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促稳:金融科技成助力小微重要抓手
本报记者 杜冰
“用时不到10分钟,就获批了百万元的授信,线上支用也只用了不到5分钟。这笔贷款解决的不仅是公司开工后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也解决了长期以来公司的融资担保难题。”在近日获得邮储银行句容市支行“小微易贷”100万元信贷资金后,江苏句容神兔针纺毛纺有限公司负责人称。
“423万元贷款获批,就用了5分钟,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在申请民生银行南京分行“云快贷”产品获批后,南京某电子元器件批发销售企业负责人郑先生说。
一部手机,通过短短几分钟操作,数万元到上百万元贷款便分秒到账,这对很多小微企业主来说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如今,金融科技赋能数字普惠金融,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新的选择和途径。正如建行董事长田国立所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普惠金融提供了转型的可能和内生动力,通过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和云计算,赋能普惠金融,产生了业务模式和流程的裂变效应。”
保就业,小微企业是关键;稳企业,信贷支持要跟上。依托数字技术高效、精准助力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已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将金融科技作为重要抓手、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注脚。下一步,金融机构将如何通过科技实现服务、效率、产品等方面的提升,进一步提高风控能力,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发挥更大作用,仍需拭目以待。
对准痛点发力数字技术重塑小微信贷
“几分钟就能得到贷款,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如果通过传统银行线下渠道融资,仅准备纸质申请材料就需要两到三周时间,更不用说申请之后的漫长等待。”郑先生说。
不需要繁冗的材料,也不用经历漫长的审批等待过程,整个融资全线上操作,这是企业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带来的全新体验。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成为金融机构落实“六保”任务的重中之重。近日,央行新创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银保监会印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一系列政策指向在于通过进一步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
政策迭出,关键在于落实。从银行的视角来看,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银行任何一项业务都需要平衡风险和收益,小微金融也不例外。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要有效触达小微长尾客群,在过去传统的对公信贷作业模式中并非易事。
“现在银行开展小微业务和过去大有不同,运用的是数字普惠和科技赋能相结合的方式,强调综合金融服务,在这种情况下,风险管控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准痛点发力,是科技赋能金融业务的关键。如今,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信贷作业方式从过去传统的线下服务变成全流程线上服务,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无接触式”的全流程线上信贷作业模式更凸显其价值。与此同时,传统的信用构建也得以改变,企业分散在各处的“行为数据”都可以变成“贷款资本”,银行风控能力得以大幅提升。
邮储银行拳头产品“小微易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能够实现全线上便捷操作,其背后依托着强大的数据系统。“‘小微易贷’产品全面引入了税务、发票、海关、电力等外部数据,实现32家分行银税直连,对接人民银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多个地方政府采购系统。在这些数据支持下,客户凭借较好的结算、纳税、海关、用电、用工等数据均有机会获得授信。”邮储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称。
工行“经营快贷”、建行“小微快贷”等线上融资拳头产品都有着相同的逻辑。工行“经营快贷”运用互联网及大数据等技术,基于交易、资产、信用等多维度数据建立模型,为小微客户提供在线融资;建行“小微快贷”依托大数据绘制“小微画像”,打造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的“五化”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
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直观的体现是提高了首贷率,同时也牵引拉动了信用贷款的大幅增长。工行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份,共向1.5万户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了首贷,主要领域是制造业、服务行业等。建行负责人透露,建行普惠金融体系已形成较强的数据挖掘能力,信用贷款客户占比近70%。邮储银行的数据显示,该行信用贷款在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中的净增占比达到44%,在拓展信用贷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除此之外,金融科技的赋能还让便捷高效的无还本续贷成为可能。近日,农行首款全线上运作的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网络融资产品 “续捷e贷”成功上线投产。该行天津分行为辖内一客户顺利办理线上“续捷e贷”业务,成功完成续贷放款8万元,贷款期限1年,业务全程用时不到两分钟。
“能够让每一次提款都作为一个新的授信期的开始,使实际的周期延长;实现按日计息,随借随还让效率提升和覆盖银行备用资金的成本;此外,确保续贷质量,避免道德风险或操作风险,是科技的力量让金融‘输血’不断流。”据农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线上续贷业务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实现了续借贷款“秒审秒批”、续贷资金封闭管理、原贷款自动还款结清,客户只需在企业网银、个人掌银轻轻一点,续贷资金即刻到账,贷款期限自动顺延,业务操作方便快捷。
智慧转型赋能完善金融综合服务“菜单”
数字土壤的厚植,丰富的不仅只有小微融资工具箱,也让银行得以将金融服务从融资环节向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前端迁移,实现由单纯信贷服务,转变为围绕产业链、交易链、资金链的智慧化综合金融支持。
江苏邗建集团是江苏省首家省级建筑企业集团,自复工复产以来,该集团在抓实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各在建项目进度。作为其上游供应商,扬州万发承担着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任务,是邗建集团供应链正常运转的关键一环。
“受疫情影响,交通管制,复工延迟,滞压了不少应收账款。拖久了,我们中小企业就活不下去了。”面对资金困境,扬州万发负责人曾异常焦急。
为扬州万发解了资金难题,从而让整个供应链得以正常运转的,是恒丰银行一款为建筑行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的产品“网络应收贷”。“基于我行供应链金融系统,产品可为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办理基于应收账款转让的全流程线上化融资业务。”据恒丰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扬州万发从网银端发起授信申请、应收账款转让和融资申请后,该行依托大数据智能风控模型,自动进行额度审批、贸易真实性审查及出账审批,当日就完成了对扬州万发贷款申请的审批及放款,291万元信贷资金秒速到账,全程线上化、无接触。
“如果没有金融科技的助力,线下的供应链金融就只能通过手工方式进行尽职调查,难以多方交叉验证,在操作成本高昂的情况下,银行更倾向于依赖抵质押物、依赖核心企业确权。”近日发布的《中国中小银行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报告》提到。
在金融科技助力之下,目前,多家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可以将原本难以验证的大量线下交易线上化,有效连接核心企业、中小企业、物流仓储等供应链的参与各方以及银行、金融、监管等大数据平台,将信息孤岛打通,在贸易云平台上实现数据连通和共享,从而将原来无法覆盖的客户纳入供应链信用体系。
不仅如此,金融科技的赋能还改变了银行与授信主体的市场关系,从过去双方简单的信贷供求关系升级为银行对客户的一站式多需求满足,从而让银行业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东是外贸大省,受全球疫情影响,各行业进出口业务、海外资金回笼受影响,众多进出口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结合广东实际,工行迅速出台“春融行动”实施方案,为外贸外资企业配套十大类金融服务,满足企业从进出口贸易签约到产销全流程、各环节的跨境结算及融资需求,并强化线上跨境金融服务,助力企业享受线上不间断“无接触服务”,足不出户高效办理跨境业务。
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工行共为超700户企业办理网上银行结算等线上跨境业务7800多笔、29亿美元;同时创新全球供应链服务,重点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应收账款管理、催收、融资等综合金融支持,力保供应链上下游不断链;加强单证及贸易金融专业咨询服务,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因运输停滞导致的单据受阻,保障跨国交单。
构筑智能风控打造小微金融新引擎
金融科技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上,已发挥着实实在在“锚”的作用,由落子布局到精耕细作,由支撑发展走向主动赋能,最终指向形成合理、自发、长效的运转机制。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金融科技正在向业务的全流程渗透,成为金融机构提升效率、优化服务的稳定支撑,是金融机构落实“六保”任务的加速器。在此过程中,风控环节仍然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银保监会近日发布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就提出,要借助信息科技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实行风险控制,加强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管理。
构筑更为精准的智能风控体系,已是银行业的共识。工行披露今年将加快智慧银行在各个领域的落地应用,要全面提升智慧风控能力;在中行实施的数字化转型中,智能风控也是重要一环;建行表示,将持续完善全面主动智能的风险管理体系,推进风险管理系统建设优化,强化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风险管控,构建智能风控系统,加速从“人控”向“机控+智控”转变;同时加大计量工具对客户选择、管理决策和风险管控的支持力度,研发应用线上业务风险排查系统。
在此基础上,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金融科技应用的更广阔空间在于变革服务方式,适应客户体验式需求,改变银行与客户的连接与互动关系。
“目前,大数据应用探索仍主要聚焦在基于数据画像的风险控制领域,下一步应围绕贷款资金流向、销售行为变动、经营轨迹等数据形成更加多维的立体画像,实施更加精准的风险管控措施。在此基础上,打通行为数据与业务数据,做好用户洞察,使银行服务直接触达客户、感知客户,实现互联网时代下获客、活客、黏客能力的跃升,重塑小微企业成长新引擎。”建行信息总监金磐石认为。
除此之外,有业内人士强调,要运用金融科技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光靠金融机构自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各有关方面协同努力,特别是要共同解决与数据运用相关的法律问题。
“数据,是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应用的基础,目前也是金融科技应用的最大制约,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的广泛存在,经常造成无数据可用或有数据但不能用的困境。”交通银行副行长周万阜对此强调,除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问题之外,未来还亟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信息平台,整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刑事犯罪等信息,实现公共数据互联共享,为金融科技的应用提供大数据支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