专业、科技、人才等方面优势明显,可以据此深入研究产教融合新模式、精准把握金融需求新特点,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在传统信贷、直接融资、现金管理、结算支付、财务咨询、保险理财、债券基金等各方面加大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开发适合产教融合项目特点的多元化融资品种,做好配套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作为中国唯一一家持续经营百年的国有商业银行,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持续服务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自1999年起,中国银行与教育部合作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二十年间,中国银行提供240亿元资金支持,资助贫困学生180万人,核销不良贷款10亿元,在教育公益事业中展现了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围绕深化产教融合新要求,中国银行将加快创新步伐,加大资金投入,为产教融合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资金融通服务。

加大供需撮合,实现信息融通

深化产教融合,是跨界的融合、跨界的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实现共赢,关键是促进校企精准对接,做到供需耦合。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产教融合也展现出国际化的新特点。帮助校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合作,是推动产教融合迈上更高水平的新任务。近年来,国有大行充分发挥信息融通作用,积极搭建撮合平台,为企业客户开展国内外合作提供媒介服务,积累了丰富的撮合经验,培养了一批撮合人才。

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大型银行,中国银行长期为国内众多企业客户和各类高等院校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在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并首创“中银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这为中国银行开展校企撮合、促进供需对接、实现信息融通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银行将积极帮助各类企业融入产教融合,打通校企合作、企业联盟、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各类供求信息,同时积极帮助更多机构与境外的学校和企业合作,高起点融入全球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同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利用3年时间面向5万所高校、中高职、中小学等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协助探索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推动教育信息化事业快速发展。

加大场景建设,实现资源融通

深化产教融合,是对国家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变革,是全面引领教育机构转变治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实现人才成长、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教育事业关乎个体发展、家庭幸福和社会进步,是家庭、政府和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以教育事业为切入点,构建银政校企联动协同、国际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教育新生态,是为客户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金融新场景。

中国银行长期服务于教育行业,形成了一整套专业化金融服务的政策体系、产品体系、风控体系和人才体系。当前,中国银行紧跟国家改革要求,围绕教育行业打造战略级场景,系统整合资金、产品、科技、人才等各方面资源,通过建立包括公司信贷、私人银行、行业研究、人才培训、智慧平台等在内的多元化、专业化金融服务体系,全力支持教育行业向应用创新型转型升级。

开放融合,以中银大学为平台探索深化产教融合的新模式

为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金融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创新研发和应用,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今年5月,中国银行响应国家产教融合改革要求,顺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宣布成立中银大学,积极探索深化产教融合的新模式。

中银大学是中国银行聚合自身优势资源更好服务产教融合战略的坚定宣言。中银大学将立足金融行业特点,同时遵循大学办学规律、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秉持产学研创“一体化”、面向社会“开放化”、线上线下“数字化”、合作共享“全球化”的办学思路,为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产教融合战略实施做出新贡献。

坚持产学研创一体化,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

着力面向未来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产学联动、研修并举、训创结合,不断推动科技、产品、服务等迭代创新,持续营造创新型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成立中国银行产学研创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行教育培训学习、研究、创新与业务的一体化发展。以业务部门为主体设立九大专业学院,突出业务部门作为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实现业务和培训的紧密衔接、相互促进。围绕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加强对外合作。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伙伴、重要客户、知名院校、研究机构等单位的联动,打造产教融合联盟,采取委托服务、合作研究、联合开发、实训实践等方式,开展科研攻关,加快培养创新性人才,全力推动人才互育、培养互通、共建共享,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高精度对接。

坚持面向社会开放化,赋能企业、学校和社会

探索面向社会“开放化”的治理新模式,搭建产教融合的“开放化”平台,努力打造赋能员工、赋能集团、赋能客户、赋能社会的学习共同体。奉行教育家治校、专家治学的治理理念,设立校董会和专家委员会,邀请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知名院校专家,以及企业高管、专业人士担任外部董事和委员,发挥引进资源、引进智力、咨询规划、监督指导等作用,为产教融合提供跨行业“智库”。积极与外部高校和合作机构共建共创学习培训新生态,全面融入银政校企大生态联盟,为各行业、各领域的人才培养贡献中行力量。截至目前,已与40余所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计划未来三年时间打造50~100家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助力高校人才高质量培养。围绕重点区域发展、脱贫攻坚、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等重点需求,举办包括“慧政学堂”地方政府金融研修、“万名校长”专项培训、中小微企业金融实训、大学生就业实习工作坊等在内的一系列培训项目,聚合培训资源,全方位赋能社会、企业和在校学生。

坚持线上线下数字化,推动产教融合“云”链接

适应移动互联新趋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社会新需求,积极融入科技元素,善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产教融合“云”链接。打造对内对外开放的中银大学云平台,建设智慧校园系统、知识管理系统、数字学习平台和创新学习空间,推动线上线下一体的智慧分享、知识共创。响应国家号召,围绕促进大学生就业等重点工作,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建共享培训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就业信息、职业发展测评、职业人成长训练课程。按照“大视野、大学堂、大平台”理念,建设中银大学微信公众号,为合作伙伴、金融同业、广大客户、社会组织等提供内容丰富、高质量的学习资源。

坚持合作共享全球化,共建共享全球优质资源

依托中国银行全球化、综合化优势,拓展与国际顶尖高校、一流企业的合作,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服务产教融合的国际化需求。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培训咨询机构强强合作,建立策略联盟,打造国际合作、全球共享的教育培训学习新生态。注重引入全球一流教育培训资源,将全球化的办学理念、能力、机制、模式与中银大学建设有机结合,高标准打造具有全球化基因的企业大学。充分发挥中国银行在伦敦、纽约、新加坡、香港四地设立的培训中心优势,以此为触点扩展与当地一流院校和企业对接,推动全球优质培训资源服务于产教融合战略。

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作为国有大型金融企业,中国银行自觉肩负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坚决贯彻深化产教融合改革要求,围绕激发活力、敏捷反应、重点突破,着力建设具有崇高价值追求、先进办学模式、鲜明特色优势和卓越品牌影响的新时代全球一流金融企业大学,着力打造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产教融合型金融企业,为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贡献中行力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马斯克V.S薛其坤:立足当下 对人类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精彩推荐

图文观赏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2020年净利5.5亿 数字生活生态驱动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