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起,东方金诚将举行为期四周、共八场的“宽信用精准化下的债市逻辑”线上系列论坛。对2020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债券市场、主要发债行业信用风险趋势进行研判,并组织业内嘉宾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城投债、地产债、产业债、高收益债、ABS、金融债等热点话题开展圆桌对话。
东方金诚技术委员会主任俞春江出席“创新债务融资工具”专场,并作开场发言。俞春江表示,中央提出要逐步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很重要的一环是投资,铁公基等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多年的大规模投资下我们的基础设施水平已经超出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那么在保障宏观经济抵御全球疫情冲击、六稳六保、高质量发展的多重任务下,我们如何继续发挥基础设施投资的作用呢?中央的答案是保障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加大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两新一重”。两新一重替代铁公基成为我们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之一,既是构建我国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美好生活的基础,也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大政策传导力度发挥杠杆作用的关键途径,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上的发行人带来了很大的政策红利。今年以来,国家上调了财政赤字率,发行了抗疫特别国债,加快了专项债发行的力度,“两新一重”成为财政资金的重点投放领域,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上的发行人提供了很强的配套资金支持,同时也为信用债市场激发了新的信心,再次稳住了城投的“信仰”,所以才有了城投债在上半年的“打鸡血式”发行。接下来的几个月,国家发改委新型城镇建设专项债和REITS指引也将逐步产生效应,基础设施产业链相关的发行量还将创新高。
我们预计,基础设施产业链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处于政策红利期,但同时也应关注到,这条产业链上的城投企业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平台,是否能适应“两新一重”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需求还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对城投企业来说,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善用两新一重项目实施信用债融资,尤其是要善用与两新一重项目匹配度高的新型融资方式;另一方面,需要加速自身的转型,我这里说的转型不完全是向市场化方向转型,更重要的是在城投主业领域向“两新一重”方向转型,只有主业转型成功了,享有的政策红利才有可持续性。
然而城投转型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还没有先例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因此我们今天研讨会先不做重点探讨,后续我们再组织城投转型问题的专门研讨。今天的研讨会聚焦于如何提高信用债融资与“两新一重”项目的匹配度,确保两新一重的顺利推进,确保可持续融资。在这方面,我重点推荐绿色债券,我个人觉得“两新一重”概念和ESG理念是天然吻合的,我们在推进两新一重项目过程中应强化绿色发展的理念,将绿色建筑标准等绿色标准融入两新一重项目建设过程中,提升两新一重项目的质量,更好保障人们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很快,在各有关部门政策支持下,绿色债券融资成本比非绿色债券有相当的优势,但从规模来看,绿色债券在信用债市场的比例还很低,绿色债券投资群体还没发展起来,现有的绿色投资者更多的还只是出于情怀。两新一重是绿色债券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契机,在绿色债券资金投放方面,我们统计了下,在我们还没提出两新一重概念的情况下,两新一重相关的募集资金用途就应竟占到大头,因此两新一重项目的加速投放预计将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带入一个新的高度,我建议两新一重基础产业链上的发行人可以优先考虑绿色债券,考虑进行绿色债券认证或ESG评级。当然,绿色债券市场的发行不只是对发行人有利,对投资人来说,在信用风险高发和违约常态化的情况下,利用ESG标准来筛选投资项目是对信用评级一个很有益的补充,可以规避很多的投资风险,比如环境风险、政策风险给发行人的运营和财务实力带来的波动等,因此建议投资人加大对ESG评级信息使用。
当然,今年以来监管层还推出了很多信用债方面的创新,比如疫情防控债、城镇专项债、REITS、ABCP和短期公司债等。在这里我特别提一下疫情防控债,它是一个应急性的债券品种,4月之后已逐步退潮,但我个人认为疫情防控债是与“两新一重”中的公共卫生设施和应急管理设施特别匹配的债券品种,我们在第一场活动中崔磊董事长也提出疫情防控债将从应急需求逐渐转向公共卫生健康方面的长期需求,我认为疫情防控债仍将成为抗疫特别国债的重要配套,成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的重要融资方式。城镇专项债聚焦于县级新型城镇建设,重点解决县级主体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成为县级平台重要的融资方式。REITS的破冰更是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新的工具,我们今天将在圆桌对话进行重点探讨。
总体来看,信用债融资将成为“两新一重”重要融资渠道,也真诚的希望各位都能把握“两新一重”的政策红利,实现可持续融资,为两新一重贡献自己的力量,东方金诚也将和大家一直在一起,提供国有、独立、专业、温暖的评级服务。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