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业农村部回应粮食安全问题: 国内粮价缺乏大幅上涨的条件
“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过分焦虑甚至恐慌抢购,可以多一份淡定、多一份从容。”
粮食安全是否存在问题,稻谷、小麦和玉米的价格走势如何?
在8月26日的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对上述社会热点话题一一回应。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洪涝灾害影响和国际粮价震荡传导,我国粮食市场运行出现了阶段性波动,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粮价稳中有涨,品种间走势有所分化,不同环节价格波动有所差异。但我国粮价总体保持稳定,从后期走势来看,国内粮价缺乏大幅上涨的条件,预计随着秋粮陆续丰收上市,我国粮食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保证长期的粮食安全,要继续做好保护耕地,另外也要防止谷贱伤农,要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护农民利益。
口粮库存持续保持高位
2020年粮食安全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粮食问题再度进入公众视野,联合国等机构多次预警称,疫情或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危机。中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如何?
唐珂表示,我国粮价总体保持稳定,其有三个基本面因素支撑。首先是生产稳中向好。粮食市场稳不稳,关键看生产。今年夏粮和早稻已获丰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夏粮产量2856亿斤,增24.2亿斤;早稻产量546亿斤,增20.6亿斤,连续7年下滑后恢复增产。全年稻谷、玉米生产主要看秋粮。从农情调度的情况看,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尽管局部旱涝灾害较重,但灾后生产恢复及时有效,秋粮长势总体不错,粮食生产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如果后期不发生大的灾害,全年还将是一个丰收年。
其二是粮食库存充裕。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近年来我国口粮库存持续保持高位,目前全国稻谷、小麦库存水平大体相当于城乡居民一年的消费量,玉米库存虽然消化较快,但市场供给有保障。
其三是消费较为平稳。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消费相对刚性,年度间一般不会大减也不会大增。今年受疫情影响,口粮居家消费增加,但外出消费有所减少,在消费总量上变化不大;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后,玉米饲用和深加工消费恢复势头良好,但实际需求的增加量也是较为平稳的。前期出现一些消费者和贸易商囤粮现象,短期会拉动市场需求波动,但不会改变粮食消费变化趋势。也就是说,粮食短期需求变化不会对粮价产生持续影响。
长期关注农村问题的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在8月26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目前来看,粮食安全根本不是问题,加剧社会担忧的原因,一方面是全球性的疫情恐慌,另外还包括大家担心的近年农村普遍的耕地抛荒等问题。
为什么农民要抛荒?贺雪峰说,农民抛荒或者降低复种指数,是因为粮价太低,粮价太低的原因之一是市场上粮食太多,谷贱伤农,农民自然会减少对农业的投入。一旦粮食紧缺,粮价上涨,农民会在很短时间响应市场信号,提高复种指数。目前中国粮食库存多,产量大,即便粮食紧张,只要价格上涨,粮食增产的潜力还很大。
唐珂也提到,要呼吁各方理性看待农产品价格的正常波动,价格的合理上涨有助于激励生产供给,促进市场供需平衡。
呼吁消费者不要焦虑和抢购
唐珂分析,从后期走势看,我国粮食生产供给完全有保障,“以我为主”确保粮价平稳运行的基础较好,再加上国际上玉米、大豆等多数大宗农产品供给充足、价格低位运行,国内粮价缺乏大幅上涨的条件,预计随着秋粮陆续丰收上市,我国粮食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基本稳定。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过分焦虑甚至恐慌抢购,可以多一份淡定、多一份从容。
8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升级,目前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在不断提高,现在所说的“粮食缺口”指的是专用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比如说有专门做面包的面粉,也有做面条的面粉,大家对面粉消费的需求在多元化,我们的粮食生产也应该不断提高供给质量,满足大家的消费需求。
对于粮食安全问题引发的舆论关注,李国祥解释说,受全球疫情形势的影响,前一段时间有一些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不正确的解读和舆论,部分地区出现农民惜售的情况。事实上,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半年我国居民粮食消费价格仅上涨1%。我国粮食价格稳定,充分证明我国粮食供应足以应对各种情形下的市场波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表示,要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提高中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 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农业是方向。
张晓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既定资源禀赋的前提下,要做好两方面工作。首先,在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以及保障务农生产经营者物质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使农产品价格恢复其作为市场信号、调节市场供求的基本属性。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升主要农产品供给体系对国内消费需求的适配性,减少部分农产品的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另外,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只能通过农业生产服务的社会化来扩大农业经营的空间,通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来提高生产的集约度,通过农业经营的产业化来延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要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发展高质高效低成本的现代农业。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发展土地托管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要通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规模效益(规模化的收割、播种、施肥、飞防、无人机),降低农业生产的物质成本;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用机械替代人工),降低农业生产的人工成本;通过发展农民各类专业合作社、电商等新业态以及市场流通组织,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成本、农产品销售成本及交易成本。通过大力培育新型高素质农民来补齐农业人才匮乏这一最大的短板。最终提高中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未来粮食价格的走势,唐珂表示,从当前我国小麦市场供需的总体形势看,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小麦供给问题,小麦价格也不会持续上涨;目前玉米价格属于恢复性上涨,大体处于合理区间。另外,我国产需缺口大、需要大量进口的主要是大豆,随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自美国进口大豆有望继续增加,预计下半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增价稳。
他表示,按照国际上的口径,2019年我国谷物年度净进口量不到1500万吨,主要是用来作品种调剂,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
唐珂说,在市场行情较好的时候,一些农民不急于售粮,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他提醒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密切关注市场行情,警惕一些炒作“粮荒”的舆论,不要盲目跟风囤粮,把握好售粮的时机,实现丰产又丰收。
(作者:周慧 编辑:张星)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融道中国”,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融道中国