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胡琳每经编辑 易启江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的40年峥嵘岁月,相较于人类历史的漫漫长途,宛若弹指一挥间。然而,这40年却带来深圳经济、金融发展的巨变。如今的深圳,已从曾经的边陲渔村演进为亚洲第五大城市、全球第十一位金融中心城市,昂首走向世界的舞台。
深圳特区成立以来,深圳金融部门从零开始,依托外贸金融、政策支持、金融创新、机构积聚、资本市场体系建设、金融监管完善、跨区跨境要素融合等,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基本建成了机构种类较为齐全、服务功能比较完善、对外开放程度较高、金融监管比较规范、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金融体系,并成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
深圳特区成立40年以来,在现代化建设中,金融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我国金融体系深入改革和各地金融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金融改革创新引领全国
深圳经济奇迹归因于市场化和民营资本集聚的优势、毗邻港澳的开放优势、年轻人才的优势;深圳金融改革始终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推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层出不穷,推动金融对外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
1979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撤销宝安县,设置深圳市;当年3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建市当年,深圳市常住人口31.41万人,GDP为19638万元,财政收入1721万元。
至此,深圳拥有了这一伟大姓名,并在四十年间,作为试验区,用前无古人的成就书写了改革开放先行者的壮丽历史。
198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地位,并于次年设立中国工商银行,承接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职能。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剥离了商业银行功能,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标志性成果。
此后,在国家积极推动下,银行、保险、信托、证券、融资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纷纷恢复和创立,中国金融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保险业是开放时间最早,力度最大的行业之一。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为成立保险公司创造了条件。从此以后,各类商业保险公司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背景下,1988年,作为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的保险企业——平安保险,诞生于改革开放的最前线——深圳蛇口。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平安的发展和命运与改革开放进程紧密相连。让民营资本进入保险业,可谓是当时金融行业的一场革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保险业得到迅速发展,大量的民营保险公司在深圳涌现。
198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转《广东、福建两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中指出:“允许我在港澳注册的银行到特区设立分支机构,并有步骤地、有选择地批准外资银行来特区设立分支机构”。
1982年1月,经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正式开业,它是1949年后我国引进的第一家境外银行。
据了解,1982年,庄世平带领南洋商业银行同仁,加入到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行列,率先在深圳特区设立分行,使南洋商业银行成为深圳特区内的“第一间境外注册银行”,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进入整个内地市场的第一家港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还率先在我国大陆发行港澳通用的信用卡发达卡,促进内地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兴起和发展。
到1984年底,先后有8家境外银行在深圳设立分行和代表处,它们分别是: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和蛇口分行,拓银国际(亚洲)深圳代表处,国际商业信贷银行深圳办事处,汇丰银行深圳代表处,东方汇理银行深圳代表处,巴黎国民银行深圳代表处,三和银行深圳代表处和花旗银行深圳代表处。
深圳特区成立伊始,采取外引内联的建设策略,推动了多元化投资主体和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促进了各种所有制的企业相继成长,也推动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创建。
1987年4月,经人民银行批准,由招商局出资人民币1亿元设立招商银行。1987年12月,经人民银行批准,深圳发展银行在对深圳经济特区内6家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正式成立。
在2004年,经深圳市政府请示广东省政府、原中国银监会批准同意,在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监局等上级的指导和支持下,深圳农信社从广东省农信系统单列出来,单独改制组建深圳农商银行。
2014年3月,原银监会发布自担风险民营银行首批试点名单,其中包括注册地在深圳的微众银行。
在深圳经济金融快速发展中,非银保金融机构也应时而生。1980年6月,国务院在《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通知》中指出,“银行要试办各种信托业务,融通资金,推动联合”;当年9月,人民银行下达《关于积极开办信托业务的通知》,自此深圳特区各大银行分行纷纷试办金融信托业务,各专业银行内部已增设信托投资机构,但多作为内部处室对待,管理职能强于经营职能。
1980年6月,经广东省特区委员会批准,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深圳公司成立。
1982年1月,深圳市政府全资组建深圳市信托投资公司。1984年5月,因人民银行信托机构重新登记,深圳市信托投资公司更名为深圳国际信托投资总公司。1991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更名为深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1984年5月,经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批准,工商银行珠江三角洲金融信托联合公司成立,其是由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和工商银行系统的广东省、深圳、广州、珠海等五家信托公司联合发起设立的。1995年,经人民银行批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在原信贷部和物业部的基础上,收购工商银行三角洲金融信托联合公司全部股权,组建成立平安信托投资公司。
此外,深圳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创造了我国金融市场建设的一个又一个第一。1985年,全国首家外汇调剂中心——深圳经济特区外汇调剂中心成立;1990年,深圳外汇调剂中心确立外汇调剂公开市场运行新模式;1993年,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成立深圳融资中心;2005年,深圳设立上海黄金交易所深圳备份交易中心并开办黄金夜市交易,覆盖了国际市场金价波动最为频繁、活跃的时段,为投资者提供规避市场风险的时间窗口和场所。
金融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深圳金融业在改革大潮中勇立潮头,但在破浪前行中也体会到行稳方能致远。尤其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促使深圳金融人认识到,金融体系传统规模扩张式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需重新审视一些不合适宜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重新调校一下前进的步伐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整理是为了更好地前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进入再平衡的新阶段,深圳金融业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推动深圳金融深度对外开放。
2009年7月7日,“深圳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继承担为香港人民币业务提供具体清算安排的历史性任务之后,深圳又努力争取到了与上海、广州、珠海、东莞同时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资格。
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支持前海在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建设我国金融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成为特区中的特区。2014年,前海又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标志着深圳金融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意味着又一次跨越式发展机遇的到来。
2015年7月,为拓宽深圳市银行与港澳台及其他海外地区同业之间的融资渠道,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跨境人民币资产转让业务试点。该业务稳步快速发展,市场参与主体、转让资产类别不断拓展。
2018年2月,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助力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经多方调研,深圳人民银行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关于深圳加快设立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相关建议的报告》。7月,深圳市政府向人民银行总行上报《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商请支持深圳设立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的函》。10月,人民银行总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深圳市设立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的意见》,原则支持深圳在前海设立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2019年1月,深圳博约投贷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也是我国第三家地方政府设立的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深圳市向国务院提出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于2017年首次写进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国家战略。
2020年5月14日,《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出台,这也是金融领域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措施,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又一重大利好,为进一步推进大湾区金融创新、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携手打造国际金融枢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为扎实推进落实人民银行总行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深圳方面制定了《深圳市贯彻落实行动方案》,共50条行动措施,共85项细分任务,并已于7月正式印发实施。该行动方案立足深圳实际,结合先行示范区建设金融重点工作,助推深圳金融先行示范。在此次计划中,将深圳打造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跃然纸上。
40年光阴流转,深圳经济特区已然不惑。回首过去40年,深圳金融发展经历了从实验到规范、从区域到全国、从单一产品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跨越式成长,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懈探索、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充满艰辛的希望之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